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直播:从打造山洞民宿开始 » 第三十四章杨梅酒的配比

第三十四章杨梅酒的配比

    装车的时候,徐阳也看了看车子上,有不少酒缸,大小都有。

    最大的就是内径一米左右,高一米的酒缸。

    小一点,也就是刚卸在院子的一口小酒缸。

    也有估摸三十厘米的内径,高五十厘米左右。

    内径一米高一米的大酒缸能装个千斤酒左右。

    这也不算太大的,还有更大的能装个两三千斤酒。

    车上大酒缸就三个,其他都是各类型号的酒缸。

    如果不是类似徐阳这种专门藏酒的,一般人家用不到这么大的酒缸。

    泡酒的话,正常人也藏不了多久。

    泡个一年半载的基本就开封喝了。

    所以车上还有些剩余位置,还是酒厂配送任务满,也不会顺手给徐阳家运杨梅了。

    徐阳在车上,老爹在车下,两人麻利的搬运着杨梅。

    车上两人也帮着一起搬,没几分钟就搬完了。

    徐阳一家子,则是骑着三轮车,在前头带路。

    车上还载着冰糖,这是前几天老爹买好的。

    很快就到了果林的位置。

    酒都在酒缸中,所以比较重。

    四个人,也很费劲的给挪到了山洞里。

    还好,徐阳早想到这出,直接给酒运到果林。

    不然自己运,三轮车都要开冒烟。

    毕竟好几千斤酒呢。

    “建行,辛苦了,一会去我家吃饭”

    搬完所有酒坛,徐振给两人散着烟说道。

    “下回吧,老徐,河口还有几家等着要送呢”

    “行,那下一次一定啊”

    闻言,徐振也没再邀请,毕竟人家还有工作。

    送走两人,一家三口回到洞内。

    “千斤缸没多要,咱家杨梅也不多,这些小酒坛,各型号都买了一些”

    看着一地大大小小的酒坛子,老爹开口说道。

    “买这么多能用了嘛”

    “有备无患嘛,这打酒不也得要东西盛吗”

    徐父挥了挥手打断徐母的碎碎念。

    徐阳也觉得,确实得需要一些小酒坛。

    只不过数量有点多,徐阳很合理怀疑老爹肯定是为了来回带酒方便来着。

    看了眼地上的酒坛子。

    千斤酒缸就三只,只不过有一口是空的。

    另外两口都是满缸的荞麦酒。

    足足两千斤酒。

    不过村里酿的售价要便宜点,昨晚老爹说了价格。

    酒厂批发价要比零售便宜很多,差不多七八块一斤。

    两千斤酒在一万五左右。

    当然了是没有年份的新酒,这要是五年份的五升酒,就得几百块了。

    除了三个大酒缸,其他都是一些一斤坛两斤坛,三斤坛,五斤坛,十斤坛等等。

    每个型号都有五个,这些坛子也花了一千多。

    零零散散有几十个坛子。

    另外酒勺也送了几个。

    山洞内除了养殖池,三座木屋就没什么了。

    右侧的石阶上去是水源头方向,左侧石阶上去则是一块大约五十个平方的矮洞。

    地面还给平整过了,正适合放洞藏酒。

    这块区域,估计以前是放设备什么的。

    目前山洞内就只有一个连通木屋水管的过滤器没有拆走。

    之前的老板养殖娃娃鱼,自然是有其他仪器的。

    这块地应该就是那时候平整出来的。

    至于仪器什么的,自然是都搬走了。

    这玩意肯定是贵,运下山的运费自然不能跟仪器相比较。

    现在只剩下了一块平整的地面。

    跟老爹两人挪了挪千斤坛,好家伙纹丝不动。

    徐母也理会过来了,这些酒坛子就是用来打酒的。

    不然这千斤坛,没有送货的推车,怎么移动啊。

    只不过等装完所有坛子,千斤坛内酒没少多少,还是移不动。

    最后老爹回家,把之前的大水桶拿了过来。

    仔细清洗一遍,放在洞口晾晒几分钟就干了。

    开玩笑这个天气,水汽蒸发速度可快了。

    往大水桶打了不少,几个大水桶都灌满一半了。

    坛子里剩的酒不多了,这下,两人麻利挪动着酒坛子。

    “砰…”

    费力的将千斤坛抬到平层上。

    坛子本身就重,这波全靠老爹的神力。

    只不过徐振搬上去,老脸也涨红了,不住的喘着粗气。

    徐阳跟老妈只能算是辅助。

    依样画葫芦,很快三个千斤坛就都上了平台。

    都累的够呛,徐阳直接坐地上休息了。

    到底是年轻人,休息了几分钟,徐阳感觉缓过来了。

    主动揽下搬小酒坛的工作。

    老爹则是再倒腾着酒,把大水桶内的酒转移到千斤坛内。

    老妈则是在坛子边放杨梅冰糖这些。

    泡杨梅酒两口子还是有经验的,毕竟年年都要泡不少。

    除了徐振自己喝,还会送些给亲朋好友,大伯家,三叔家每年都要过来拿酒。

    大伯虽然也承包果林,但是却没有种杨梅。

    毕竟徐振种,那是为了泡酒,卖的话比较少。

    往年产量高的时候还能卖个千把来斤。

    老爹是个酒腻子,每年泡酒就得上千斤。

    剩不下多少。

    很快大大小小的坛子都被搬到平台上了。

    闲着的徐阳也想帮忙,只不过被老妈制止了。

    杨梅酒的配比,一般是5:5:1。

    也就是一斤白酒,一斤杨梅,然后一百克的冰糖。

    “你小子学着点,这千斤坛的配比可马虎不得,不然这坛子酒就废了”

    “小阳,帮妈把杨梅搬上来”

    遭到二人拒绝,徐阳识趣的搬起了杨梅。

    说实话,徐阳真不懂这个来着。

    昨儿采的杨梅差不多五百多斤,自家留了一些。

    基本上杨梅全泡进去,酒没过杨梅跟冰糖就行了。

    刚好能泡一坛子千斤坛。

    徐阳一边看一边学,这也算是配方啊。

    荞麦酒的特点就是典雅透明,是清香型白酒。

    酒香浓郁,入口绵长。

    此刻千斤坛正一点点的被填满。

    酒香也在平台空间飘荡着,粮食酒的酒气跟工业配比的酒闻起来就是不一样。

    没有那种特别冲的气味,反而带着一股清香。

    搞的徐阳都想尝两杯了。

    爸妈忙活着。

    徐阳也把其他小坛子还有水桶中的酒都倒在另外两个千斤坛中归置归置。

    一会还要封坛做密封,不然这就这么放一晚,肯定是不行的。

    酒气都跑完了,酒精度下降,搞不好还会受污染变质呢。

    而且还是在山洞内,搞不好有些虫子啥的飞进去,那就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