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滚滚大明 » 第55章 投名状

第55章 投名状

    面对何文敬的担忧,邹涛也是同样揪心不已。

    邹涛说道:“宗室便是天家的脸面,自打洛阳被围攻,朝廷就调兵遣将,誓死也要保住洛阳,保住福王。

    但现在,一切皆是徒劳。以前李闯还只是流贼草寇,不足为虑。

    可是不知不觉,他已经造反十几年了,而今想想,朝廷拿他那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他的势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强,现在连这千年古都也被攻陷,只怕,”

    说到这里,邹涛停顿了,止住了话头,没有再继续说下去。

    何文敬急忙问道:“只怕什么?邹兄,你我两家乃是姻亲,又是至交好友,与我还有什么不方便说的?”

    士绅嫁娶最是讲究门当户对,作为嵩县最有实力的士绅,何文敬和邹涛早就结为姻亲关系,以此来巩固彼此的地位和实力,所以这次遇到大事,他们才会急忙想着会面,谋求对策。

    邹涛见事态已经发展到这一步了,有想法也不能再藏着掖着,于是他挥挥手,屏退家仆。

    邹涛道:“自秦以下,世上无三百年王朝,汉,宋,两朝虽超三百年,却皆分两断,国运大变。而今大明算算时间,又看看眼下的局势,只怕也到了灭亡的时刻。”

    何文敬听了,没有意外,反而有一种被认同的振奋和喜悦。

    原来他早就在心里感觉大明走到了尽头,但这样的话又不能乱说,所以他一直埋在心里,不敢对外人言。

    现在邹涛也有这样的预感,这就更加印证了他的猜想是有道理的。

    何文敬声音带着一丝颤音,说道:“既如此,我等当为家族存续早做图谋,在即将到来的朝代更迭中,保全性命与产业。

    若是祖先庇佑,说不得我等还能在这乱世火中取栗,成就公侯世家也未可知。”

    邹涛听了,明白何文敬的意思,也是不禁怦然心动。

    每每改朝换代,便是一大批人取代旧势力,成为新权贵,何文敬,邹涛作为士绅,如何能不知这个道理。

    现在只要他们能及时选边站队,且幸运的站对了,那么作为新朝的开国功臣,国公的位置够呛,但混个侯爷的爵位却不是太难。

    于是两人很快达成一致,既然大明这艘破船极有可能沉下去,他们自然要及时从船上跳下来。

    正好罗汝才来了,给了他们选择的机会。

    以现在的局势看,大明灭亡,朱家倒台,那么以后坐天下的人必定是某一路的反王,李自成,张献忠的可能性最大,但罗汝才的概率也不低。

    罗汝才也是一个老资格的反王,而且手下也是七八万人马,兵强马壮,在各路贼兵反王当中号召力很大,有这样的底子在,足够干一番基业。

    而且即便不是罗汝才得天下,到时也可以及时换船,无非是中途多买一张船票罢了。

    想到这里,他们此刻都不禁想要高呼,难道这是天意。

    不过此刻要想顺利坐上罗汝才这条大船,却不是那么容易的,毕竟罗汝才是带着怒火来的。

    自己一个不好,拍马屁拍错了,那可就身死族灭了。

    思虑再三,何文敬狠狠的说道:“要想获得罗汝才好感,坐上他的大船,只有交一份投名状。”

    邹涛目光看向何文敬,何文敬丝毫不躲避,与之对视,邹涛很快就明白他的打算。

    邹涛道:“你是说杀卢以祯,以他的人头做投名状?”

    “不错,此人乃卢象升之子,是反王深恶痛绝的人,他的人头,足够让罗汝才接纳我们的效忠,也足够让各路反王对我们心生好感,以后即便我们想要转投其他阵营,也有一个好人缘。”

    卢以祯是卢象升的儿子,这一点已经不是秘密,在卢以祯杀李汝珪的时候,是卢以祯自己亲口说的。

    当时可谓是极其振奋军心,却不想此时却受到有心人惦记。

    两人商议完,随即何文敬就派出心腹管家何禀出城,去悄悄见罗汝才,向其说明诚意。

    与何禀一道出城的人还有家丁何贵。

    何贵在何家当马夫,之前还被抽派进入乡勇队,参与守城。

    贼兵向城头投射石头雨的时候,差点砸死他,多亏卢以祯出手救他,要不然,现在他早就不知埋在哪里了。

    不过之后和贼兵交战,他还是被贼兵捅了一刀,虽然侥幸不死,但却也受伤了,一直在休养,故而这次没有进入乡勇队,而是在府里听调。

    因为会赶马车,何贵这次被安排给何禀驾车。

    何贵是何家的家生子,忠心这一块不必担心。

    而且何贵的父母妻儿也都在何家,即便何贵知道何禀去找罗汝才,也不怕他乱说,毕竟他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家人考虑。

    这就是家生子的好处,一些机密的事情完全可以交给他们去做,比一般人用起来放心多了。

    事情办的很顺利,罗汝才接受了何文敬,邹涛他们的投靠,毕竟何文敬,邹涛他们都很舍得下本钱。

    不但承诺送上卢以祯的人头,还答应捐献钱粮,并且还可以协助罗汝才治理嵩县,保证嵩县成为罗汝才财富来源之地。

    白送上门的好处谁不喜欢?

    而且各路反王造反这么多年,深刻的体会到了人才的重要性,对人才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罗汝才也不是没野心的人,自然也希望能够有一个好的税赋来源地,以达到养兵的目的。

    事情办妥,何禀,何贵就回来了。

    何禀去向何文敬汇报情况,何贵则是回家。

    然而何贵刚回到家,却看见父亲已经正在门口等了,一脸急切。

    “爹。”

    何贵喊了一声爹,他父亲急道:“贵子,你可算回来了,担心死我了。”

    “爹,怎么了?我给老爷办事呢。”

    “这两天我看到好些人都回庄子了,都是青壮好手,我估计外面要出事,反正你别乱跑,听爹的准没错。”

    何贵联想到何禀去见罗汝才,心里咯噔一下,难不成老爷要跟罗汝才里应外合,要在城里起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