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南明1649 » 第101章 步兵出击

第101章 步兵出击

    岭南不产马,骑兵非赤军所长。在赤军步兵标中,编有一个直属骑兵队,一队一百二十人、战马一百五十匹。各营编有一个骑兵排,各队编有一个骑兵哨。

    战时,算上配属过来的骑兵,一个步兵标可集中五百骑兵。这里面的弊端很明显,骑兵临时抽调,互不熟悉。

    但这是无可奈何的事。赤军缺少战马,不能无中生有地增加骑兵。好在赤军军令严明,上下整肃,实行严格的层级领导。骑兵虽然临时抽调,亦能如臂使指,令行禁止。

    而在传统的军-营-哨的编制下,军队临时抽调,彼此互相平行,互不服从。

    明末时,明军虽然人数多,却往往各自为战,互相猜忌,原因便在于此。萨尔浒之战中,主帅置军事常识于不顾,兵分四路进军,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赤军第一标五百骑兵得令后整队疾驰,如同下山的猛虎,朝清军右翼驰去。

    清军主帅许尔显冷笑一下,随即下令出动骑兵迎击赤军。

    这一次,许尔显汲取了教训,派出五百精锐骑兵迎战。他见赤军炮火太猛,清军已落于下风,原本想向尚可喜求援,此刻却改变了主意,故作镇定地对左右说道:

    “关公面前耍大刀。天军以骑射为本,骑兵无敌于天下。本镇扬名东江镇时,沈赤心还没出世呢。现在,他们竟也敢用骑兵冲击我军。”

    左右已被赤军的炮火所震慑,当着主帅的面,依然嘴硬,说道:“赤匪以火器见长,现在他们弃其所长,以己之短,攻我之长,无疑是自取灭亡。”

    论骑兵接战,许尔显还是很自信的。他麾下的六百亲军,便以骑兵为主。骑兵冲锋陷阵,使用长矛、弓箭、鸟枪三种武器,攻击范围覆盖二十至两百米,向来都是所向披靡。

    身为汉军八旗,他们也受到满洲八旗的影响,改以大梢弓为弓箭。这种弓箭力度常在一百磅以上,堪称是华夏历代弓箭的巅峰之作。

    反观赤军的骑兵,仍以弓箭、长矛为主。许尔显见过赤军的弓箭,弓弦常以鱼肠、棕条为材料,弓箭的威力、精度、射程都比不上满洲弓。

    弓箭最重要的材料是弓弦。清军已经占有绝大部分的国土,战争潜力更大,可以搜集上好的牛筋制作弓弦。赤军成军不久,又骤然扩军,弓弦材料不尽人意。

    尽管这样,赤军骑兵还是绕远下山,尽量躲避清军的开花弹,又以火炮为掩护,朝清军右翼发起猛攻。

    清军骑兵多为百战精锐,不论是骑射技术还是战斗力,都比赤军骑兵高出一筹。

    很快的,两军骑兵接近,互相使用弓箭攻击。清军更胜一筹,赤军落了下风。靠近之后,两军各使长矛接战,赤军同样不敌。

    于是,赤军骑兵掉头撤退。清军骑兵士气大振,纵兵追击。两军混合在一起,赤军不便发扬火力,只得任由清军追击。

    赤军骑兵失利,一方面确实是实力不如清军,另一方面则是要假装佯败,引诱清军上勾。

    只是,以赤军的实力,还不能做到收放自如。赤军骑兵本来想要佯败,竟有真败之虞。

    方世珍在欢喜岭上看得真切,深感自家骑兵太弱,急得直跺脚。他正要向沈赤心求援,却见背后一队骑兵疾驰而去,扬起一路烟尘。

    原来,沈赤心已派出五百近卫兵,前往山下解围。近卫营是个大营,原本额定为五百人,后来逐渐扩编至一千人。

    作为沈赤心的亲军,近卫营大部分都是骑兵,且从全军遴选精锐,实力非同一般。

    五百近卫兵加入战场,很快就帮助第一标骑兵稳住了阵脚,与清军骑兵展开白刃战。骑兵近战格斗,没有多少技巧可言,主要看谁更勇敢,看谁的人数更多。

    论勇气,赤军近卫兵并不比清军东江镇老兵差。论人数,赤军投入的骑兵已经超过了清军,渐渐取得上风。

    许尔显骑虎难下,颇感为难。若继续增派骑兵,自己手上将缺少机动力量,若不增派骑兵,清军又恐将战败。

    最后,他只得硬着头皮,继续增派三百骑兵。又派信使急驰遂溪,请求尚可喜派兵增援欢喜岭。

    沈赤心敏锐地意识到,决定战场胜负的拐点来了。他带领近卫营与步兵一标合兵一处,下令全线出击。

    标统方世珍率领大队步兵,从欢喜岭上列好队伍,快步向敌军走去。赤军步兵同样采取齐步前进的方式向前推进,只不过,赤军经过队列训练,步伐更为整齐,队伍更为严整。

    官兵齐声喊着“一二一,一二一”,声音单调而重复。步伐经过声音的调整,整齐有力。就算有人感到恐惧,也会被“一二一”的声音所鼓励,不由自主地迈出步伐,跟上队伍。

    三千赤军的声音合在一起,能够盖过炮声,震慑敌胆,威慑敌心。

    声音隐约传到清军营中,引起清军的恐慌。许尔显不知道赤军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却也别无他法,只得驱使步兵应战。

    清军的楯车已被摧毁大半,他们干脆也不用楯车了,死士在前,步兵在后,继续向赤军推进。

    这才是明清两代常见的野战场景。在火器还不成熟的条件下,两军都会尽可能地向对方推进,直到对方进入己方枪炮、弓箭的有效射程中。

    在赤军之前,八旗野战能力最强,世所公认。不管是明军还是农民军,在野战方面都不是八旗的对手。李自成的大顺军擅长野战,在八旗面前同样一败涂地。

    许尔显已经见识到了赤军火器的厉害,但还心存侥幸,想凭野战打败赤军,夺回欢喜岭。

    骑兵还在激战,两军步兵不断逼近,前列士兵不断倒下。双方都不肯相让,硬着头皮往前推进。

    距离还剩一里时,赤军率先停了下来。一门门劈山炮架在独轮车上,被步兵推至阵前。炮手立即开始忙活,准备射击清军。

    赤军优先发展劈山炮,军工局制造了大量的劈山炮,步兵标亦大量装备劈山炮。这种炮的最佳射程在二十步至五百步之间,这段距离恰巧是传统火器的火力盲区。

    清军野战无敌,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弓箭厉害。满洲大梢弓的有效射程在两百步之内。弓箭威力大,射击速度远比火炮快。清军近战接敌,往往凭弓箭取得胜利。

    可现在,赤军大量装备了劈山炮,能在两百步至五百步之间抢先攻击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