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我本道妙仙人 » 第4章 离奇旧事

第4章 离奇旧事

    县衙后院。

    一捧清水扑到脸上,杨县令醒了醒神。

    他也没想到这案子会牵出三十年前的案中案,更扯的是,那具作为罪证的血养木童,竟然当堂活了过来。

    这可开了眼界了。

    没办法,他只能选择暂时息堂,等着戚巡捕过来。

    今日初审时,师爷把一摞摞女童案的卷宗搬到了案头上,然后对着堂下犯妇,将过往案件一一道来,让她认罪画押。

    这事儿本不必这么麻烦,但杨县令懂些御人心术,知道堂前有这么多百姓看着,正是自己收拢人心的时候。

    试问谁家丢了孩子会不心疼?更何况是被抓去杀害放血。

    随着旧案被一件件翻出,围观百姓一个个恨得是牙痒痒,一些彪悍的妇人甚至破口大骂,抓起菜篮子里的瓜果鸡蛋就砸了过去。

    大堂正中,柳苏氏一直神情落寞地跪在那,除了偶尔点头认罪外,始终都不执一词。

    直到杨县令开始传唤证人,把柳老爷子叫到堂前问话,她的瞳孔里才多了些神采。

    “柳老先生,这木童究竟是何物?为何如此邪门,要这么多女童阴血。”

    言语间,一干衙役便抬着那座女童木雕来到了大堂中央。

    柳老行过礼后,从袖兜里摸出一份抄本呈了上去。

    “禀告大人,这本《抱素书》乃我柳家世代木匠传续所著,修一缕抱素还真之妙,盼着终有一日能将手中木雕化活。”

    “这修行法传到我这一代,总算是大成,老朽得天之幸,早年便偶得真妙,并在当年裴县令的寿宴上,将一鹏一桃一狸奴纷纷化作活物,一时名传乡里。”

    “不过嘛,在老朽之前,这化活之技一直就是我柳家人的心病,我爷爷当年,更是另辟蹊径留下了一门血炼邪法,能炼制出一具能诞生真妙的女木童,也就是大人眼前这具神谙妙童。”

    “大人可直接翻到《抱素书》倒数第七页,正是《神谙妙童》的篇章。”

    “老朽先前已经仔细查看过这具妙童,确实已经被炼制到了大成阶段,想来这些年老夫在山中隐居,这毒妇便是靠着这具妙童,将抱素还真之意,引到了我柳家作坊的木雕上,让这些木雕变得活灵活现,换来一场富贵。”

    听到柳老先生称她为毒妇,本已经心死认命的柳苏氏,嘴角一哂,眼底多出了一丝怨毒。

    只听柳老继续道:“不过老朽也有不解之处,想要炼制这妙童,除了血祭外,还需要巧夺天工的技艺,便是老朽自己,怕是也很难做到。这具妙童究竟是如何制成的,还得这毒妇亲自来说,这天下玄门妙法众多,没准与她那姘头和尚有关。”

    柳老爷子始终没看身旁的柳苏氏一眼,一想到这贱人昨夜与恶僧温存的画面,就膈应得想剐了她。

    “哈哈…”

    不等杨县令问话,柳苏氏突然就仪态轻佻地嗤笑了几声。

    “柳应物啊柳应物,这辈子你都抱着你那堆木头,何时正眼瞧过我?”

    “怎么,现在又恼我给你带绿帽子了?堂外可有这么多双眼睛看着,以后谁不知道你是个龟公。”

    “你们不是好奇这具妙童是怎么来的么?巧了,我这里也有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说到这里,柳苏氏直起身子,头一仰,直勾勾地望向了杨县令。

    “大人,犯妇同样有一桩冤情要禀,柳应物不过是个害人性命的凶徒,他既然不念旧情,那今日我便让他给我填命。”

    柳老爷子一脸惊愕,怒斥道:“毒妇,少在那里攀咬,我何曾害过人?”

    事发突然,杨县令也不好众目睽睽之下,把柳苏氏的嘴堵上。

    “你且说来听听。”

    柳苏氏酝酿片刻,这才寻了个线头说起,而杨县令与柳老爷子,则不时在旁边一问一答。

    于是,一桩埋藏多年的离奇秘事,才在公堂上缓缓展开。

    三十余年前,松阳县的裴县令五十大寿,大摆宴席,广邀商贾乡绅。

    当时的柳应物偶得造化,正是初出茅庐,想要技惊天下的时候,于是他便登门裴府,想要在县令的寿宴上献艺。

    凭他当时的手段,自是让裴府管家看得叹为观止,最后还让他在裴府偏房里住下,等着寿宴到来。

    这一住,就出了乱子。

    裴府的千金名叫裴卿,落在柳应物眼里,便如同个灵动娇俏的仙女一般,而彼时的柳苏氏,还只是裴卿身边的一个陪嫁丫鬟。

    柳应物虽是个乡下人,样貌却生得翩翩俊俏,更何况还会各种讨女子欢心的手艺,他与裴卿一来二去,很快就互生欢喜。

    后来在裴县令的寿宴上,柳应物将一鹏一桃一狸奴纷纷化活,技惊四座,可谓风头无俩,于是再不掩饰自己的爱慕之心,与裴卿眉目传情,全都落在裴县令眼中。

    可惜柳应物技艺再妙,在达官贵族眼里,终究是下九流的手艺人,何况裴卿还和京都里某位贵族子弟有婚约,关乎着裴县令的仕途。

    于是柳应物在寿宴当晚便被轰出裴府,头一回尝到被人打落云端的滋味。

    自他回到春野山后,因为日日想念裴家小姐,便想着做一个佳人的木雕出来,纵然难以化活,当个念想也好。

    这纯如璞玉的情感,静如止水的心境,让痴迷在木雕中的柳应物,修行直线攀升,看着眼前栩栩如生的木雕,还有那俞渐浑圆的抱素还真之妙,他无数次以为,佳人要化活而出。

    直到一日砍柴回来,堂屋里竟多出了一桌羹食,而一身素衣的裴小姐,正恬淡地坐在一角看着自己。

    她那一身衣饰,正和屋里消失的木雕穿得一模一样。

    自己的木雕终于化活了?

    这木雕娘子虽然木讷无趣了些,但一颦一笑倒和裴卿真人一般无二。

    从那以后,柳应物便和她生活在了一起,过了段田园耕织的小日子。

    可没过多久,裴家小姐将要出嫁京都的消息,便在松阳县传开,这就像一记闷棍打在柳应物脑袋上。

    木雕娘子,终究不是伊人。

    柳应物心痒难耐,便在裴家小姐出嫁的前夜,摸进了裴府。

    可惜伊人与他隔窗相忘,却终究不肯再见他,倒是当时的小丫鬟柳苏氏,见他伤心欲绝,才悄悄与他说了几句掏心窝的话。

    柳苏氏告诉他,裴卿与他分别后,已经是心如死灰,有了寻死之志,所以莫要再说她家小姐绝情,还求他救救自家小姐。

    这番话始终萦绕在柳应物心头,让他简直像入了魔障,也就是那天夜里,浑浑噩噩的柳应物,心里竟生出个移花接木的狂悖法子。

    于是,他半夜从床上爬起来,找来一条麻布,心一狠,套向了熟睡中的木雕娘子,死死勒住,等人气绝以后,又将木雕娘子的尸体背在麻袋里,赶在天亮前,再次摸回了裴府。

    可这一回,裴小姐屋外竟多了家奴把守,眼看是进不去了。

    没办法,他最后只能又去求助柳苏氏,想让她将木雕娘子的尸体换进去,假扮裴小姐悬梁自尽,然后让佳人乔装出来与他远走他乡。

    柳苏氏见到那木雕娘子,自然是又惊又惧,但最后还是应承了下来,并让柳应物回家静候消息。

    这一等便是两日后,柳应物不仅没听到半点风声传来,还等来了县衙捕快的围捕,最后更是未经堂审就蹲了大狱,直到两年后大虞朝大赦天下,才被释放出来。

    出狱后他曾四处打听,只听说裴小姐当年,在出嫁前夜就上吊自尽了,而裴老爷仕途受到牵连,没多久便辞官返乡,离开了松阳县,各种流言真真假假。

    往事已矣,落魄的他最后只能回返柳村,谁知那小丫鬟柳苏氏竟一直留宿在他家中,替他照顾祖母,早就在乡里乡亲的闲话里,成了自己未过门的妻子。

    当柳应物问起当年之事,柳苏氏的说法是,裴老爷撞破了他们移花接木的把戏,想杀了柳应物泄恨,最后是裴小姐以死相逼,并同意与家人远归乡里,裴老爷才平了杀念,最后只是将柳应物关入大狱。

    这番说辞并无不妥,佳人已去,柳应物也就认命了,他虽时时念着那白月光,但时间一久,也就默认了柳苏氏这位结发妻。

    故事讲到这,杨县令和满堂听众都有些一头雾水,不是说杀人命案?

    就这位木雕娘子?

    只见柳苏氏嗔笑一声,说道:“奴家刚才说的,都是我家老爷以为的真相,可事实是...”

    说到这,她突然凑到柳老爷子跟前,一脸讥讽道:“柳应物,我不信你从未起疑过,还是说你压根不敢往那方面想?”

    柳老爷子浑身一怔,却听柳苏氏继续道:“大人,当年那位木雕娘子,其实就是我家小姐,是个大活人。”

    柳苏氏此话一出,柳老爷子当即呵斥了一声。

    “贱人,休要胡言!”

    “胡言?”

    看着柳老爷子一脸惊惶,柳苏氏笑得花枝乱颤,愈渐放肆了。

    “当年你被赶出裴府后,我家小姐就一直在打听你的近况,听闻你刻了木雕睹物思人,便再也按捺不住,演了这出木雕化人的把戏,想圆你一段露水情缘。”

    “为了不耽误老爷的仕途,小姐原本的打算,是到了远嫁为妾之时,便再演一出化回木雕的离别戏。谁知你执念深重,吃着碗里看锅里,竟完全不顾木雕娘子陪伴的情分...”

    “可怜我家小姐,来不及分辩一句,就眼睁睁地看着你这枕边人将她勒死。”

    柳老爷子一下慌了神,脑中闪过当年无数个画面,最后猛地抓住柳苏氏肩膀,摇晃道:“那当晚你见到卿儿尸体为何不说?”

    “为何?”

    柳苏氏声色一厉:“因为老娘被你迷了心智,心想小姐反正已经死了,一切没了挽回的余地,何不将错就错,没准还能替了小姐,和你结段良缘。”

    “若非是我给你收拾烂摊子,让老爷以为小姐是殉情而死,你能活到今天?”

    说到这,柳苏氏一转身来到那具神谙妙童旁边。

    “你不是问,这具有抱素还真之妙的木雕,是如何制成的么?”

    “呀,这才是你的木雕娘子啊,当年是小姐托我将它藏了起来,若非以它为胚胎,这神谙妙童又有谁能炼得出来?”

    “柳应物,你还敢狡辩自己不是杀人凶手?”

    柳老爷子如同一下丢了魂,腿脚一软,委顿在地上,而公堂内外,一时更是交头接耳,蛙声一片。

    事情发展到这,嫌犯成了苦主,一切都乱套了。

    杨县令只能出面喝止,毕竟堂前众多百姓看着,这旧案可以择日另审,但女童案证据确凿,今日必须有个交代。

    于是他先下令将柳苏氏押在偏堂候审,又传了几位受害女童的家人轮番上堂供述。

    谁知道,紧跟着怪事就发生了。

    城北刘铁匠的妻子,因为丧子之痛,一到公堂就哭得撕心裂肺,也正是这时候,那具距离刘氏只有三尺远的神谙妙童,突然动了。

    只见她木讷地转向刘氏,然后突然发出了一声女童的哭喊:“娘...”

    刘氏一听是自家闺女的声音,本就神情恍惚的她,立马将那木雕搂在怀里,絮絮叨叨,又哭又笑。

    一时间,刚安静下来的公堂内外,再次议论四起,嘈成一团。

    这这这!

    又是怪力乱神之事,只能先息堂了。

    县衙后院里,杨县令回过神来,长叹一声,这案子还得硬着头皮接着审。

    没办法,父母官难做,师爷都来催促几回了。

    杨县令刚一回到堂上坐定,堂下刘氏就指了指怀中的女木童,一脸惶恐地说道:“大人,我闺女告诉我,这里边有三十多个女娃儿,还请大人救救她们啊。”

    此时的她,看着就像个中了邪的疯婆子,更要命的是,那木童还真就一扭头,用一双呆滞的眼睛,直勾勾望向了杨县令。

    杨县令只觉脑子像灌了铅,然而就在这时,变故突生。

    那刘氏怀中的木童突然一颤,然后带着哭腔说道:“娘亲,那大和尚又在使坏了。”

    声音戛然而止,紧接着,刘氏怀中的木雕一下扑向她上半身,手臂一展,就死死箍住刘氏脖子。

    也正是这时候,一个浑厚的嗓音从木雕体内传来。

    “县令大人,和尚我限你一柱香内,把苏夫人和这具木童,给我完好无损地送出城外,否则...”

    话音未落,公堂上立刻传来刘氏凄厉地嘶吼声,竟是那木童用一截手指,在刘氏后背开了个血洞。

    一时满堂哗然。

    杨县令正是六神无主的时候,县衙大门处突然传来了一声通禀。

    “报,巡捕大人到!”

    只见府衙大门外,戚世良一身蟒纹金袍盛气而来,人未到堂前,便先发出了一声喝骂。

    “九灯秃贼,亏你是个修行人,也就只敢冲着娘们下手。”

    杨县令有意打望了一眼戚世良身后,只见有个不显眼的白袍先生跟着,顿时就打起了十二分精神来。

    这就是那位给我托梦的谢先生吧?

    吾心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