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穿越北宋末年 » 第十章初触茶盏

第十章初触茶盏

    琴音听到这心里越发的好奇了,千年后的饮料都是瓶装的,可没这么多的讲究。有些讲茶道的也是形似或者为走走过场而以,在这个信息爆炸、科技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着众多的东西要动、而又没有地方可以让他们落脚,到处飘荡不得安心显得那么的浮躁!

    大概这就是老师们常说的“眼高手低”,父母常说的“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那种状态吧。或者网文所言,远方容不下灵魂,而家乡容不下肉身吧。

    而古人,民风纯朴!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也有一面之交,一面之交可不仅仅指相识、了解不深的朋友,可能也是指有过一面之缘的人。

    而不像千年后的人们,连老人倒地,要不要扶都得三思而后行,自己扶的起扶不起,看自己的家有没有矿?

    真是人心不古啊!!就犹如犹如二十世纪未,二十一世纪初的天津大妈一样!

    或许真的不是社会风气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

    “那我可以去看看吗?”我好奇心作祟向李消照问道。

    “当然可以了”李清照说道。

    我欣喜点点头算是回答了。转身便向那众多才子之中走去。

    李清照望着那优美的身材,心中一阵恍惚仿佛看到自己花季少女时一般,心中不由的自嘲的道:“这几年的隐居连精神都疲惫了!”摇了摇头后端起茶杯自饮了起来。

    琴音随意找个地方探头望去,一股充满清香茶香扑面而来。这种香,和千年后的茶香不一样,有种让人心旷神怡的感觉,非常舒服……自然……清新。

    这盏按李清照的所述应是一只兔毫盏。全体是青黑泛蓝色的黑胎,釉面温润,似婴儿肌肤微汗的感觉,宝光柔和。其口沿釉层较薄,口径约为13厘米,高7厘米的样子而器内底聚釉较厚。黄褐色的釉在顺着蓝釉垂流向下,温润晶莹,瑰丽悦目,不愧为中国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东方古代艺术色彩。

    再向盏的中心看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茶水,上而一层细而蜜的菜沫泡而每个泡泡都包含着所有的兔毫般的光点,层层积叠,扦一发而动全身,在光晕的环绕和泡泡的个个形成、变大、爆破加以光线、光晕的重重叠加下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形状,图形。宛如无边无迹的星辰……那么的浩瀚\b………那么的美丽绝伦………。

    突然,光芒四射发出无数条月影,射进人的心灵;就像军用探照灯发出万里射线\b,令每个人陶醉。

    又是一个泡泡破灭,琴音的目光死死的盯着那蹒跚的背影\b\b\b,一步一步的离去\b,慢慢的消失在视野,突然从心里感到一种酸处,鼻子酸酸的,声音变得哽咽起来\b,因为她仿佛看到了母亲,看到了母亲的背影,看见了隐隐约约的白头发\b,望着白发苍苍的母亲,却已不再年轻。

    闭上双眼,在脑海中苦苦搜寻,想找出母亲曾经的年轻。可脑海中、总只是一个背影。

    在月色朦胧,蛙鸣犬吠声中。那个背影伏床、铺被平枕,把甜美都编织在一个个睡梦。

    那个背影同繁星相伴,点点滴滴都温暖着我孤独的心。在孩子酣梦呓语声中,那个背影独坐灯下穿针引线,将爱都织在暖暖的衣缝。

    春夏交替,那个背影弯了腰,秋冬更换,那个背影驼了背。

    她倾注毕生精力,用青春、用健康,撑起了一个遮风挡雨的避风港。无论多少风雨都始终在支撑。

    闭上双眼,脑海中的背影,不断的变换模样,却始终看不清那模糊面庞……

    难道母亲真的衰老了吗?

    真的吗?……

    心里反复地问自己!

    始终没有有人回答!

    不知何时?

    泪珠在琴音的眼睛里滚动,然后,大大的、圆圆的、一颗颗闪闪发亮的泪珠顺着他的脸颊滚下来,滴在嘴角上、胸膛上、地上……

    不知何时?

    她泪流满面而失声痛哭!

    不知何时?

    众人都停止了看茶盏而都看向了琴音!

    其实,人生的每一阶段,都会留下许多颤音,深深地刻在生命的年轮上。

    人活在世上,不体味百态,怎算人生。

    悲也罢!乐也罢!

    苦也罢!甜也罢!

    若是执着什么,那么,什么就是你的束缚,什么就是你的负累,什么就是你的枷锁,悲还是悲,乐也就成了苦了……

    窗外一阵细碎的马蹄声,打断了琴音把他的情思又牵到这遥远千年前……大宋赏花会的内室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