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南明1649 » 第90章 弃守遂溪

第90章 弃守遂溪

    遂溪县城内,赤军步兵第二标也在开会,各营营长、直属队队长参会。

    第二标旗开得胜,在竹园镇重创清军先锋,击毙总兵官班志富,官兵士气大振。很多人向上级请缨,请求趁胜出击,进入高州拒敌。

    令参会军官意外的是,标统李胜首先传达了一个让人费解的命令:第三标应当放弃遂溪,引诱清军深入雷州。

    军官们立即炸开了锅:

    “这是什么道理?我军刚在竹园镇取得大胜,理应趁热打铁,到高州迎战清虏中军,怎么能示弱于敌,自己主动放弃遂溪呢?”

    “雷州是赤军的地盘,遂溪城内的百姓都是赤军的子民。咱们若放弃遂溪,清虏必会屠城,遂溪子民都将成为清虏刀下之鬼,以后如何取信于民?”

    “大元帅说过,赤军的职责之一是保卫家园、保护百姓。我们轻弃遂溪,岂不有违赤军的职责?”

    “是啊!标台,咱们第二标已在雷州驻扎了四个多月。我们营在遂溪执行均田免赋工作,与本地百姓结成了亲如鱼水的关系。此刻放弃遂溪,岂不教百姓寒了心?”

    ……

    李胜听得心烦意乱,猛地一拍桌子,喝道:“都别说了!你们以为我想抛弃遂溪百姓吗?元帅府有命令,第二标必须无条件执行!”

    主帅发怒,军官们都不再说话,反而把目光投向了余孟琦。

    余孟琦是参谋处的作战参谋,受命过来送信,督促第二标执行军令。看着军官们怒目相向的样子,余孟琦镇定自若,说道:

    “诸位,某理解你们的心情。但是,弃守遂溪,引诱清虏深入雷州,是大元帅钦定的计划,第二标必须无条件地执行。”

    既有大元帅的钦令,李胜当然不敢违背,说道:“余参谋,你放心。第二标一定执行军令,准时撤出遂溪。”

    余孟琦一脸严肃,说道:“大敌当前,大家不能意气用事。可以说,第二标能否准时撤出遂溪,关系到战争全局,决定了赤军能够全歼清虏。

    “第二标不仅要撤出遂溪,还要作出一副吃了败仗的样子。要让清虏深信不疑,不是第二标主动放弃遂溪,而是因为第二标不敌清虏,被迫放弃遂溪。

    “此中奥妙,我不便过多透露。大家大部分都是龙门一期的同学,对龙门军校的校训熟记于心。值此关键时刻,大家要像校长教育的那样,精诚团结,服从指挥,切不可阳奉阴违,各行其是!”

    第二标之所以要放弃遂溪,是为了诱敌深入。遂溪虽是一座县城,地理位置相当关键,位于雷州半岛的北部。从遂溪向南出发,可以深入雷州府;向西出发,可以进入廉州府。

    清军占领遂溪后,将有三种选择:第一,南下雷州;第二,西进廉州;第三,南下与西进并重。

    清军最大的可能是南下雷州。不然,不管清军走第二条或第三条路,侧背都将受到赤军的直接威胁。清军水师将被迫向南绕过琼州海峡,难以发挥支援陆军的作用。

    对于赤军来说,最理想的情况是,引诱清军深入雷州。雷州三面环海,形状宛如一只卧蚕,从大陆伸进了南海。

    如果清军深入雷州,赤军可以出兵截断清军的退路。一旦清军水师被歼灭,这部分清军将陷入绝境。

    基于此,赤军应当让出遂溪,让清军放心南下雷州。

    这条计策,余孟琦已经向李胜详细说出,李胜也能理解弃守遂溪的必要性。

    为了保守秘密,为了防止泄露作战企图,其他营以下军官并不知情。有些聪明伶俐的人,已经参悟到了弃守遂溪背后的玄机。

    李胜再次向余孟琦作出保证,说道:“余参谋,我李胜是个顾全大局的人。请你回去之后转告元帅,就说第二标会坚决完成任务。”

    余孟琦很满意,说道:“标台,你是赤军元老,也是元帅所倚重的大将。有你这句话,我心里就有底了。事不宜迟,我这就回去了。

    “另外,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王夫人生下一个白胖小子,大元帅喜得贵子了。大元帅正在前线督战,大家都也要尽心用命,以最后的胜利为大元帅贺喜。”

    大家闻讯而喜。沈赤心有了儿子,意味着赤军从此有了继承人,这对于全军来说都是件喜事。

    送过余孟琦,军官们又把李胜围了过来。看着他们殷切的目光,李胜说道:“兄弟们,元帅的意思我懂。赤军对付清虏,仍要采取诱敌深入、围而歼之的战法。

    “弃守遂溪势在必行,此事毋庸再议。苦一苦的遂溪的百姓,廉州、雷州的百姓会过得更好,更多百姓将免遭清虏的戕害。

    “现在让出遂溪,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清虏进入圈套。等赤军发起反攻时,咱们第二标再痛痛快快地击杀清虏,叫他们有的来,没得回!”

    于是,第二标连夜准备,抢运物资,为弃守遂溪做准备。

    清军这边,也开始加紧向遂溪进发。吴六奇统率着先锋,水陆并进。

    途中赤军坚壁清野,清军见到空荡荡的村庄,便烧光杀光抢光。官兵故意在耕种好的稻田里行军,破坏田埂禾苗,可谓罪行累累。

    到了湛江港,清军终于抓到了一些百姓。明朝时,湛江已经相当繁荣,里面住着不少士绅。但湛江只是一座海港,明朝只在这里设有一个巡检司,负责收税维持治安。

    此时,湛江民众响应号召,已经人去港空,大部分船只都已撤离。留在港内的,只是一些地痞流氓,以及心怀怨恨的地主缙绅。

    这些地主缙绅被赤军剥夺了财产土地,对赤军怀恨在心,主动向清军投诚。吴六奇大喜,下令厚待投诚的士绅。但一询问,这些人对赤军的部署一无所知。

    吴六奇大失所望,想让他们组织团练吧,又无兵无饷。只有很少的地主缙绅,还私藏有财产,招募了一些地痞流氓,跟在清军后面虚张声势。

    不管怎么样,清军不战而得到湛江港,终究是个好消息。吴六奇耻于捏造战功,将湛江港的情况如何汇报给尚可喜,而后统率先锋直扑遂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