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南明1649 » 第15章 扩军

第15章 扩军

    沈赤心骑马进入刘家堡,派近卫排四处宣扬,不得杀俘,不得污辱妇女,不得毁坏财物。

    团勇们惊魂未定,后门又已被截断,只得举手投降。刘大狼化装成仆役,企图蒙混过关,却被佃户指认出来,被赤军抓了个正着。

    到申正时分(下午16时),赤军已经完全控制了刘家堡。以刘大狼为首的一百多口家人、一百多个团勇,都被抓了起来,关在了后院。

    沈赤心担心赤军纪律会维持不住,骑马巡视各院。令他欣喜的是,赤军纪律维持得很好,没有杀俘的现象,也没人打砸抢。

    一连长周练孺是沈赤心的心腹,责任最重,带领全连看管俘虏,维护秩序,剿除残余团勇,既要防止俘虏作乱,也要制止佃户乘乱抢劫。

    二连长李胜受命搜集物资,主要是战马、军械、粮草、大车、服装等。

    三连长杨国琛在团勇俘虏的带领下,搜查各处房屋,主要收集白银、粮食。

    三百多名的赤军,显然已经不敷使用。堡内跟进来两百多个佃民、十几个团勇俘虏,他们又组织涣散,帮不上什么大忙。

    沈赤心见状,当即立断,召来方世珍,说道:

    “世珍,你参加过义军,有过募兵的经验。我请你募兵,以五百人为限,愿意参军者补贴两石粮食。有没有困难?”

    方世珍本就是永新县本地人,熟悉本地情况,说道:“沈先生,没问题。我们去年组织义军,战败后,有人潜伏乡间,有人到山上落草为寇。别说是五百人,就是一千人我也募得到。”

    沈赤心很高兴,说道:“兵贵精而不贵多,你去募兵,不能来者不拒,要从中挑选健壮者、质朴者,当过义军的自然再好不过。

    “此外,打天下以人才为至要。汉初功臣多为沛县小吏,明初功臣多为淮右布衣。江湖到处卧虎藏龙,你熟悉永新情况,正可帮我务色人才。”

    方世珍略一思索,说道:“沈先生,永新县有个秀才,名叫董士祯,学富五车,精通帝王之学,有澄清宇内之志。去年我们组织义军,便以董士祯为军师。

    “由于军心不齐,董士祯料知义军必败,提前退伙。他坚决不肯剃发,做了一名道士,隐居在山中。此人自视甚高,我不一定能说动他出山。”

    赤军这边还有很多事,沈赤心也走不开。他写了封短笺,态度十分恳切,语气十分谦虚,交给方世珍,说道:

    “你先拿这封信给他看,再送他白金五十两作聘礼。他若还不肯出山,我再找机会拜访他。”

    方世珍未作休息,就要向沈赤心告别,问道:“沈先生,您给我多少时间募兵?”

    沈赤心不假思索地说道:“最多五天,最好三天之内就能办成。”

    方世珍默默盘算了一下路程,说道:“先生放心,永新县正发生佃变、奴变,我正好浑水摸鱼。四天之后,我必能带回来五百新兵。”

    送走方世珍,沈赤心并未休息,把主要精力用在设计赤军组织上。

    自古以来,华夏军队大多采用军-营体制。简单来说,就是以营为基本作战单位。遇有战斗,则集中若干个营,组成一军。

    军之下,设立营务处、粮台两大机构。大致上,营务处主指挥作战,类似于现代的参谋机关;粮台主后勤保障,类似于现代的后勤机关。

    一军主帅通过营务处指挥麾下各营,通过粮台保障各营粮饷军械。

    营的规模不一而论。明朝自永乐以后,卫所军户逃亡加剧,开始招募军士。嘉靖年间,大名鼎鼎的戚家军每营大约三千人。明末时的边军,每营同样约为三千人。

    满清八旗实际上有二十四旗,满洲、汉军、蒙古各八旗。大致上,满洲八旗战斗力最强,编制最严谨,蒙古八旗次之,汉军八旗又次之。满洲八旗一旗相当于一营,大约有7500人。

    军-营体制下,部队指挥层级少,利于迅速召集军队。缺点也非常明显:当军队规模变大时,就会指挥不畅。除非一军主帅威信非常高,否则很难如臂使指地指挥如此多的营。

    同时,各营主官之间互相平级。一旦主帅阵亡或者不能亲临前线,各营往往各自为战,不利于战争全局。时间久了,营官把持营务,对上面阳奉阴违,容易尾大不掉。

    沈赤心穿越前的身份是步兵连长,自然知道层级管理的重要性,也熟悉近代军队编制。他决心打破军-营体制,延长层级,按照现代军制改造赤军。

    这件事,沈赤心只能与周练孺、李胜两人商量。他找来两人,说道:“攻下刘家堡之后,我们得到了大量的钱粮,声名大震,应当借此机会扩军。”

    一听说扩军,周练孺和李胜都很来劲。

    周练孺说:“如今粮食奇缺,民众衣着无着,走投无路。只要咱们肯招兵,一定会有大量民众响应。赤军要成大事,理应加紧扩军。”

    李胜说:“赤军一战即克刘家堡,声名大震。大帅又是弥勒真佛,下凡解救民众,一呼百应,要扩充赤军自然是多多益善。”

    沈赤心微微一笑,说道:“兵贵精而不贵多。赤军只有三百多人,已经不敷使用。这次扩军,我打算募齐一千人。我已派方世珍前往永新县,召集义军旧部,招募五百豪杰,四天后给我回信。

    “我们这边,明天要公审刘大狼,届时必有佃民踊跃加入赤军,从中选拔一百多人,加上三连人马,可以凑成一千之数。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厘定军制,我找你们两个就为此事。”

    周练孺、李胜已经完全信服了沈赤心,异口同声地说道:“沈先生,您识见宏远,见识过人。您说怎么办,我们一定谨遵执行。”

    沈赤心很满意,说道:“厘定军制可比募兵重要百倍,军制设计得好,是赤军不断发展壮大的前提,也是战胜强敌的不二法宝。对此,我已有过考虑,主要从两方面着手厘定军制。

    “全军设立统帅机关,辅佐我指挥全军一切事宜,下辖参谋处、军政处、后勤处三个部门。

    “参谋处与营务处类似,但职权更多更重,履行指挥、训练、侦察、情报、通讯、机要、战备等职能。

    “军政处为我军独创,履行宣传、教育、策反敌人、处置战俘、人事、赏罚、监察等职能。

    “后勤处与粮台类似,履行军械、筹粮、筹饷、战马、补给、运输等职能。”

    参谋处与后勤处还好理解,军政处是沈赤心一大发明,周练孺和李胜都有些疑惑。沈赤心解释说道:

    “我创建赤军,立志将其锻造成一支有文化、有灵魂、有理想的革命军队。为此,特意增设军政处,分掌宣传教育、人事赏罚、监察纠察等职能。

    “军政处权不可谓不重,任不可谓不艰。此为赤军一大创举,我将亲自担任军政处处长,为全军起个好头。”

    设立军政处,实际上是为了实现军政、军令的分离。其中奥妙,沈赤心不便向周练孺、李胜解释。周练孺熟读史书,隐约参悟到了其中的玄机。

    参谋处、军政处、后勤处一起组成司令机关,地位非常重要。杨烜找周练孺、李胜商量,也已经做好了安排,提议让周练孺、李胜分别兼任参谋处长、后勤处长。二人自然也欣然接受。

    沈赤心接着说:“厘定军制第二要点,在于确定各级军队的编制。从今以后,赤军将采取多个层级,放弃自古沿袭的军-营体制。

    “简单来说,就是实行军-师-团-营-连-排-班七级管理。总体上,上一级部队下辖三支下级部队。譬如说,一连下辖三个排,一排下辖三个班。

    “这次扩军之后,赤军将达到一千人,可编成两个营。营一级编制,确定为一个火器连、三个步兵连、一个骑兵排,总人数大概五百人。

    “连一级编制,增加一个火器排、一个骑兵班,总人数增加至一百三十人。”

    明朝的火器已经相当发达,是明军对抗清军的重要武器。洪武年间厘定的明军编制,火器比例大约为10%。永乐帝建立神机营,是世界上第一支专门火器部队,火器装备率超过了80%。

    沈赤心对火器同样很重视,特意增加火器兵编制。他所举例的营编制,主要针对步兵营,基本在每一级部队都增配了火器。

    他话里的信息量很大,周练孺恨不得立即拿出纸笔,把沈赤心的话记录下来。李胜则从中看出了沈赤心的雄心壮志,如果一营有五百人,一团岂不至少有两千人?一军又该有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