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昊园 » 第十四章 破困之法

第十四章 破困之法

    于是哥俩马上去了村长家,说明了来意,村长欣然前往。

    等到午饭快吃完时,昊虞就问道:“爷爷,咱们这个根国有多少年历史了?”

    神医爷爷摸了一下雪白的胡子,徐徐说道:“根国的部族年代久远,传说从上古时代起就有了。共同的先祖更是从一开始的部落首领直到最终成为了远古的帝王。

    正因如此,亶王朝建立后,开国天子分封了根国的开国国君为公爵,位列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之首,并且当时根国与福国、律国还是同宗同姓。

    只不过与福国的开国国君相比,根国国君没有任何军功而只是沾了祖上身世显赫的光,因此位高而国小。国土狭小也就罢了,最难受的还是被五国包夹在正中间。

    而在当年立国之初,邻国厉国也不知吃了什么药,居然就胆敢去挑衅西亶王朝的国丈兼第一功臣同时也是福国的开国国君望公,趁其刚刚受封、立足未稳,厉国派兵直指福国都城以东仅百里的弥光一带并占为己有。

    令人意外的是,一向足智多谋并且战功卓著的望公为了顾全大局,竟然转而迁都以避其锋芒。

    但此举也为后世两国争端埋下了伏笔。

    毕竟福国是王朝第一大诸侯国,等到站稳脚跟、养精蓄锐之后,大佬自然要出手时不时地敲打、教育一下这个当年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小国,让它明白以后该怎么老老实实地做小弟,同时还应当懂得必须要尊重大国、敬重长者。

    可怜的根国在所有五个邻国面前是最最弱小的。于是,一旦大鱼欺负了小鱼,小鱼自然也要出口气,于是根国这个小虾米就成了“天然的出气筒”:但凡邻国之间发生摩擦或者纠纷,不管结局如何,最后倒霉的一定是根国。

    正是在此背景下,被包夹得严严实实的根国既无法阻止邻国战乱的发动,更没有实力保全自己。

    于是只能接受这一事实:逆来顺受、在夹缝中求生存。而所谓夹缝中的生存之道不外乎左右周旋、和和稀泥,实在不行就紧抱大国的粗腿与其联姻,当然所谓的联姻也只是一边倒地送美女过去而已,以期尽量别把自己搭进去就万事大吉了。

    由于西亶王朝的稳定,天子能够把控全局、各诸侯国还不敢造次,于是根国虽然摇摇欲坠却也得以安全苟存。

    及至西亶王朝最后一任天子无道、内忧外困,终遭蛮夷入侵而被杀;继任天子避祸东迁成为东亶王朝,但此时的东亶王室俨然已是威信扫地,各封国之间礼崩乐坏,自此之后诸侯混战、弱肉强食也就彻底公开化了。如今已是东亶王朝第二代天子在位时期。”

    神医爷爷简单介绍完了本国的情况,接下来由村长谈起了本村的情况:“其实本村的历史远较亶王朝更久远。

    本村的始祖可以追溯到上古四圣之一的九曜,他同时也是邻国笠国的远祖部落最早的大首领。”

    “这么说来,昊村其实是笠国的后裔?”昊虞忍不住问道。

    “没错。在亶王朝建立之前的冬和癸两个王朝统治的一千多年时间里,昊村一直都属于笠族部落的管辖范围。

    直到亶王朝建立,开国天子分封诸侯国,这才把昊村划归了没有军功、仅凭祖荫而封国的根国。

    于是村子里的土地也一并归根国的贵族所有,世代居住于此的村民只能靠上缴地租来获得每年土地的使用权。

    先前的两个王朝没有分封诸侯国,因此部落管理模式还算比较稳定,毕竟都是同族人。等到西亶王朝建立后的三百多年时间里,就像前面说的,根国都要在夹缝中求生存,更何况咱们一个区区不到一百人的外氏部落小村庄。

    可是严格来说,笠国对于大亶王朝的建立是有着间接大功的:正是由于当时癸王朝末代君王的主力部队仍在遥远的东方远征笠族部落并且仅仅是获得惨胜,于是这就被大亶国的开国君王找到了绝佳的机会乘虚而入:联合了西边十多个小部落以总计不到五万人猛攻癸王朝的国都。

    无奈之下,都城空虚的癸王只能硬着头皮临时拉了大量的奴隶和战俘上阵充数,结果可想而知:素有二心的战俘与奴隶在阵前纷纷倒戈、掉头杀向癸军。最终癸军大败、癸王自尽,大亶王朝正式建立。

    本来在战争年代,敌人的敌人就是最可靠的盟友;只可惜这一模式在大亶王朝建立起来后的和平时期却自动失效了。

    因为共同的敌人:癸王朝已被推翻,而强悍善战的笠族反倒成为新王朝比较忌惮的势力了。

    事实上,在冬和癸两大王朝上千年的统治时期,就不断地与笠族兵戎相向,双方展开了无数场大大小小、规模不一的战争。

    于是,等到亶王分封诸侯国的时候,尽管还是保留了笠国,但是只封为伯爵,尤其是整个笠族部落也因封国而被一拆为三:厉国、笠国和丘国,甚至还出现了不乏将一些笠族部落的村庄直接划归了别的诸侯国,昊村就是其中之一;

    而整合笠族部落动静最大、规模最空前的当属曲国,其开国国君是西亶开国天子的亲弟弟,之后更是因王兄过早驾崩、继位天子年幼而摄政全国,于是当时迁徙了近半的笠族人来充实曲国人口。

    而自从四十年前福国开始向根国索要人口朝贡开始,很快历国和丘国也马上依葫芦画瓢。

    到前年为止,本村已经陆陆续续有男女各二十名被拉去朝贡,一个都没有回来过。有些还能捎个口信,有些直接音信全无。”

    村长说到这,就见神医爷爷叹了口气。昊虞心知爷爷这是又想起了昊慧,于是赶紧说道:“两位爷爷,我原先有个不成熟的想法,就是想试着解决这个朝贡的困局。现在听了你们的介绍,就更加坚定了这一想法。”

    “哦,是什么解决之道,说来听听。”大家都不约而同道。

    “举村东迁到同一部落的笠国。虽然实际搬迁肯定要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说新的村落地址怎么考察又是否可行、迁徙的路线选择、边境线会否有麻烦等等。”

    昊虞一字一句斟酌着说道:“其实从听到朝贡困局的那天傍晚,当我看到鹫在天上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展翅翱翔的时候,我的脑子里就闪现出了这一念头。

    只不过当时只是下意识地跳出了这个想法而已,根本没有去认真考虑能否顺利实施。直到这几天意外发现了山上石洞的矿石可以用来制造铁器,这才觉得有些条件也成熟了。”

    村长和爷爷都点点头:“你有什么具体的想法都说出来,大家一起参详参详。”

    受到鼓舞的昊虞接着说道:“那就一步步来。首先是要选址,如果之前仍有所犹豫的话,现在肯定是毋庸置疑了:那就是向东迁往同部落的笠国,并且最好是靠海边。

    如果届时笠国没有空闲的土地,那么可以考虑再往西南方向的丘国和笠国交界处。因为这两个封国都是咱们村的同宗同族,应该会易于接受我们。

    此外两个诸侯国交界处也许不一定太平,但也可能会有很多三不管地带,方便远道而来的咱们到时候见机行事,没准会有意外收获的。毕竟初来乍到,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迅速站稳脚跟。”

    见众人边思索着边点头,昊虞于是又说道:“迁徙路线和边境线的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最主要的就是根国国境这一关。我相信只要到达笠国之后,基本就没啥大问题了。

    由于整村人从根国迁移到邻国,这要是让官府知道了肯定会极力反对的。

    因此我的设想是,一定要尽快买到一匹马,然后骑马去考核迁徙路线、边境线和最终的选址问题。

    现在已经是十月底了,距明年三月底朝贡交人的最后期限满打满算只有五个月。目前已临近隆冬,至少有四个月时间会有大雪封路,所以实际使用的有效时间最多也就一个月左右。

    我的打算是,首先要尽快确定,全村是不是愿意全体迁徙;如果愿意,就要立即组织所有人手去石洞挖矿、运到铁爷爷那里由他们负责打造那些最能赚到钱的铁器,最终目的就是要尽快能够换来一匹马。买到马后我请求由我来执行这个多重的任务。

    等到考察任务完成后,到时可以再把马换成两到三头牛,迁徙的时候牛车更实用。”昊虞终于讲完了。

    梁婶端了茶过来,昊虞喝了好几口,确实刚才说得口渴了。

    随后昊虞又补充了一下:“之所以想选择海边,是因为时常听爷爷说起海边提炼盐很方便,而咱们现在吃的盐大都是商贾们从东边的笠国贩卖而来。

    盐价一直很贵,想必作为生产海盐的地方,海边的盐应该会很便宜;将来我们甚至有机会学习提炼海盐的技巧,然后自己制盐,如此一来就可以省下很大一笔开销了。”

    就见两位爷爷和梁叔还在交头接耳,昊翊倒是向自己竖起了大拇指,于是朝他笑笑。

    大家商量过后,就由村长来说了:“首先我们假定村里同意整体迁徙。

    然后在已经选好了村落新址的前提下,按照一个成年人自带干粮从早到晚赶路、除了途中稍事休息基本不耽搁的情况下,每天大概能走三十里路。

    现在情况是还得拖家带口、老老少少那么多人,平均下来每天走二十多里就不错了。所以还是应该首先选择离海边最近的新址。

    其实昊村距离东方的大海最近的直线距离大约只有一百四十里,大家步行的话大概六天就能到达。而昊村距边境线只有五十里左右,只需两天就能到了。”

    昊虞点点头:“我到时尽量选离得最近的海边作为新址。”

    村长继续说道:“至于边境线反倒不是个问题。因为根国最弱小并且也压根就没有主动打仗的心理准备和胆量,所以根国从未向昊村征过兵员,我相信对于别的村子应该也没怎么募过兵。

    这也就是为何根国的百姓即便遇到被强拉人去朝贡的困境,却依然隐忍至今而很少有村子逃亡到他国的最主要原因吧。

    所以根国边境线估计是没有军队把守的,最多也就是有一些关隘或许应该会有几名士兵简单盘查一下。这可以从东边来往的商人那里打听得到的。

    这样一来的话,迁徙之时,全村人晚上在哪里休息反倒显得更重要了。所以这个得靠你到时候沿途详加勘察了。”

    昊虞深深地点点头:“我明白了。是我见识浅薄,把问题想得过于复杂化了。”

    村长笑道:“把困难考虑得多一点没啥坏处,如果实际情况比较简单就很好办;但是万一想得过于简单,一旦遇到更复杂的突发状况,到时恐怕就会措手不及、忙中出错了。”爷爷对此也点头表示赞同。

    村长继续说道:“接下来就要说说牛和马的价格了。现在一头耕牛需要六十斛(石)小麦,而马的价格不一,从一百二十斛到二百斛不等。

    就算最便宜也得一百二十斛,这相当于五十亩地的小麦产量。

    咱们村的公田所得全部都得上缴给贵族,余下的私田所获虽然可以全部归种田者所有,但是每年的小麦收成基本上是在五月底就收割完毕。

    距今已经过了五个月左右,因此,现在每家每户的存粮也不会很多了。

    虽说前两个月用麋鹿肉和鹿皮换了不少粮食,但也只是勉强能够撑到过完这个冬天。

    所以说,你设定的由打铁老人打造铁器然后寻找合适的买家,从而最终获得买马所需的金钱是目前最可行的办法。”

    昊虞点点头,说“村长爷爷,我建议到时候让铁爷爷独占出售铁器所得利润的一半;另一半就攒起来买马。

    毕竟到时候铁爷爷一家最辛苦,而且还得麻烦他联系买家等诸多事宜。”

    “完全赞同,这是实情,也是他们家应得的。”村长连连点头。

    随后商议妥当:那就是不管村民们是否答应整体迁徙,目前先帮着铁爷爷尽快生产更多的铁器才是当务之急:就算不去换马,也可以用来换粮食这些生活必需品。

    于是下午就简单分工:村长负责召集村里的老幼妇孺去捡柴火、劈竹子。

    因为铁匠铺的火炉需要很多柴火,竹筐则作为运输工具可以用来背着矿石下山。

    此外,尚未出嫁的女孩子们则由猎户大婶和梁婶带着,在神医爷爷家里学着制作手套:采矿、劈竹、捡柴和搬运矿石都要尽量带着手套以免受伤。

    昊虞负责协调:首先请石匠大叔带领村里的所有青壮劳力去山上石洞把矿石凿下来;

    其次就是请木匠大叔一家人多编造竹筐出来以便能够顺利地把矿石从山洞运到铁爷爷的铺子里;

    最后再请铁爷爷同意能否再制作一个火炉,然后两个火炉就由他们父子俩一人一个,这样就可以加速打造出更多的铁器来。

    在全体村民齐心协力为最终打造出铁器而一起努力工作的那段时间里,每日三餐全部都在神医爷爷家里吃,就从今晚开始;

    各家各户都先提供三天口粮集中放置于爷爷家,等卖出铁器后再全部退回给各户。

    为此昊虞提议由昊翊对这些账目一一记录在册,包括今后村子迁徙前后的所有开销,村长表示同意。

    工作途中若遇伤病情况亦由爷爷一家予以免费救治;

    家里有幼儿或年迈老者的,在白天也都去爷爷家方便集中照顾。

    说服村民们同意一起迁移到他处的问题,就等以后一起吃饭的时候再商量也不迟。

    至于原先设想的打猎,就等运输的矿石足够昊钧炼铁三天量的时候再看有没有时间吧。

    商定完毕,大家分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