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南明1649 » 第98章 全歼先锋

第98章 全歼先锋

    就在水师第一标、第二标驰骋雷州湾的同时,第三标则绕过硇洲岛,直趋湛江港的侧后,意图截断清军水师退路,全歼清军水师。

    步兵第二标也倾巢出动,从正面追击清军,痛打落水狗。

    清军这边,广东水师提督吴六奇正在海上督战,江西南赣总兵官高进库统带先锋陆师。

    这可是个老熟人了。

    去年,赤军在江西吉安大败清军,南赣总兵胡有升败亡。高进库是胡有升麾下的副将,侥幸从战场上逃脱,狼狈逃回赣州,被清廷处分,降职。

    后来,高进库又在江西、粤北立下战功,不仅官复原职,还晋升为南赣总兵。他进军粤西,本想一雪前耻,却在雷州城下被打得打败。

    此刻,清军士气低落,赤军第二标又步步进逼。高进库只得下令加强防御,急向中军许尔显求援。

    赤军步兵第二标却是士气高涨,必欲吃掉高进库这支先锋。

    李胜踌躇满志,对部属做了简单的临战动员,说道:“他娘的,咱第二标也算是全军的先锋,先是守遂溪,在竹园火烧清虏先锋,杀总兵班志富。

    “全标官兵都想早日反攻清虏,可上峰却让我们撤到雷州。守雷州吧,昨日破了清虏的车阵,可上峰还是不让我们反攻。

    “现在,海上打起来了,第一标也出动了。咱们可得痛痛快快地打一仗,不全歼高进库这支清虏,第二标决不退兵!”

    官兵备受鼓舞,先进攻清军南翼营垒。

    高进库手上还有不到三千清军,共筑成三座营垒,成品字形配置。清军仓促间来不及挖掘壕沟,便拆毁民居,使用木条筑成一道围墙,借助火器、弓箭拒敌。

    第二标先进攻清军南翼营垒,双方互相使用红衣大炮对射。

    赤军掌握着火器、人数上的优势,士气正旺。但方世珍的步兵第一标尚未就位,李胜也不急着发动猛攻,免得清军崩溃太快,过早向北逃窜。

    清军则士气低落。红衣大炮只能发射实心弹,杀伤力有限,官兵只能依靠营垒木墙勉强支撑。高进库见南翼营垒渐渐不支,急忙檄调其余两座营垒的清军过来增援。

    这正中李胜下怀,他随即分兵拒止清军。赤军内线作战,后勤补给方便,部队可以齐装满员地调到前线。

    战兵一个步兵标总人数有三千人,李胜身为第二标标统,手上还有许多民兵听其调遣,麾下兵力很充足。

    战至中午,海战胜负已经分晓。清军水师大败,赤军水师战船开抵铁耙港,直接威胁清军先锋的退路。

    清军陆师阵线动摇,但与赤军激战正酣,高进库不敢下令撤退,惟恐出现兵败如山倒的局面。

    昨晚,高进库已向许尔显求援,得到了许尔显的承诺。清军中军距此只有半日的路程,骑兵急行军只需一个时辰。

    只要许尔显的中军赶来增援,高进库就有把握守住阵地,或者固守,或者从容撤退,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这年头,兵马是官爵之本。只要高进库手上有兵,就可以保住官爵,哪怕一时战败,也可以东山再起。可一旦仓皇撤退,很容易兵败如山倒。

    先锋轻易撤退,违背军法,事后必挨处分。若再没了兵马,朝廷可以随时开刀杀他。高进库深谙此中道理,宁愿固守待援。

    赤军这边,就差方世珍的第一步兵标了。只要第一标赶到战场,第二标就将发起总攻,全歼高进库所率领的清军先锋。

    李胜不断派出斥候,询问第一标的位置。午正时分,一员斥候骑着快马,气喘吁吁地赶到中军位置,对李胜说道:

    “报!启禀标台,清虏总兵许尔显率中军来援,第一标正在欢喜岭一带阻击许尔显。大元帅改派骑兵营截击清虏先锋,不出两刻钟就会到位。”

    李胜对周围地形已经烂熟于心,对左右说道:“欢喜岭距此只有十二里,若让许尔显打过来,咱们就不好全歼高进库了。

    “第一标标统方世珍年轻气盛,从来也不服输。有他挡住许尔显,咱们可以坐收全功,全歼高进库。传我的命令,中午暂停开饭,等骑兵营一到位,立即发动总攻。

    “今天若不全歼高进库的清军先锋,不得生火造饭。”

    只过了一刻钟,远处传来一阵剧烈的马蹄声。清军翘首以盼,希望来的是许尔显的援军。

    但他们终究失望了,来人从西面过来,打着赤色旗号,分明就是赤军,且全都是骑兵。希望瞬间破灭,清军先锋完全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士兵的意志瞬间崩溃。

    李胜发出了总攻的命令,第二标士兵按捺已久,宛如束缚已久的洪水,终于得到完全的释放。

    第一营主攻,有一百人的敢死队,全部身穿藤甲,率先逼近清军营垒。清军意志已经崩溃,枪炮声相当寥落,无法再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明末清初,最流行的盔甲为明甲、暗甲和棉甲。明甲最重,铁甲在外,重量可达四十斤以上。暗甲外用棉布,内部藏有铁甲,重量在三四十斤左右。

    明朝的边军,曾大量装备明甲和暗甲。但这两种盔甲过于沉重,冬季毫无保暖作用。因此,棉甲渐渐流行起来。

    棉甲成本比明甲和暗甲低得多,由几十上百层棉布制成,十分轻便,可以近距离抵御弓箭和火器。那时候的火器威力有限,棉甲成为一种相当理想的盔甲。

    赤军则另辟蹊径,装备起了藤甲。岭南炎热潮湿,铁盔甲容易生锈,棉甲又不透气。反倒是藤甲,取材方便,重量较低,又可透气。再在藤甲外部蒙以鱼皮、兽皮,防护效果更佳。

    赤军敢死队冒着炮火弓箭,很快便逼近清军营垒。

    清军营垒外围只有一圈木墙,赤军敢死队很快就拆开木墙,突入营垒内部。

    清军混乱不堪,高进库只得率领亲兵抵御,希望能够击退赤军。

    赤军却像潮水一般涌了过来,根本就挡不住。

    高进库白白损失了十几个亲兵,却看见赤军越来越多。他自知败局已定,只得打开后门撤退。

    第一座营垒被破,第二座、第三座营垒也相继被破。清军北有赤军步兵第二标、骑兵营,西、南为赤军步兵第三标,东面为雷州湾。

    雷州湾沿岸港口已被赤军占领,赤军水师取得了海战的胜利,完全控制了雷州湾海面。

    清军已经无路可退了,士兵就像无头的苍蝇,既不敢抵抗,也不知往哪逃。他们原以为还有水师战船,争相跑到海边,却发现海边都是赤军的战船。清军战船要么已被焚毁,要么被赤军缴获。

    以往时,他们可以脱去号衣潜入农村,或者到海边抢夺商船。可在雷州,农村里有民兵,商船或被赤军征用,或被赤军动员到了徐闻港。

    赤军不失时机地升起了“俘虏旗”。赤军每次打胜仗,则在阵前升一大旗,红底白字,上书“投降不杀”四个大字。

    只要敌军走到俘虏旗下,赤军可免其不死。赤军优待俘虏,名声在外,清军见到俘虏旗,自知无路可逃,纷纷来到俘虏旗下投降。

    至此,清军先锋不论是水师还是陆军,都遭到了毁灭性的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