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夺明抗清:从进山打游击开始 » 第九十一章 倪元璐等三人直赴南京

第九十一章 倪元璐等三人直赴南京

    许继祖,九龙镇许家三老太爷之长子长孙,他这一支,祖上亦出过五品官,遂于族中还算有些分量,但后来子孙亦再无大能者,于是便也落寞下去。

    其家中他这一辈,弟兄三人,姊妹一个,妹子叫个翠玲儿,年节前嫁到易县,夫家在当地也还算不错,新郎官是个肯读书的,考了秀才,后仕途再无进展,索性依着家中与县令有旧,遂在衙门口里谋了个书吏的差事。

    此去易县,萧靖川启用许继祖领兵,除去族中举荐与引路之责外,其家里到易县这层关系,亦或对此行大有用处,遂才被如此看重。

    明清两代吏员与差役制度的发展可谓已达炉火纯青之境。

    衙门口里,总的来说,可分成三类,既“官、吏、役”,为官主做决策,吏员从中文书,衙役供二者差遣,分工甚是明确。

    往往日常卯时,衙役、书吏便要到官府中点卯,虽无编制概念,但依然要准时到岗,不得迟延。

    书吏之工作内容亦围绕处理公文、办理官司诉讼等琐碎事项上,每日工作量很大,尤到得明中后期,因甚多吏典滥充,官吏的专业化及质量都明显下滑,遂但凡识文断字者,使些关系,均可入职补缺进去。

    且这类吏员,除却日常县衙办公外,与各阶层百姓亦接触颇多,长此以往,免不得便会生出为己谋私之心,这在地方辖县内,就会产生很多依附在公权力身边的小群体私权力人群。

    明前期广开仕途,三途并举即科举、吏员、监生,皆可升转为官。吏员作为其中一个较大基数的群体通过考满升迁尚书、侍郎的人也不在少数。

    但到得明中后期,吏员的地位发生本质变化,官吏殊途,吏役合流。

    吏员的地位愈发低下,升迁的机会越来越少,吏员上升的途径和空间几乎就被阻断和挤压没有了。

    其只能在州县中从科房到典史、司吏,再往上便难上加难。

    正因向上之路断绝,这批人才会转而望其下谋私。

    加之明代吏员薪俸微薄,地位卑微,却有极高的事权。

    遂由此便产生了一系列事权与身份地位不平衡之奇怪现状。

    一方面,使得善于钻营者有大把空子可钻,另一方面,亦加速了吏役心理失衡的异化。

    ............

    四月初七日,凌晨寅时初刻(3点15分)。

    萧靖川所部几乎一昼夜急行军,总算是在凌晨按计划赶到了易县西北向山林预定扎营点。

    兵士们疲困交加,到得地方,再无力气折腾,遂萧郎直接下令扎营休整,众将士胡乱扎了帐子,忙紧着倒头睡过去。

    邱致中等则还没这么好命,只约休整了半个来时辰,其手下派来做探哨的桩子便再次起行,散去易县各城门口,等待城门开启,好第一时间入城打探消息。

    明清两代无论都城州府,亦或县城地方,均实行宵禁制度,尤是现下还处战时。

    一般五更三点,既寅时五刻(凌晨4点15分),会敲响晨钟,大开各路城门,开禁通行。

    至晚一更三点,既戌时五刻(晚20点15分),会敲响暮鼓,各路城门关闭,再次禁止出行。

    遂二、三、四更在城内街道之上如有人通行,被抓住是会遭受惩治的,笞打四十下是常例。

    于一更夜禁后、五更开禁前不久犯夜的,笞打三十下。

    疾病、生育、死丧等紧要事,或可通融,但亦需银两打点。

    晨钟暮鼓之说,便由此而来。

    ............

    初七日晨早,卯时二刻(5点30分)。

    天光大亮时,萧郎及几位统将陆续转醒,倪元璐、李士淳、林增志老三位准备起行。

    这三个一路来乘着山轿,体力方面还算充裕,遂并不打算耽误行程。

    来前,三人乔装换得民服,临走时,萧靖川及邱致中等与其同走了一段路,算作送行。

    送至山林交界处后,倪元璐等三人回首顿足,拱手作礼。

    “萧将军,邱小友,您二位便送到此处吧!”

    “再往前,我等自去便是!”

    “此一行,直奔南京,千里迢迢,我等去后,还望二位好生照顾太子!”

    倪元璐拱手言语,一双老眼望来,眸中带着些许伤感,亦甚显挚诚。

    “倪老尚书,此去南京,一路飞宇(邱致中)已安排了人手照应,想来应不会有事!”

    “反倒是抵了南京后,万望诸位小心呐!”

    “倪老尚书,您名望在外,早年亦首倡为东林人平反,陪都南京的几位人物,史可法、马士英等,于情应不会过分为难你们,但眼下时局动荡,保不准这些人久居南方,见北面告急,不会生出些拥立亲近属地藩王之心思。”

    “这一节,还望老尚书细察,切要为太子爷日后入主南京做好铺排,积聚人望,免生祸患!”

    萧郎言语间,倪元璐深以为意,郑重地频频点头。

    “还有,便是那江北四镇。”

    “黄得功,刘泽清,刘良佐,高杰四人,久居江淮,树大根深。”

    “您三位虽持太子手谕亲赴南京调兵,但这些人未必就肯心甘情愿挪窝出巢,北上犯险!”

    “倪老尚书,还望务必倾尽全力,将此四镇调至预定地点,勤王护驾。”

    “末将我兵少将寡,此一路去南京,实难保太子周全,必得四镇支应,方可保万全呐!”

    萧靖川亦拱手,端得一副拳拳之心,趁老臣临行,重任相托。

    “啊,萧将军不独贪护驾拥立之功,而处处以太子安危计,此番大义,老夫感佩呀!”

    “将军放心!”

    “为了将军与邱小友之义,更为了太子爷,老夫我定会倾力去做哒!”

    倪元璐再言,语毕三人一躬身,萧郎等还礼。

    随后,三位老臣及邱致中安排的几名随行护卫人员,终是上路起行。

    “倪老尚书,一路珍重呐!”

    萧靖川原地顿足,与邱致中等一同目送拜别!

    ............

    直赴南京数人,一路行远后不久。

    邱致中见多留无意,遂拍了拍萧郎肩膀。

    “行啦,老萧,咱回营吧!”

    言语着,邱致中便意欲转身回还。

    “飞宇(邱致中),别忙走,你看那边!”

    言毕,致中一怔,寻萧郎手指方向望去,远处两小个黑点,眯眼细瞧,原来是晨早派去城中打探的暗哨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