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重生2011,带着姐姐悠闲乡村 » 第40章 这个世界可能有bug

第40章 这个世界可能有bug

    因为重修了小屋子内的炕,所以到了晚上依旧能闻到黄泥的味道。

    有一种岁月的厚重感在。

    洗漱完毕,喻东海和周晓玉坐在炕上,又开始百无聊赖起来。

    家里没电视,手机上不了网,这种只能干坐着的时间的确难熬。

    躺下睡觉吧,现在才七点多,两人实在是没有困意,毕竟正值壮年。

    不睡觉吧,又没有事情可干。

    所以人的确不能闲下来,手上总得有点事情做,不然就会产生我是谁、我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界,我能做什么的想法。

    外国不就曾经做过一次实验么,将很多人关在屋子中,没什么娱乐设施,坚持多久就有钱拿,但最终也没人成功得到。

    实在无聊,喻东海就左右翻转手。

    “东海,你干啥呢,我看你摆弄好半天了?”

    “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

    “什么事情?”

    喻东海抬起头,一本正经地说道,“这个世界可能有bug。”

    “你在胡言乱语什么?”周晓玉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

    “你看你的左耳长在身体左边,你的右耳长在身体右边,对吧。”喻东海边说边对应扯着周晓玉的耳朵。

    “对啊。”周晓玉点点头。

    “你再看,左眼长在左边,右眼长在右边,对吧。”

    “这肯定的啊,不然也不能叫左右眼啊。”

    “这就出现问题了,那为什么左手的大拇指长在右边,右手的大拇指长在左边。”喻东海说着将双手掌心向下,还晃动着大拇指。

    你别说,还真是。

    “可是,你把手掌心向上,这不就正常了么?”周晓玉伸手将喻东海的手翻转过来。

    “所以我刚才才会摆弄半天,你把脚伸过来。”

    喻东海将周晓玉的小脚摆好,“这回看你的脚,它就没办法翻转对吧,但是左脚大拇指长在右边,右脚长在左边。”

    “你说,这个神奇不!”

    “额。”周晓玉沉默了,说得还挺有道理的。

    “所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嘛?”喻东海挑挑眉说道。

    周晓玉摇摇头,“不知道。”

    “不知道就对了,等你什么时候悟出来原因,你就可以成为独当一面的存在。”

    周晓玉皱着眉看向喻东海,“我有一种掉入你设计好圈套中的感觉,你肯定是偷换了某些概念。”

    “没有哦,不信你自己再研究研究。”

    看着周晓玉摆弄手和脚的样子,喻东海忍不住笑了几声。

    见此情况周晓玉也不想了,搂着喻东海躺下直接睡觉。

    睡不着也要硬睡。

    第二天起来吃完饭,村长刘勇军的电话又打过来了。

    “给你打电话啥事啊?”周晓玉刚才去上厕所,所以没听到。

    “让我去走建房子流程,按理说这些应该提前申请的,但村长说照顾咱俩,迟一些也没关系。”

    现在整体环境还没那么严格,尤其是喻东海和周晓玉这种冬天住不了人的老房子,审核就会宽松些。

    “接下来我得去一趟大队,你要跟着去不?”

    “我就不去了吧,折腾一路怪累的。”

    “行,那我就自己去。”

    “等你回来给你做好吃的。”

    喻东海点点头,找出来身份证、老屋子的房产证。

    接下来要去村委会提交申请,还要填翻建审批表。

    然后还要去镇上审批,反正就是逐层上报,整个流程估计要持续半年或者更久。

    当然这是正常情况,不正常就难说了。

    村委会这头倒是很简单,喻东海去找村长刘勇军时,他已经将相关表格准备好。

    在去大队前,喻东海还需要得到左邻右舍的签字同意。

    这就更简单了,其中一个邻居是周晓玉,另一个邻居压根就没有。

    人家早在几年前就全家搬走了。

    刘勇军当上村长这些年,也算混得不错,还整了辆二手车。

    这样去大队也方便。

    喻东海正好顺路坐过去。

    大队设立在百盛屯。

    没错,并不是设立在兴旺村。

    这一片地区的村镇乡屯实际上很笼统,整体一大片都称为兴旺大村。

    只不过最开始都以屯子的模式分散开,成为一个村后也没办法挪。

    将大队建立在百盛屯的主要原因是那里有空闲的地方可以建房子,也离镇上更近。

    来到大队后,书记孙景镇正和几个人在外面聊天。

    听起来像是在讨论贫困户的事情。

    孙书记是个挺富态的人,个头不高,但有点肥。

    见刘勇军和喻东海来了,他点头示意。

    喻东海跟着村长进屋,这大队就是个平房,里面有几个单独的小屋子,大队的工作人员并不多,所以整体空落落的。

    这里能办的流程实际上就是走个过场,很快就弄完。

    所以喻东海就和屋里面的人聊起来。

    大概半个小时,孙书记便挺着大肚子走进来。

    “孙叔。”喻东海连忙起身打招呼。

    孙景镇摆摆手,“快坐,这也好几年没见了,东海回村是打算创业来了?这些年大学生回村创业还挺多的。”

    孙景镇找了个椅子坐下,拿起茶杯喝了口水,刚才在外面说了好久,口干舌燥。

    “我们前段时间去市里学习,还给我们放了外省的典型,有个大学生毕业后回村带着村民一起种蘑菇,全村都发家致富了。”

    “不过人家也对口,念书就是学这些的。”

    “对了,东海你大学学啥的?”

    “可惜了,我大学学的是自动化,捣鼓电脑的,还真种不了蘑菇。”

    这是一个知识点,回村不管谁问你是学啥干啥的,统一都说捣鼓电脑。

    因为详细解释对方也听不懂,而且只是随口一问,不如说电脑,对方就不会深问。

    而且最重要的是,喻东海老家这头就没有电脑,也不会有人打电话让他过去修。

    大队这倒是有几台,但基本不会坏。

    “没事,我就是随口一说,大学生下乡也没几个能干出名堂的,不然也不能只有那一个案例。”

    孙书记看向喻东海,“盖了房子是打算长住吧?”

    “对,至少要待到孩子上学再说。”

    “也行,孩子打小野一点不错的,省得娇生惯养将来出去受气。”

    桌子上放着喻东海提交的改建申请,孙书记也没看,就刷刷刷签好字盖章。

    签的那三个字非常好看,据说是孙景镇花了好多钱跟人学的。

    “行,这些材料的后续流程我们来上报就好,你这情况比较特殊,应该不会卡太久。若是有什么需要补充的,我再联系你,电话没换是吧。”

    “没,还是原来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