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少年闯三国 » 第63章 三个儿子的安排

第63章 三个儿子的安排

    陆绩领五百陆家子弟兵,镇守黎阳,袁耀,太史慈领着两千三百余匹战马,继续往北而行。

    一路上,袁耀,大乔,小乔,每日鞭策一番,同时将每天的魔法,全部施展了那些马儿身上。

    一道道紫色的光芒,缠绕着一道道绿色光晕,落在那些战马上。

    战马也在慢慢变得强壮起来,最终达破身体的极限,晋化成一匹匹优良的健马。

    四蹄健壮:86%。

    耐力持久:85%。

    嗜血好战:82%。

    精血旺盛:81%。

    奔路时速:12米/秒。

    袁耀露出满意的笑容,大史慈脸色平静,他早已习惯袁耀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三天后,袁耀,纪灵,太史慈,大乔,小乔,五人出现在合肥城下。

    一个三十余岁的文人,率领一众文武出城接见。

    “合肥太守,顾雍参见少主,见过两位夫人。”

    “元叹叔,快快请起。”

    顾雍,字元叹,本是吴郡吴县人,他在娄,曲阿,上虞,合肥等县城当过太守。

    此人有大才,每到一处都能历清当地政字,百姓安居乐业,公堂上法律严明,财政上积有余财。

    顾雍,出生于公元168年,现30岁,身高172CM,体重65KG,身体健康,85%。

    多子多福:96%。

    眉清目秀:92%。

    温文尔雅:93%。

    面容端庄:92%。

    气质高雅:95%。

    领军:85%。

    绝军:90%。

    武力值:普通文士。

    文治武功:92%。

    结论,在管理上有着丰富的经验,是个出色的郡守父母官。

    顾雍,心中惊叹袁耀的年轻,及大乔,小乔两位夫人绝色容貌。

    顾雍在合肥郡城当太守,已经多年了,他甚至有了向袁术挂印,辞官回吴郡养老的打算。

    不久前,他收到了他小舅子,陆逊的来信,信中谈到袁耀对顾陆两家的示好,及袁耀身上的种种事迹。

    陆逊告诉他,他即将到舒县,担任县令一职。

    前两日,他又收到陆绩的快报,得知袁耀让陆绩领军镇守黎阳。

    顾雍蓦然醒悟袁耀已经开始布局扬州了。

    他对这个从没见过面的袁家少年,充满了好奇。

    派人去暗中查探袁耀的过往事迹。

    一查才发现,袁耀就像在黑暗的夜空里,突然出现的一颗星星。

    它闪烁着明亮的光芒,一经出现就光芒万丈,照耀着整个袁氏家族。

    让困守寿春的袁氏出现了一丝生机,出现了一丝希望。

    他公然在袁术的宫殿上,刺杀两名士子,激起袁军斗志,击败强大的曹军。

    他开仓放粮,接济流民,招猛将。

    他杀人立威,大刀阔斧,重改军营。

    他不惜重金,组建强军。

    他酿制天下一等一的红青甘美酒,为天下人所喜,已成为畅销品。

    随着十四个代理人的组建,他的名字已响遍天下十三州,又一郡。

    他杀阀果断,重伤周家,击退孙策。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迹,很难让人想象出来,全是一个十三岁少年人的杰作。

    所以顾雍眼也多了一丝叫做希望的东西。

    袁耀身上流露出一种高贵的气质,却又平易近人,这让顾雍心中更为满意了。

    等合肥一众官员与袁耀见过礼后,顾雍领着三个仪表非凡,面如冠玉的少年,对袁耀说道。

    “这是老夫三个犬子,还望少主多点指教。”

    “顾邵见过少主。”

    “顾穆见过少主。”

    “顾济见过少主。”

    顾雍话音一落,三个少年,就上前向袁耀拱手行礼。

    真是龙生龙,凤生凤。

    三个少年,一看就知道身上流传着顾雍那种温文尔雅,高贵的气质。

    袁耀眼前一亮,心里也为三个长相帅气的少年公子喝彩。

    袁耀前世读历史时,对顾雍后人的印象不深,稀希记得,他们后来都成为了吴国重臣。

    三人见过礼后,顾雍对着三个儿子逐一介绍起来。

    “长子,顾邵,十四岁,字孝则。”

    “次子,顾穆,十三岁,字季则。”

    “幼子,顾济,十二岁,字仲则。”

    难怪多子多福高达百分之九十六的人,三个儿子长得真不懒。

    袁耀脸现笑容,点了点头。

    顾雍却话风一转,说道:“少主天姿过人,臣下早有耳闻,本想跟在少主身边,早晚领略少主教诲,无奈合肥郡城诸事烦忧,离不开身。”

    “现将劣子三人托付与少主,望少主能对他们严加教导,让他们早日成材,老臣感激不尽!”

    袁耀被顾雍这番话惊倒了,眨了眨眼,沉思道。

    大叔,不是吧。

    本公子,才十三岁啊,怎么帮你教儿子?

    袁耀想不明白,顾雍此举意义何在。

    但也想到,自己身边缺就是像顾雍这种治理能力极高的文士,他能将三个儿子交出来,参与复兴大汉事业的建设,真是求之不得。

    “元叹叔对侄儿有这么高的评价,侄儿真是沾沾自喜!可侄儿对三位兄弟却有不同想法,不知元叹叔想不想听?”

    袁耀嘴上说得是高兴不得了,脸上却是没什么开心表情,顾雍心中不由得一沉,难道袁耀不接受顾家的好意?

    “愿听少主为老臣解域?”儿子已经牵了出来,顾雍只得拱手说道。

    “侄儿年纪尚幼,不敢对三位哥哥说教,不如这样:孝则兄就待在元叹叔身边,帮助打理合肥郡日常事宜,季则兄南下黎阳,助表弟陆绩守城,元叹叔不是陆逊姐夫嘛,有道是打仗父子共上阵,用人不离亲,至于仲则?”

    说到这,袁耀往顾济看了一眼,见其正可怜巴巴地看着自己,深怕袁耀不要他似的,因为两个哥哥都有了安派,他也不想无所事事。

    “仲则与侄儿年龄一样,想必也好亲近,就跟着侄儿身边作个伴,元叹叔你看如何?”

    顾雍单膝跪地,热泪满眶,感动地应道:“还是少主考虑周到,就依少主所言。仲儿,快快叩谢少主!”

    “顾济参见主公,鞍前马后,生死相随,在所不惜!”

    顾济倒头跪拜,神情有点激动。

    顾邵,顾穆也一脸羡慕地看着顾济。

    这里面要说最激动就是顾雍了。

    他心里非常震惊袁耀处事的老辣。

    三个儿子,他让大儿顾邵跟着自己,让人感觉袁耀不是无情之人,也是向往孝道,考敬父母之人,所以他让顾邵为顾雍养老。

    让顾穆去助陆绩,也正如他所说的那样,举贤不避亲,同时向世人说明,他非常信任陆家,也相信顾家。

    最后他又将最小的顾济留在身边。

    既是信任,又是威信。

    这样完美的安排,真不像一个十三岁的少年人做得出来。

    更像是一个明君的手段。

    要说有人教袁耀这样做,那更加不可能。

    因为顾雍试图让三个儿子跟袁耀身边的主意,也是不久前才冒出来,也从没向人说起。

    他的处事原则,做人的手段,真像一个雄材大略的明主。

    对比之下,孙策就是只会打仗的莽撞暴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