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南明1649 » 第119章 义军归附

第119章 义军归附

    六月,南明江西总督揭重熙兵败,率残部进入广东,到廉州投奔沈赤心。一路几经战斗,到达廉州时,揭重熙的义军已经仅剩六百多人了。

    沈赤心与揭重熙有旧,妻子王业莹还曾是揭重熙的义女。听说揭重熙前来投奔,沈赤心夫妻出城迎接,又在廉州城北设宴,犒赏前来投奔的六百义军。

    故人相见,揭重熙不胜感慨。他向沈赤心作揖行礼,说道:

    “元帅,一年多不见,赤军已经今非昔比,竟能屡败清虏,击毙珠玛喇,全歼满洲兵。揭某不才,特来投奔元帅,还请元帅收留。”

    沈赤心连忙回礼,说道:“蒿公何出此言?你率部加入赤军,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揭重熙字祝万,又字万年,号蒿庵,江西临川人,南明永历帝授他以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之职。

    沈赤心有粤国公的爵位,也就不必再称他大司马了,改称之为蒿公,以示对前辈的尊敬。

    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从揭重熙身后闪了出来,左右张望,试图在寻找什么。身后还有三个少年,年龄在十四岁至十八岁不等。

    王业莹注意到了他,觉得他十分眼熟,却又有些想不起来。

    揭重熙冲王业莹笑笑,说道:“闺女,你过得好了。”

    他回头招来身后的少年,说道:“还不过来叩见姑姑、姑父?”

    四个少年依次来到沈赤心、王业莹夫妻向前,郑重其事地磕头行礼,异口同声地说道:“姑父!姑姑!”

    王业莹这才想起来了,欣喜若狂地问道:“贻尚、贻统、贻栋、贻愽?真的是你们?”

    四个少年正是王业莹的侄子。其中,王贻尚、王贻统、王贻栋是末代新建伯王业泰的儿子。王贻愽是王业耀的儿子。

    王家是浙江余姚人,王业莹的父亲王先通是第四代新建伯。

    王先通继承新建伯爵位颇为偶然。在此之前,王家子嗣为了争夺爵位,打了近二十年官司,引发了无数狗血剧情。这就是晚明历史上有名的新建伯争袭案。

    王先通偶然承袭爵位,却为人正派,在甲申之变中殉国。长子王业泰被南明弘光帝授爵,后来在浙江坚持抗清,兵败被俘,不屈而死。

    王家是个大族,子弟在浙东战场上死难很多。王业莹以为亲人大多死了,没想到,又在廉州看到了四位侄子。

    看着四位朝气蓬勃的少年,沈赤心也很高兴,仿佛手下多了四个小将。他扶起王家少年,说道:“虎父无犬子,四位贤侄英气十足,将来必成大器。”

    王贻尚年长,为王业泰长子,也是四位兄弟的大哥,其他三人都自觉站在他的身后。

    王贻尚不卑不亢,对道:“姑父英雄盖世,正是我兄弟四人的榜样。我们父亲死于清虏之手,愿誓死追随姑父,请姑父帮我们报仇血恨!”

    沈赤心留心观察王贻尚,但见他浓眉大眼,神情坚毅,显然经历过很多战事。

    一旁的揭重熙说道:“元帅,这位王贻尚虽然年轻,却在浙江战场上骁勇善战,薄有威名。他还嗜读兵书,小有文采,浙江人都称他为‘小阳明’。”

    沈赤心大悦,说道:“很好,‘小阳明’,我封你为赤军的营长,先给你五百人管带管带。”

    王贻尚大喜,连忙说道:“谢姑父恩赏。”

    沈赤心对四位侄子说道:“我是你们王家的女婿,要报杀父之仇,我也要尽一份力。”

    四位兄弟大喜,退到一边。

    揭重熙开始为沈赤心介绍随军的要员。其中有一员勋贵,名叫刘孔炤,引起了沈赤心的注意。

    他是诚意伯刘基的后裔,袭封诚意伯。此人善机辩,追逐名利不择手段,与东林党人不睦。

    南明弘光朝时,刘孔炤更加积极,在拥立弘光帝、推动马士英入阁等重大事件中都很活跃,在士林中风评不佳。

    不过,他抗清意志坚决,捐献家财组织义军,在一众望风而降的明朝勋贵中颇为可贵。

    刘孔炤既来归附,沈赤心自然就要接纳他,说道:“诚意伯坚持气节,毁家纾难,真有先祖之风!”

    刘孔炤已经四十开外,回答还算得体,说道:“刘某几年抗虏,却一无所获,只求不辱先祖,一死保全名节。”

    义军风尘仆仆,连续赶了几个月路,今天中午受赤军犒赏,终于吃了顿好饭。

    在饭桌上,揭重熙酒足饭饱,向沈赤心介绍起江西、浙江的形势:

    “去年时,我与定南侯曹大镐联手,在赣东打了一场胜仗。义军声势大振,与闽北义军联络,准备在赣、闽交界处弄块稳定的地盘。

    “不想,清虏调集重兵围剿。曹大镐中伏,被清虏俘虏,至今不降。我兵行险着,率部向浙西突围,遇浙西义军,自此合成一部。此后,江西的义军基本上偃旗息鼓了。

    “浙江的形势也很严峻。浙江义军以四明山寨实力最强,今年初清虏攻破四明山寨,浙江义军声势一衰。清虏又兵临舟山,准备围剿鲁监国。

    “鲁监国处境甚难,常常食番薯充饥,被清虏讥为番薯王。我在浙西遇到刘孔炤、王家子弟,得知浙东局势糜烂,鲁监国准备去金门投奔郑成功。

    “义军无处安身,得知赤军在廉州大胜,便决定过来投奔元帅。此中百般艰难、重重障碍,难以诉说。幸赖皇天保佑,义军终于安全到达廉州。”

    沈赤心闻言不胜感慨,把自己准备征伐广西的计划和盘托出。

    揭重熙赞同沈赤心的计划,说道:“眼下,确实是征伐广西的好时机。目前,清虏的注意力在湖广方面。大西军出湖南,夔东十三家也闹了起来。湖广不平,清虏不会增兵两广。”

    沈赤心询问他有何打算,揭重熙愣了一下,明白了沈赤心的意思,说道:“领兵打仗非我所长,我想做个文官,随时供你差遣。”

    沈赤心想了想,说道:“你我是过命的交情,我也不跟你客气了。上次赤军大胜,我派人向朝廷奏捷,都被孙可望拦截,至今没有回音。你的声望高,我想派你到朝廷那里走动走动。”

    沈赤心的真实目的,在于向朝廷要官,请封为王。目前,他的爵位为粤国公,而东军杜永和、忠贞营高一功都是国公,彼此平级。有了王爵,他就能更好地号令东军和忠贞营。

    不过,有孙可望把持朝廷,此事甚难。揭重熙的声望高,是个合适的使者,孙可望不敢轻易扣留或者加害他。

    揭重熙对沈赤心的意图心知肚明,义不容辞地说道:“既如此,我先去拜会下孙可望,再去晋见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