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南明1649 » 第95章 破击战车

第95章 破击战车

    吴六奇对雷州府城志在必得。怎奈赤军开花弹太过猛烈,清军的红衣大炮不是对手。吴六奇只好改变策略,改从南门方向攻城。

    雷水位于雷州城南方向,清军水师已经开进雷水,以便策应陆军。从南门方向攻城,虽然绕了远路,毕竟可以水陆并进,攻城更有把握。

    指望红衣大炮破城,显然已不现实,清军改用战车攻城。

    吴六奇许诺部下,一旦攻下雷州城,允许大家抢劫三日。清军在湛江和遂溪两地小发了一笔横财,经过吴六奇的鼓动,开始推着越壕车和攻城车,朝雷州府南门方向进发。

    战车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普遍,其后不断发展,出现了吕公车、越壕车、破城车等各种战车。

    到了明朝末期,随着火器的大量应用,战车因为运输不便、机动困难,不再受到重视。

    赤军制造战车,完全用作运输工具,或用作装载火炮,或用作装载辎重,很少制造吕公车、越壕车等战车。

    吴六奇是个有心人,志在夺取雷州,从尚可喜那里讨要来了越壕车、攻城车等战车。

    所谓越壕车,就是在战车上加装梯子。靠近护城河、壕沟等障碍时,战车放下梯子,供士兵越过障碍。

    攻城车则是吕公车的变种,在车前、车上、两壁部署有厚重木板,以防范敌军炮火。靠近敌军城墙时,抽出车前木板,士兵手持榔头、锥子、铁镐等工具,凿穿城墙,或在城墙内埋设火药,炸出一个破洞。

    吴六奇亲临前线,督率先锋进攻。清军推着战车,跟在战车后面,一面躲避赤军炮火,一面小心翼翼的前进。

    这种用战车进攻城池的方式,早就过时了。崇祯初年,八旗兵尚未掌握红衣大炮,就常以战车攻城。辽东的明军凭坚城,用大炮,屡屡杀伤八旗。

    看见清军又推出了战车,正在城头督战的李胜哈哈大笑,说道:

    “老子在辽东当守备时,就见清虏用战车进攻坚城,明军每每凭坚城用大炮,杀得八旗兵尸横遍野。今日,吴六奇黔驴技穷,异想天开,想用战车破城。你们且看我如何破敌。”

    左右或曰:“莫若用红衣大炮,配以开花弹,轰他娘的战车。”

    李胜摇摇头,说道:“非也非也。快准备火油、喷火筒、火毡,我自有妙用。”

    火油、喷火筒、火毡都是明军常用的守城火器,赤军亦有装备。这都是燃烧性火器,多配置在城头、战船上,适用于近战。

    李胜又说:“开花弹虽好,但引信还是不可靠。你们想想,咱们用红衣大炮发射开花弹,就算击中了战车,若不能及时爆炸,开花弹将被战车挡板弹开。

    “就算角度得当,开花弹穿透了挡板,若引信不能及时引爆,开花弹也就成了实心弹,对清虏的杀伤力相当有限。

    “他娘的,听说军工局正在研究触发引信。要是触发引信发明出来了,碰到挡板后,开花弹钻入挡板,碰巧触发引信,引爆开花弹,这威力可就大了!”

    触发引信的原理并不难。如果说现在大量应用的开花弹引信是“火绳式”引信,那么触发引信就是“燧发式”引信,使用燧石引燃弹内火药。

    欧洲人在一个世纪前就发明了燧发枪,但燧发枪结构复杂,不够可靠,成本高于火绳枪,欧洲并未大量装备燧发枪,仍以火绳枪为主。

    明朝在崇祯年间也仿制出了燧发枪,称之为“自来火枪”。燧发枪不必用明火引燃,使用击锤击打燧石产生火星,引燃火药,击发枪子。

    一方面,燧发枪操作便捷,另一方面可在雨天、大风天等恶劣情况下使用,优越性显而易见。

    但明朝军工管理混乱,崇祯朝财政拮据,根本就无力推广燧发枪。

    沈赤心重视军工技术,对燧发技术亦很关注。燧发技术有两大关键,一要获取高品质的燧石,二要使用精钢制造坚韧耐用的击锤。

    得益于军工局独有的炼钢技术,赤军也有望突破燧发技术,制造出触发引信、燧发枪。

    李胜下令,不得浪费开花弹,改用普通铳炮御敌。普通铳炮威力有限,或发射铅子,或发射实心弹,并不能穿透清军战车的挡板。

    吴六奇在阵后洋洋得意,自以为得计。清军见铳炮伤不到他们,亦开始争先恐后地向前推进。

    有两辆吕公车高达三层,宛如一幢移动楼阁,可与城墙等高。上面的清军士兵选的都是亡命之徒,个个跃跃欲试,打算第一个登上城头,夺取头功。

    雷州府城附郭海康县,城墙年久失修,有些包砌的砖石已经脱落,裸露出陈年的夯土。赤军守城,讲究积极防御,并不劳民伤财修葺城墙。

    清军的战车相继抵达城墙根下,士兵开始使用工具凿墙。

    李胜却沉得住气,直到两辆大型吕公车靠近城墙,他才大喝一声:“上火油、喷筒!”

    明朝的火器,若按用途来说,大致可分为爆炸性火器和燃烧性火器。火油、喷筒都是燃烧性火器,对付木质战车非常有效。

    很快的,有几辆战车被火油、喷筒引燃,车里的清军士兵被大火吞没,惨叫着逃出战车。

    城头弓箭、擂石俱下,失去战车庇护的清军士兵,成了赤军肆意射杀的对象。

    清军迅速调整策略,在战车顶上撑起生牛皮,以抵御火油、喷筒。

    两辆巨型吕公车行动迟缓,此刻也来到了城墙边上。古时攻城,第一个登上城头的录为首功。

    吴六奇起于草莽,军中颇有些亡命之徒。他又加大赏银,招募了不少死士到吕公车上,指望他们登上城墙。

    这些死士挤到吕公车的车顶上,摩拳擦掌,准备登城。

    李胜见情势已急,而火油、喷筒不足以破坏生牛皮,便再次下令:“用火毡!”

    火毡也是燃烧性火器,内里装有黑火药,外面裹以毡毯,燃烧最为猛烈。情急之下,赤军把被褥也拿了出来,临时做成火毡。

    吕公车上的清军已经露出了头,守军点燃一块火毡,猛地一扔,正巧落在吕公车上。

    火毡很快烧透牛皮,落入吕公车顶的清军身上。清军惹火上身,大乱,有人不堪大火灼烧,从车顶一跃而入,落到地上摔了个半死。

    清军各战车情况与之类似,被火毡引燃,烧死无数。

    喷筒等燃烧性火器,为了提高杀伤效果,往往增加硫的配比,以产生毒烟。

    清军在战车里,既要面临大火的灼烧,又要忍受呛鼻的毒烟,个个生不如死。没人再顾忌吴六奇的军令,清军丢弃战车,纷纷向阵后逃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