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女侠请住手 » 第二十二章 反正我是不会退的!

第二十二章 反正我是不会退的!

    骄阳似火,葱郁尽染。

    宰相府后院和前厅相接的白石小路上,一身天蓝色长袍的秦亦和翠衫古月容相对而立。

    来福和从后院追出来的佩兰,看着自家少爷和小姐被明媚的阳光包围,一个清秀俊逸,一个靓丽婉约,宛如一对璧人。

    他们非常识趣的站在一旁,没有上前。

    不过此时的秦亦却颇为头疼。

    古月容聪明,漂亮,关键还咄咄逼人…

    在她近身逼问之下,饶是他脸皮不薄,竟有点说不上话来——明明自己守了委屈,可看着她眸中闪烁的星光,仿佛她才是最委屈的那个。

    这时候,古月容轻抿嘴唇,主动开口道:“你知道吗,其实我等了你好久,也曾想象过你来的这一天,但我没有想到,你是来退婚的。”

    “……”

    秦亦本想说明原因,但又觉得,他跟一个女子说这些有些上不得台面,再说已经决定退婚,什么理由似乎不再重要。

    而古月容仿佛知道他心中所想,“放心,我会为你主持公道的。”

    “只是,这婚…能否不退?”

    向来端庄大气的古月容,此时难得流露出小女儿姿态,双手绞在一起,显得尤其紧张。

    “……”

    当着古长松和古夫人的面,秦亦退婚退的毫无压力,可面对古月容时,他竟然不知如何开口。

    犹豫片刻,刚组织好了语言,谁知古月容突然开口,“这婚,反正我是不会退的!”

    说完不给他任何反应的机会,提起裙摆,扭头跑走了,只剩秦亦在风中凌乱。

    看着古月容的背影在日光下逐渐拉长,最终消失不见,秦亦总感觉有些事情解释不通。

    在来京都之前,宰相府给他的印象就是,他们对婚约不甚满意,否则也不会【已读不回】。

    来到京都之后,被连续两次拒之门外,秦亦肯定了自己的猜测,尤其是古夫人对他的态度。

    她对婚约岂止是不满意,话里话外的意思,透露出她认为淮阳县这种小地方的人配不上宰相府。

    但古长松模棱两可的态度让他疑惑,尤其是古月容拒不退婚的态度,更让他不解。

    不是,府中女主人都不同意这门亲事,其他两人应该跟其统一阵线才对,怎么还各自为营了?

    在秦亦冥思苦想之际,扎着丸子头的小丫鬟跑了上来,四下打量一番,小声道:“秦公子,其实这事怨不得小姐,在你来之前,就连老爷都不知道你的这些遭遇…”

    “……”

    ……

    当那个名叫佩兰的丫鬟解释完后,秦亦所有的疑惑都迎刃而解,原来古夫人不是古月容的亲娘!

    如此说来,他和古月容都是受害者。

    以古夫人的做派,古月容想坚守婚约,秦亦倒也能理解。

    不过这婚…非退不可啊!

    所有人都知道古月容到了婚娶之年,倘若婚约作数,而他又在京都,这婚事必会被提上日程。

    一旦成亲,不就得入洞房?

    一入洞房,起不来的秘密就会暴露无遗…

    “秦兄弟!”

    秦亦的思绪被一声呼喊打断,回头就看到了跑来的宁国韬,笑道:“宁大哥,你在等我?”

    “是啊,我娘怕你吃了亏,让我在这等着,倘若有人欺负你,我就打他。”

    “……”

    秦亦尴尬一笑,武将府的想法就是与众不同。

    “不过还真让我娘猜对了,她说你来退婚,宰相府肯定不会有好脸色,更不会留你吃饭。”

    说着,宁家的马车就驶了过来:“我娘已经备好了饭菜,咱们回去吧!”

    秦亦并不推辞,上了马车。

    马车中,秦亦问道:“宁大哥,古夫人是古相的续弦之妻?”

    宁国韬点了点头,说道:“古相的原配夫人意外病逝,时任御史大夫的李仁济——就是那位灵州第一才子李慕白的父亲,让他妹妹李氏去宰相府照顾古相,后来李氏便嫁给古相,成了古夫人。”

    随后宁国韬又压低嗓音,“我听说,这位古夫人为人刻薄而又强势,似乎她并不赞成秦兄弟和古小姐的婚事,还极力想促成李慕白和古小姐,从而达成古李两氏联姻,因此古小姐跟他关系不睦。”

    说完宁国韬笑了一声:“这虽是传言,但我想总不至于空穴来风,肯定事出有因。所以秦兄弟退了婚也好,省得闹心!”

    “……”

    秦亦点头,并未多言。

    宁家的马车来到秦亦住的客栈外,待秦亦把行李都搬上马车,缓缓往兴合坊驶去。

    ……

    申时过半,日渐西斜。

    京都往南五十里的陵水码头,一队人马从船舶中走下,随后上了马车,在骑兵的护卫下,浩浩荡荡的朝京都进发。

    车队阵仗不小,在最中间的马车上,一老一小两个男人相对而坐。

    年轻男子身着紫色刺绣锦袍,面如冠玉,气质脱俗,老者则一身青色官服,透着一股大儒之风。

    两人便是南楚三皇子朱彦锡和南楚礼部侍郎孙正平,携南楚使团,前来大梁商谈和亲事宜。

    朱彦锡透过车窗看着后退的风景,随后便放下车帘,说道:“朱大人,本王着实想不通,想我楚国国力强盛,何必自降身份,跟大梁和亲?”

    跟大梁一样,南楚以武兴国。

    早些年,南楚国力弱于大梁,但他们从未轻视过对武力的培养,兵力逐渐强盛,而大梁则与之相反,重文轻武,国力被南楚追赶并且反超。

    身为南楚礼部侍郎的孙正平,乃此次南楚使团的正使,负责和谈事宜,修养和谈吐极佳。

    听闻朱彦锡的疑问,孙正平回道:“殿下,其实陛下让你我出使大梁,和亲并非目的,而是要向大梁释放一种信号。”

    朱彦锡挑眉,说道:“父皇是觉得,我们还在边境上跟东齐交战,担心腹背受敌,所以才以和亲的名义来拉拢大梁,免除后顾之忧?”

    孙正平笑着捋了捋灰白胡须,笑道:“是,但也不全是这个原因。殿下当真觉得,若是不合亲,以大梁现在的国力,能够对楚国造成多少威胁?”

    “……”

    朱彦锡皱眉,沉思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