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赤晋 » 第八十二章 太子

第八十二章 太子

    武帝子辈只有吴王和陛下。但孙辈却还有很多。

    秦王司马柬无子。惠帝、淮南王司马允、成都王司马颖,在王乱中,子嗣跟着一同报销。

    其余,楚隐王司马玮余有二子,襄阳王司马范,毗陵王司马仪。

    清河康王司马遐余有四子,清河王司马覃,新蔡王司马籥,上庸王司马铨,以及司马端。

    长沙王司马乂余有二子,司马硕、司马鲜。

    吴王司马晏有五子,世子司马临,淮南王司马祥,秦王司马邺,汉王司马国,新都王司马衍。

    这其中,长沙王肯定先排除掉。楚隐王杀卫太保和汝南文成王,其子嗣也不适合。

    那就只有清河康王和吴王。

    刘舆双眼眯了眯,慢吞吞道,“大王,何不立吴王子为太子?”

    “有荀氏、李氏在,陛下他日欲废太子,立己子,少不了一番龙争虎斗!”

    他觉得吴王母族、妻族皆强,太傅欲使朝堂生乱,何不更彻底一些?哪怕复立清河王司马覃,也好。何必小家子气,立司马覃弟弟?

    他有时就很看不起太傅这点。不爽利!做事瞻前顾后,犹疑不决。

    正如刘舆预料,司马越闻言又犹疑起来。

    吴王母族李氏,乃武帝朝司徒李胤之族。虽然卷入王乱,有点破败。但其枝蔓相连,仍不可小觑。

    李胤之母,再嫁牵招,生子牵嘉,牵嘉有子牵秀。牵秀先后站队成都王、河间王,已死。但牵招乃三国名将,牵氏一族有余势在。

    李胤又有外孙冯荪、邢乔。冯荪官至侍中,为长沙王所杀。邢乔官至司隶校尉,为范阳王所杀。但冯氏、邢氏都是大族。

    更不用提吴王妻族,乃荀氏。

    若立吴王子为太子,这些家族势必复起。他日,自己归朝,欲行大事,岂不是自设阻碍?

    虽然如刘舆所言,能让陛下更困难。但自己也很困难不是?

    他心下难以决定。

    潘滔见状,也不禁出言刺激道,“大王,何不复立清河王?清河王昔日为太子,有不臣者必拿其做文章。”

    “待大王出洛,若看朝堂不惯,也可阴使人以清河王名义为乱,给朝堂添些负担。”

    司马越眼神一亮。但细想自己不久前杀了周穆和诸葛玫,若再提议清河王,岂不是不打自招?野心自露?

    也不妥!

    潘刘二人见司马越神色,都不再多言语。

    司马越沉吟一小会儿后,朝二人解颐而笑,“此事,孤已有定计!君二人不复为之忧虑。”

    潘刘纷纷应承着。见此,二人便欲告辞。

    刘舆的目的已经达到。他还准备去实行自己的谋划。

    然而,不待二人表露离去之意。只见司马越逡巡数次刘舆,有些犹豫后,还是开口道,“庆孙,孤欲使君妹与王司空二女,同入宫中。”

    “君以为可否?”

    刘舆闻言,顿时愣住。刚刚还在思虑自己的小计划,却不料太傅竟出此言。他血气有些上涌,面色涨红,几欲想言,但还是生生按捺住。

    司马越盯着他的目光,从期待,变为疑惑,再变为冷凛。

    他道,“庆孙前言,君妹入宫,可为孤之密探,以取宫中虚实。此言然否?”

    刘舆慢慢低下头,“然也!大王之令,舆与妹,定当听从!”

    司马越见此,方才松了一口气。但他暗自又觉得有点不对,自己此举,是不是出的昏招?

    心念及此,他又有些后悔。但又想到刚才刘舆的脸色,他又把这个心思压下。

    刘琨在并州为一方大吏,刘舆又备受自己倚重。若无一二把柄,他恐兄弟二人日后难制。尤其是这次刘舆平江南回来,竟暗中接触自己儿子,还与西阳王等宗王有了联络。

    刘舆要干什么?

    所以,司马越欲演乐广昔日之事,也是给刘舆一个提醒!

    走出厅堂,迎面轻风,吹在刘舆发热的脸上。

    他脸色依旧发黑。

    走得远些,一旁潘滔,展颜笑道,“庆孙,汝成了国戚,可别忘了寒酸之友呀!”

    “苟富贵,勿相忘也。”

    刘舆蓦然转头,眼神冰冷冷地看着潘滔。

    潘滔也不在意,直视他的目光,叹道,“庆孙,勿因小失大矣!”

    他拍了拍刘舆的肩膀,语气有些萧索。

    “大王此策,唉,有失体面……”

    说完,潘滔缓缓而去。

    潘滔也无法理解太傅为何突出此招。不过,想来跟刘舆回京后的举动有关系。

    洛阳城也好,太傅府也好,就这么大。刘舆立下大功勋,这样的显眼人,做了什么,真的很难瞒住。

    可能刘舆也没想瞒。

    但这下可好,正犯了太傅的忌讳。

    望着潘滔离开,刘舆走到廊前,望向院落。

    四月,天气已经转暖。院落里,处处开始展露生机。春风和煦,送来阵阵甘甜和芬芳的气味。

    他抬头看向天际。春日的阳光已经开始刺人眼。蓝天之上,白云朵朵,晴空万里,让人越发觉得自己的渺小。

    “勿因小失大!”

    刘舆喃喃开口。突然,呵一声笑。他深吸一口气,大步朝前。

    他沿着走廊,转过几道弯,来到一处亭子。

    厅中,已有二人。

    果然是在!

    刘舆心中一喜,之前的气闷,一扫而空。他加快脚步朝亭子走去。

    厅中二人,正在煮茶闲谈。听到脚步声,抬头一看,见是刘舆,忙起身见礼。

    刘舆跟着施礼。然后笑着说道,“王司马,雅兴之至也!”

    王导长叹一声,道,“刘长史见笑了!吾心中愁闷,无法解忧,便约舍弟来此,煮茶一叙,聊以自慰罢了!”

    “王司马何故愁闷?京都物美,太傅府亦权炙之地,君尚何求?”

    说着,刘舆双眼盯着王导。

    王导被他看得有些慌神,尴尬一笑,“些许小忧,不见污君耳矣!”

    他转向身旁另一人,缓颊道,“刘长史,怕是不识舍弟罢?”

    “吾来介绍一下!”

    刘舆摆摆手,“王掾属之名,吾怎能不识?虽未识面,但文子之名已动洛阳。”

    他感叹道,“王氏子弟,皆不虚传也!”

    此人便是王导堂弟,王棱,字文子。新入洛阳,被征召太傅府,为掾属。

    王导转话题被打断,讪讪一笑。

    刘舆道,“吾可与王司马单独一聊?”

    王导、王棱对视一眼,面面相觑。

    王导心中打鼓。刘舆找他,能有何事?二人素无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