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南洋的回响 » 第三章 工作伊始(4-6)

第三章 工作伊始(4-6)

    “登革热”历险后,池萍再次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由于她两次住院耽误的时间太多,她的业务水平明显落后于一起入职的另两位新老师。

    这两位新老师的姓名分别是司嘉、付婕妤。司嘉是中国江南人,体形微胖,眼睛小的像两粒蚕豆,笑起来时眼睛像是隐藏了,其性格阳光开朗,她与池萍交往比较坦诚,遇到什么事儿总是互相帮助;付婕妤是中国北方人,身材削瘦,面色微黄,眼神总是飘忽不定。

    起初,池萍和付婕妤的交往挺多,毕竟是一起入职的员工,有几分天然的亲近感,工作、吃饭等场合经常紧挨着坐。但交往几次后池萍就发现付婕妤为人处事“小九九”太多,经常耍些小心计。例如,有一次,常春藤学校要对全体老师进行一次业务小测验,目的是考察老师们对教学大纲的掌握情况。复习资料给的是电子文档,池萍因为电脑故障的原因没能直接接收到学校发送的文档。池萍就让付婕妤给她转发了一份文档。等到考试结束后,池萍才发现有的题目她从来没见过,她问其他老师,其他老师说复习资料上都有啊,怎么可能没见过?池萍拿别人的文档与自己的文档进行认真比对后发现自己的资料比别人少了3页。池萍顿时明白了,付婕妤给她发的是做了手脚的文档!

    池萍仔细想了想她和付婕妤的关系,在工作上确实有点儿小竞争,但池萍觉得同事之间有点儿竞争也不至于这么下作吧!但付婕妤做得出,而且事后与池萍见面时仍然是满脸堆笑,似乎啥事儿也没发生过。

    池萍心里觉得付婕妤这样的人很可怕,她心里思忖:“婕妤”这名字起得太符合她了,因为“婕妤”本就是皇宫里妃嫔的一种,有搞“宫斗”的基因啊,以后要防着点!

    工作单位是“前线”,是干事业的地方,是展现才华的舞台,而住所就应该是“后方”了,应该是放松身心的地方,养精蓄锐的地方。我们看看池萍的“后方”生活吧。

    前面提到过,池萍第一次因脚伤从医院出院后曾因床铺杂物的问题与某室友发生过不愉快,出现了一点儿不和谐。

    池萍白天在学校努力工作,身心疲惫,晚上回到住所还要面对与室友的不和谐。这种生活是又累又苦的,也是难以持久的。池萍打算改善与室友的关系。

    那位与池萍发生口角的室友叫崔颖,中国东北人,在南滨市一家电子厂做装配工,来南滨市已经一年多了。崔颖以前住在别的地方,之所以搬到这里来,是因为她被调到附近的分厂了,这个宿舍里有她一位老乡,老乡拉她过来一起住的,她老乡的名字叫曲婉容。

    池萍和崔颖的关系不和睦,曲婉容自然也疏远池萍,这就是中国人的老乡观念,圈子观念。

    池萍想弥合她和崔颖之间的隔阂。当池萍在家休假的时候,如果遇到下雨,她会帮助崔颖和曲婉容等人把晾晒在室外的衣服收回。有时崔颖有急事儿走得急,碗碟来不及洗刷,池萍洗自己碗时顺便就帮她刷洗了。如此等等的一些事情吧,让崔颖对池萍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她对池萍变得友善起来了,见面时脸上开始有了微笑。人心都是肉长的,彼此释放的善意是能明确感觉到的。

    曲婉容见崔颖和池萍的关系好起来了,她也和池萍热乎了起来,毕竟曲婉容和池萍之间没有任何过节,以前曲婉容是顾及崔颖的面子才和池萍保持距离,如今一切都化解了。

    以德报怨常常是解决人与人关系不睦的好办法,但这个办法只适用于那些胸怀宽广的人。气量狭小,睚眦必报的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池萍的做法让人刮目相看!她做到了《道德经》里所说的“不善者吾亦善之”。

    中国有一句俗话: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这里也谈谈池萍近期的经济窘迫。

    池萍刚来南滨时,从家里带的钱不多,再加上两次住院,薪水较低,池萍的经济状况出现了严重的入不敷出。

    她从学校预支过一些,向赵丽借过一些,也向学校的几位同事借过一点儿,能张嘴借的基本都借过了,但还是入不敷出。

    她也想过向家里要钱,但脑中一闪念就放弃了。她觉得没脸向家里要钱,因为她隐瞒了来X国经历的一些事情,张嘴要钱不就露馅了吗?更何况从中国寄来点儿人民币在X国也不顶啥用。譬如寄来一万元人民币,在中国听起来挺多,但到了X国就变成两千X元了,瞬间缩水八成。

    池萍为了缓解经济压力就开始了节衣缩食,她精打细算地过着每一天。每逢休息日,她通常只吃两顿饭,上午9-10点吃一顿,下午17-18点吃一顿,而且专吃便宜的饭,比如煮面条只放几根青菜,无肉无鸡蛋;吃米饭时只炒一个素菜,无肉无鸡蛋。工作日,她会在早晨加一个鸡蛋,这就是她认为的奢侈了。中午和晚上仍然是吃最便宜的饭菜。日常用品的使用,她也会利用到极致,比如洗发水,她每次只是轻轻地挤一点点儿,瓶里实在挤不出来了,她还会拧开瓶盖向里面注入一些水,晃一晃接着再使用几次。内衣破了洞她也会坚持着继续穿,她觉得反正别人看不见!

    2011年4月中旬的一个休息日,池萍的钱包里只剩下了5X元,5X元能买什么呢?只够吃一顿杂菜饭,买一听冰镇可乐还得3X元呢。这天池萍只吃了中午一顿饭,晚上22点左右时,她感觉非常饿,于是咕咚咕咚喝了两大杯水,然后躺下睡觉。半夜醒来上厕所时她感觉饥肠辘辘,她只好又喝了两碗水充饥。

    喝水真的能充饥吗?答案否!偶尔一次两次也许还可以,如果连续几顿不吃饭只喝水会出现呕吐的症状。

    好不容易熬到天亮,池萍下了点儿面条,加了一个荷包蛋,因为工作日体力消耗大,不加点儿营养坚持不下来。

    一天的忙碌结束后,她再次回到住处,她没舍得吃晚饭,仍用喝水的办法解决,但喝水容易憋尿,着急上厕所,所以夜里她数次起来上厕所。上厕所时她感觉到更加饥饿难耐。室友在客厅放着一个体重计,她偷偷称了一下,竟然比刚来X国时瘦了近18斤。

    午夜时分,有室友上夜班回来煮饭加餐,厨房炒菜做饭的香味让池萍有点儿把持不住,她用毛巾被盖住脑袋抵挡饭菜的香味,但效果很不理想。

    后半夜三点左右她上厕所时瞥见了室友遗留在餐桌上的饭菜,她真想把它们吞到自己肚子里,但知识分子的操守和女人的矜持叠加起来的合力让她最终打消了这个念头。

    她再次躺回到床上,想着干点啥兼职能挣点外快呢?总借钱也不是办法呀……白天肯定没时间干兼职,得在学校上班,只能等到晚上去干点儿啥,去餐馆端盘子、洗盘子吧,这是她的第一个兼职念头。

    第二天她就到处打听端盘子、洗盘子的活儿,但并不好找,她跑到晚上23点多也没找到。很多餐馆服务员的活儿都被年轻漂亮的留学生和当地的老年人占用了。

    第三天,她通过网络,联系到了一个发传单的活儿。她感觉这活儿挺好,就决定去干。但到了那里后才知道散发的传单都是邪教组织的传单。池萍没接这个活儿,她算是白跑了一趟,又搭进去几元车费!

    接下来的数天,她又打了无数找兼职的电话,还是没有找到活儿。

    天无绝人之路,最后有位好心人主动借给了她钱,解决了她的困难。借给她钱的是室友毛大姐。毛大姐见她生活那么艰苦,就主动关心她,问她是不是有啥难处,并主动借给她300X元。这300X元解决了池萍的大问题,可以称之为“雪中送炭”!这位毛大姐,名叫毛淑荣,中国江西人,池萍由她的姓氏联想到了新中国的开国领袖毛泽东,毛主席是中国穷苦人的大救星,她觉得这位毛大姐也是她的大救星!她会感恩她一辈子。

    毛大姐为什么会主动帮助池萍呢?因为有两次池萍在家休假时遇到下雨,她帮助毛大姐把晾晒在室外的衣物收回来了,毛大姐从这些日常小事儿中感受到了池萍的善良,主动关爱和帮助就自然而然发生了。好人有好报,这也是一种体现!

    2011年5月下旬,X国中小学的第二学段结束。所有的中小学生都参加了考试。所有的补习、培训类学校也都密切关注着自己辅导的学生成绩如何,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声誉和经济效益,如果他们辅导的学生没有进步或者退步了,学生家长就可能会让孩子退出补习培训。

    成绩公布后,池萍的业绩不如司嘉和付婕妤的好,所教学生进步的幅度垫底。司嘉、付婕妤、池萍三人所教学生的平均进步分数分别是8.3/5.6/5.3,池萍觉得脸上无光,有些抬不起头来。

    究其原因,当然是池萍因病耽误的时间较多。她生病期间,她的学生由其他老师代课,由于老师之间有竞争,临时代课的老师不会倾尽全力,只求大面上过得去就是了。

    成绩公布后,张易凡主管约谈了每一位辅导老师,张易凡与池萍面谈时开门见山地问:“老师们的业绩单你肯定都看了,你觉得哪里做得不足?”

    池萍面色绯红,有些羞愧地回答说:“我觉得我对学生考试的试题题型及应试技巧研究得还不够,另外对作文的开头、结尾的方法也没给学生进行系统训练,等等吧,以后我会加强查漏补缺,让学生快速提高分数。”

    张易凡主管点了点头说:“知道哪里不足就补哪里,祝你下次有进步!”

    池萍言之凿凿地表达了决心:“我一定努力!”

    张易凡主管最后说:“你的素质很好,有潜力超越任何一位老师,祝你芝麻开花节节高!”

    池萍感谢了张易凡主管的鼓励。

    走出谈话室,池萍来到大门外抬头看了看远处的天空,她看到一架战斗机正在向高处急剧爬升,后面的烟雾慢慢弥散,她联想到了自己的处境,心想自己就得像那架战斗机一样,向上!向上!一往无前!后退就意味着毁灭!

    前面我们似乎一直在讲池萍的悲催与窘迫,然而池萍的生活真的没有阳光吗?答案否。她在工作、生活中也有一些有趣的事情,这些事情就像生活的调味剂,给池萍带来了不少欢乐。

    在学校里,学生用词造句笑料频出。例如用“虽然…但是…”造句,有学生写“虽然妈妈赚钱不多,但是她很爱花钱。”;用“一边…一边…”造句,“我一边睡觉,一边吃冰淇淋。”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用“奇葩”造句,“我是一朵奇葩,我想早日盛开。”他不知道奇葩是贬义词;用“多少…才…”造句:“妈妈用了很多化妆品,才变得漂亮起来。”不知她妈妈看了会怎么想;用“即使…也…”造句:“即使我不睡觉,也学不好华文。”唉,有点儿破罐子破摔的味道!

    填空题也能做得很“奇葩”,如根据提示句,填上对应的关联句:“三个臭皮匠,臭味都一样。”你别说,孩子填得还押韵呢!他们不了解诸葛亮是什么人物。

    解释唐诗句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的孩子解释成:“想要看到千里以外的穷人,就得再爬一层楼梯。”哈哈!

    还有许多奇葩作文,例如,池萍有一次布置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写作文《有趣的一天》,有名学生只写了一行字:“今天真有趣,以下内容只有回复之后才能浏览!”网毒中得很深啊!

    还有学生写《我最想念的人》,也是只写了一句话:“我最想念的人是我的太公(曾祖父),我刚生下来他就死了!”真不知道他与太公的感情从何而来?

    生活工作在这样的一群孩子们中间,池萍累并快乐着!

    在住处,池萍也遇到过一些新奇事,例如,4月的一天下午,池萍下班后返回自己的住处,一开门竞被一个奇特的景观吓住了,她连声惊叫,引来了不少人。

    大家伙凑过来看到池萍房间里有黑黑长长的一队蚂蚁从窗口沿着墙壁一直延伸到某角落处。蚂蚁队伍的长度在室内就有四五米,蚂蚁数量成千上万!池萍从没见过这样的“蚂蚁雄师”,她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毛大姐指着那个角落说:“那个地方肯定有好吃的东西引得蚂蚁过来了,南滨的蚂蚁嗅觉像狗一样灵敏,只要有好吃的东西,它们就会跑过来。不用怕,我去拿药喷一下。”

    池萍走到角落里一看,果然发现有一块奶酪面包,不知谁掉落的。

    毛大姐拿着喷雾杀虫剂过来了,她对着黑黑的蚂蚁队列一阵喷云吐雾,很多蚂蚁牺牲了,其他的幸存者四散逃走,像兵败如山倒的逃兵,互相倾轧着逃跑了,那场面很壮观!

    事毕,池萍认真清理了一遍房间,不留任何死角,还去买了一瓶杀虫剂,她要枕戈待旦,随时准备与蚂蚁们“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