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对话古今:从采访炎黄开始 » 第五十四章:林夏未卜先知?吴教授懵逼!

第五十四章:林夏未卜先知?吴教授懵逼!

    常言道。

    读史明智。

    可在社会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下,不少人光是生存下去都已经拼尽全力了,哪来的时间去咀嚼这些精神食粮?

    不过...

    总归也有例外!

    林夏便是其中的一员!

    所以。

    看到林夏这么一个不过二十出头的年轻小伙子,竟然能跟自己对答如流之后。

    吴教授也是彻底放松了下来。

    调整了一下坐姿。

    像是跟长辈卖乖的顽童一般,一脸兴致勃勃的冲林夏问道。

    ...

    “先生也以为此?!”

    ...

    看着吴教授那一脸期待的神色。

    林夏抿嘴一笑。

    意味深长的点了点头,继而也是神叨叨的冲吴教授说道。

    ...

    “是非自在于心。”

    “老先生,您接着说下去便是!”

    ...

    看到自己的观点并没有被林夏否定,吴教授高兴的拍着大腿。

    ...

    “好好好!”

    “那就容我再为先生献丑两句。”

    ...

    “说完了这天灾...”

    “人祸一事,同样不可忽视!”

    ...

    “学生以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明之亡亦是如此。”

    “有太多人该为这个帝国的衰亡负责!有太多事,显现了这个帝国衰亡的征兆。”

    ...

    “忆大明昔日荣光。”

    “广阔的大洋上,曾经航行着一支无与伦比的强大舰队!遥远的内陆也曾经驰骋着强悍的明军骑兵!”

    “族与卫所拱卫着的最后一个汉人帝国!”

    “但在连年内乱与外敌入侵中陨落,只留下千古的深思。”

    ...

    “商鞅变法,开万世中央集权之先河。”

    “秦灭六国,车同轨,书同文,把神州大地凝结成一个整体。”

    “至大明...”

    “则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收复幽燕,再造华夏帝国!”

    ...

    “这本应该是个世界性帝国!”

    ...

    吴教授说出这句话时,声调不自觉的提高了几分,额头上的青筋也是如蚯蚓般暴立着。

    可见...

    对于“大明”这个让他又爱又恨的帝国。

    吴教授的心里有着太多的意难平!

    ...

    “且荣学生废话两句!”

    “我龙国,要比西方人更早探索大洋,大明人口,曾远超欧洲总和!”

    “如此盛世!”

    “却在蛮夷走向衰落的世纪被蛮夷打败,滑向万丈深渊!”

    ...

    “若说大明陨落之人祸。”

    “学生以为。”

    “土地兼并,难则其咎!”

    “综诸多史书前人观点,学生认为,明末人祸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农民起义!”

    “而是...”

    “而是明朝地方绅士兼并土地,造成土地高度集中后导致农户、军户逃亡的结果!”

    ...

    “流民!”

    “那才是天下暴动的根源!”

    ...

    “万历登基之初,张居正就已察此患!”

    ...

    “谓苏松田赋不均,侵欺拖欠云云,读之使人扼腕...”

    “当国者政以贿成,吏朘民膏以媚权门。而继秉国者又务一切姑息之政,为逋负渊薮,以成兼并之私。”

    “豪家田至七万顷,粮至二万,又不以时纳。夫古者,大国公田三万亩,而今且百倍于古大国之数,能几万顷而国不贫?”

    ...

    “大明土地兼并,实在是过于急功近利了一些!”

    ...

    对于吴教授提出来的“人祸”起因。

    林夏稍加思索。

    同样是深表认同的说道。

    ...

    “不错!”

    “大明土地改革本意是好,但“皇权不下乡”的政治架构基础实在是过于儿戏。”

    “谁能想到,明太祖打下的铁笼统治,竟误于退休官员、地方名宿、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之手...”

    “实乃明太祖之悲哀!”

    ...

    “这些利益既得者又无长识远见,对土地的兼并不弱于在职的大明官僚。”

    ...

    “缙绅之家率以田庐仆从相雄长,田之多者千余顷,即少亦不下五七百顷。”

    ...

    “而如此后果...”

    “自然是落得一个耕者无其田的下场。”

    “上位者剥削无度,耕者租赁缙绅家的田地,产出得到的粮食还不够缴纳田租的!这怎能不乱?!”

    “起义...”

    “也不过是逼到绝路上的不得已而为之罢了。”

    ...

    林夏三言两语的补充。

    竟然让吴教授又有了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那种恍然大悟的玄妙之感...

    就像是冥思苦想的一件事情终于是水落石出了一般!

    而经过这两问两答。

    吴教授也是悟出了一些苗头出来。

    原来...

    他的学问高归高。

    但太高了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拿吴教授和林夏两人的见解来相比较。

    吴教授的见解。

    在高位,在云端之上!

    而林夏的观点。

    在本末,在黄土之间!

    吴教授虽然弄从古籍记载中窥探出一丝丝端倪。

    但...

    到头来仍是难免一个“坐井观天”的结局。

    只有像林夏一样。

    “代入”进去!

    设身处地的将自己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才能感同身受的体会到历史的变迁余味!

    如此。

    吴教授开怀大笑。

    正要跟林夏说出大明帝国陨落的第三个原因。

    林夏已经未卜先知的说道。

    ...

    “吴老。”

    “您是不是要说,这大明之亡,还因为崇祯皇帝过于缺乏必要的领导力?”

    ...

    嘿!

    不久前还只会回答问题的林夏这都会抢答了?!

    吴教授的脸上浮现出一抹意外之喜。

    也是一脸好奇的追问道。

    ...

    “先生怎知?!”

    ...

    林夏含蓄一笑,并没有直面回答吴教授的这个问题,而是自言自语的在那里说道。

    ...

    “传庭死;而明亡矣。”

    ...

    “因为崇祯皇帝的多疑、猜忌;间接导致了孙传庭的阵亡。”

    “以后人眼光来看。”

    “孙传庭可以说是明朝摇摇欲坠时期最后一位重臣!”

    “但...”

    ...

    “崇祯十五年。”

    “李闯攻下开封后,孙传庭临危受命,以兵部右侍郎的身份督师陕西,期间诛杀了拥兵自重的贺人龙,消除了关中不稳定因素。”

    ...

    “可孙传庭之困在于...”

    “秦军为新募之兵,本身缺乏训练;而且缺饷,需要实行明初的屯田以安军心!”

    ...

    “可...”

    “不幸的是...”

    “崇祯皇帝昏庸无能,对孙传庭百加猜忌,后又听信谗言,害的孙传庭兵败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