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南洋的回响 » 第二十四章 返回工作

第二十四章 返回工作

    正月十五元宵节,中国大地上到处是喜气洋洋,鞭炮声声,礼花四溅,各种民俗表演精彩纷呈,但池萍却过得痛不欲生,她流了几次泪,别人的欢乐与她的伤感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借用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里的一句话,“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比较应景。

    生活就是这样,一帆风顺往往只是美好的愿望,暗流涌动险滩遍布才是真正的现实!

    离婚之后,池萍的姐姐池菁问她对当初的出国决定是否后悔,池萍回答说:“我的人生字典里没有‘后悔’俩字,该走的就让它走,该来的就让它来,一切顺其自然!追梦可能会付出一些代价,但不追梦活着也没什么意思!”

    池菁说:“你就是啄木鸟掉井里——毛湿嘴硬!”

    池萍还没有告诉爸爸妈妈自己与李钟云离婚的事儿,她想等过完了元宵节,自己回到X国后再通过姐姐转告老人。她怕这消息让老两口过不好元宵节。

    正月十六是池萍返回X国的日子。走前,她和姐姐又去了一趟爸妈家,给二老告个别就奔赴了机场,池菁开车送她去了机场。在车上,池萍给姐姐交代了几句,让姐姐瞅机会转告爸妈她和李钟云离婚的事儿,孩子的抚养、财产的分配等问题都已经清清楚楚了。

    池菁叹了一口气说:“你就不应该去X国,在家有车有房,有吃有穿的,出去干啥?当初劝你,你不听,出了一次国,丢了老公,苦了孩子,何苦呢?”

    池萍说:“自己选择的路,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不后悔!”

    池菁说:“你就折腾吧……”

    到了机场,已是下午十五点多了,距离登机仅剩二十几分钟了,池萍匆忙与姐姐告别进了候机室,稍许,飞机就起飞了。

    池萍看着地面熟悉的家乡风景,心情凄凉,这次走和上次走已经大不一样了!上次李钟云还来送她,这次这个和自己朝夕相处八年的男人投入了其他女人的怀抱!

    池萍倍感寒心,她闭着眼,头靠着椅背,无精打采地昏昏欲睡。

    晚上二十二点多,飞机抵达X国南滨机场。池萍从封闭的透明走廊向外看,空旷的机场地面上雨滴跳跃,这些雨滴似乎是池萍的眼泪,给池萍的心情蒙上了几丝伤感!

    池萍再次回到了这个四季常绿的异国都市,她要为了人生的精彩继续在这里打拼,不管付出什么代价!

    回到南滨后的一段日子,池萍常常通过努力工作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她每天晚上备课、读书到二十三点才洗漱睡觉,第二天早晨七点左右起床、洗漱、收拾卫生,然后吃早餐。餐毕,她再温习一下昨夜的备课或读会儿书,然后动身去学校。

    到了学校,上课,批作业,开研讨会,打印、复印资料等等,难得片刻清闲。她就像一个停不下来的陀螺,每天高速运转着!

    去年年末李琳征询池萍是否续约时,曾许诺给池萍升职加薪。这次回来李琳没有食言,她和陈昕宣布让池萍担任分校的主管,薪水每月增加500X元。

    李琳这么考虑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她自己的身体不太好,虽然病愈出院了,但还是很虚弱,总感觉体力不支,她想让池萍替她分担一些;二是这样做也能安抚池萍的心,老板对业务出类拔萃者必须有褒奖,否则员工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可能选择离开。

    池萍升职后,工作更多了,更忙了!她既要备课上课,还要分担一些行政管理事务。虽然李琳答应给她减课到8课时左右,但不少老学生跟池萍学习已经适应了,他们不同意换别的老师,最后的结果是只削减了新生的4课时。这样,池萍每周还剩12课时,再也减不动了!

    李琳给池萍解释说:“你教得太好了,学生不愿意换老师,我也没办法,课你还得坚持上着,以后你的课原则上只减不增,减到8节课为止,好吧?”

    池萍只能同意,她觉得也只有这个办法可以行得通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池萍着力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手机不准带进教室,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上课前必须把手机锁在储物柜里;二是分校的图书,教师借书期限不能超过一个月,超过一个月不办续借手续的改为有偿收费,每天收费0.5X元;三是教师出现迟到、早退必须在集体会议上进行自我检讨,并处罚金;四是上课前教师必须上传教案到学校邮箱,未上传的通报批评,等等。

    这些新措施让分校前段时间因为李琳生病而出现的松散懈怠现象有了很大的改观。池萍的“新政”及管理成效让李琳很满意,李琳觉得她没看错人。

    但小问题还是有,比如说,手机不准进课室,师生带没带手机进课室,没法检查,你总不能搜身吧?像机场那样买先进设备探测也没必要。

    限制手机的规章制度颁布后,一些老师和学生仍然带手机进课堂,课堂上不是老师的手机响,就是学生的手机响。池萍于是又增加了互相监督的条款:上课时,如果学生的手机响,教师记住他的名字,放学后罚他打扫卫生,家长来接时给家长说明情况;如果教师的手机在上课时响,学生告诉学校后可以领取奖品。但是,学生一般不会告诉学校,因为那样的学生会被大家伙认为是“欺师灭祖”。

    学生管理方面取得的效果较好,手机进课堂的现象急剧减少,因为孩子们都愿意早点儿回家。但老师不好管理,两周内有四位老师的手机在课堂上出现了响铃的情况。池萍找了有关老师提醒注意,有三位老师资历浅或者觉悟高,马上就认错了。但白妤老师性格强势,态度蛮横,认为池萍是小题大做。池萍也不愿把这事儿弄大闹僵,得饶人处且饶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白妤老师没有再犯课堂上手机响铃的事儿。

    后来,经池萍提议,李琳和陈昕商量把白妤调到了总校,池萍的工作更好做了。

    借书不按时归还者也屡见不鲜,不是老师们觉悟低,而是借书后老师们常常记不清过去多少日子了,记不清归还日期。有位叫崔敏的老师借书迟还了10天,按说应该罚款5X元,管理员一说罚钱的事,崔老师就火了,骂道:“什么狗屁规定,自己家的老师看看学校的书进修一下还得挨罚吗?可笑!”她说完把书一摔就走了,弄得图书管理员站在那里直发愣。

    图书管理员把崔敏老师的事儿告诉了池萍,池萍思考了一下说:我们的工作方法还需要改进,有必要建立一个归还图书提醒制度,提前几天告知老师应该归还图书了,经提醒仍然迟还或者不归还者再罚款,这样就人性化多了!

    果然,有了提醒制度后,图书借阅方面运转挺好。

    池萍经过一段时间的管理历练后觉得管理老师与管理学生有很大差别,对老师一味儿强硬是不可取的,有些老师就是不喜欢你,对你有成见,你不能和他们针尖对麦芒地硬怼,要有艺术性地旁敲侧击,慢慢渗透,或人性化地感化怀柔,很多时候“曲线救国”效果更好。

    白妤来到总校后,心里仍然对池萍、徐晶耿耿于怀,她觉得就是因为她俩,她才被“踢”到了总校,她总想找机会出出气。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白妤在总校继续搞办公室政治,时常诋毁同事,搞小圈子。

    池萍在总校工作时处得较好的王竹韵老师时常给池萍透露白妤的所作所为。池萍回复王竹韵说:“总校的老师们也不是傻子,慢慢地就知道她是啥人了!”

    常春藤两所分校经常合在一起开大会。有一次,池萍带领分校的老师们来总校开会,白妤的挑衅把她的心情弄得一团糟。

    原来白妤假装莽撞,手里端着水杯低头走路撞上了池萍,弄湿了池萍的衣服,故意让池萍出丑。白妤假意说了声“对不起!”,但池萍觉得白妤的伎俩太小儿科了。

    徐晶在一旁看到了这一幕,说了一句:“大人不记小人过!”,大家伙都会意地笑了,他们知道徐晶说的是双关语,用在这里特别恰当!

    还有一次,池萍上交了自己的工作总结和教学反思电子稿,白妤在电脑上看到池萍的文档后做了些手脚。后来,李琳找到池萍说她的文稿内容混乱,工作不认真,池萍听后感觉有一肚子委屈。白妤听说后,洋洋自得,她心里有一种小人得胜的成就感!

    但坏事儿做多了,狐狸的尾巴总有一天会暴露。有一次,白妤弄坏了学校里的打印机,但她不声不响,等到后面的一位女老师使用时发现了异常状况,白妤就散布消息说是这位女老师弄坏了打印机。房间内有监控,后来张易凡主管通过查看监控录像知道了事情的经过。

    张易凡在开会时提醒大家做人要诚实,要有担当。大家伙觉得张易凡影射的就是白妤老师。

    会后,老师们纷纷议论说,就算是白妤承认了打印机是她使坏了也不用她自己花钱修理,何必推卸责任呢?做人一点儿也不诚实。

    白妤的人品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