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魂断铁李川 » 第112章:我拒绝了

第112章:我拒绝了

    郑三民说到这里,得意的嘿嘿一笑说道:“三个人出了大门,估计在车上嘀咕了一阵,那个行家又进来了,说每个家具给5万,总共15万卖不卖?我说,门都没有,这家具是啥材质的,你们应该看明白了,这可是黄花梨木啊,别开玩笑,如果你们不愿意掏钱,就快走吧。那个人让我少一些,他们再加一点。我们从50万一直磨,出出进进几个来回,最后磨到了32万,对方说如果我再不同意,他们就走了。我想人家肯定还要赚钱,给对方让个利吧,别心太重。咱们当年给广东人收老票子,我当初没好意思告诉你,就因为我要价太高,广东人走了。这次既想卖个好价钱,还想悠着点,别放走客户,毕竟,是一千五买的嘛。这么一算账,我就做了让步,最后32万成交了。”

    听郑三民说到这里,我心里想:要是我碰上,多少钱都不卖。要卖,就卖到拍卖会那样的大市场。不过,在收藏行业,都是各算个各的账。

    “从他们付钱的情况看,那三个人是做好准备来的,每人都带了现金。他们先给我付了30万,要求帮我联系个小货车,家具上车后,剩下的2万再给我。我就帮他叫了一辆车,经管装上车,他们三个一人跟货车,两个开小车走。临分别时,那个拿事的人说他姓帅,叫他老帅。说他知道我是个收老货的人,以后再遇到老家具了,告诉他,能做的生意继续做。

    听到郑三民没用吹灰之力,一笔就净赚30万,跟我当年在老杨手里赚的是一样的。当年我是跑了许多路,用了三四个月时间,才赚到手的;郑三民是通过左手倒右手的方式,就赚了这么多。那一年,对我来说,是个发财之年;对郑三民来说,也是个发财之年。而我,是个中专生;郑三民只有三年级文化程度。看来,普通人挣钱的能力,不是学历和知识来决定的,是胆量和经验。

    “那你最近几年在干什么呢?还倒腾古董吗?”我问道。

    “是啊,给老帅卖了这些东西没多久,我还收到了一个明代的松木床,3千元收的,5万元卖给了老帅。总之,自从做了这老家具后,我感觉我沾了老东西的福气,干啥都顺溜了起来。当然,现在我跟老帅的关系不错,只要我去西安,他就坐东,只要我拿去东西,他就收下了。他在我手里,也发不少财,听说那个黄花梨木家具,有人掏200万呢,他不卖。”

    我心里想:黄花梨木家具,就值这个价啊。如果品相好,一把椅子,就值这么多。

    “除了给老帅收古董之外,正宁还有个女的,专门老家具。那不像老帅要求那么高,那只要是老家具就行。别看咱们陇东这个地方,山大沟深,还够神奇呢,老东西够多呢。就是有些人不太精灵,家里的东西只要有人要,尤其是老家具这类东西,见钱就卖了,因此就好了我们这些人。”郑三民洋洋得意地说道。

    “十年不开胡,胡了吃十年。看来,你有这方面的财。”

    “与我的运气有关。老年人常说,别把运气当本事。其实,在古玩买卖上,也难做得很,有了今天没明天。不像你,即使你这会跟我聊着天,但银子往你账面上走着。所以,我来找你的意思,也想干个每天能挣钱的事情。”

    “哦,你想干什么?”

    郑三民说,他发现这年头,金融能做,每个县陆续都有公司成立。他现在手里有点钱,也想干这个事情。但小额贷款公司手续比较难办,也管得严,可投资公司还行,在金融放贷上能擦边球,他想与人合伙,成立个投资公司,所以,来想跟我谈谈看,看我有没有这个意思?

    “听说你这几年也是鹞子翻身,腰粗了,有钱了。那就抽出一部分,让钱生钱,利滚利吧。”

    郑三民提起这个事儿,我忽然想起了,前几天好像有人提过,几个人准备合伙开个小贷公司,正在筹划和跑关系。没想到郑三民现在也想搞金融,就微笑道:“你脑子还挺灵光啊,知道与时俱进。”

    郑三民说:“虽然我读的书不多,干的事不阔,但是我有的是眼光和直觉啊。金融政策往那走,风往哪里吹,我多少能看来呀。有人说,未来几年最能赚钱的就是金融。为啥说搞金融能赚钱呢?因为现在好多农村人进城了,进城的人多了,房价肯定要涨。有人预测,不到三四年,房价会翻番的,听说现在温州和EEDS那面的房价都开始动弹了。你想想,房价一动弹,市场能不需要钱吗?咱们筹备一些资金,成立个投资公司,专门给房产商和一些企业放贷,别看一二分的利息,数目大了,滚起来也厉害呐。况且,现在市场上三分钱的利息,都抢手的得很。我把这个账算了又算,觉得利滚利,钱生钱,既轻松,还能赚钱,肯定比你搞压裂更轻松。你搞压裂,养活几十人,还求爷爷告奶奶的,得巴结领导,得跑业务。而放贷,是人求咱们呢。只要咱们把钱放出去,日头一出,咱们就是睡到炕上,不出门,都有收入呢。”

    我说:“也别想得那么乐观,国家银行放出去的钱,都不好回收,别说私人干这事。”

    “那就看你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呢?事在人为嘛,啥行道都有个啥规矩嘛。自古以来,都是富贵险中求。照你这么想,那飞机上天,还怕掉下来呢。”

    郑三民能说,说起一个事儿来,就滔滔不绝,句句有理,就像他当年动员我跟上他收国民党票子一样:“你知道吗?我谋的这个事儿,一个领导都想入股呢。这个领导是工业局的。工业局你知道吧?就是专门掌握和调解经济和信息的这么一个单位,人家对我谋的这个事很认可,说不出几年,大量的金融公司会诞生。说只要我能拉到股东,筹备到资金,放心大胆去做,效益绝对好!去年过年时,这个领导还特意请我在宾馆吃饭,给我上的是巴掌长的虾,眼睛黑溜溜的,看着害怕,但好吃得很。”

    我解释道:“那是龙虾。”。

    “对,就是龙虾,还有鳖,据说是野生的,那鳖盖至今还在我家买屯子里放着,据说能防虫。那个领导说办如果手续时遇到啥困难了,他可协助我。将来公司运转起来,如果遇到资金周转的问题时,也可以帮我联系联系。但前提是,让我必须联系一个有能力、有实力、人品好、在官方渠道比较畅通的这么个股东,而且要人家掌舵,说我只能当将,挂不了帅。

    “我把我认识的人捋码来捋码去,觉得只有你才能担起这个事儿。因为前些年咱俩在一起钻山逛村,收过老票子,有个一段交情,我对你的性格和人品比较了解;另外,你现在把事干大了,而且还是在油田上干大的,我在电视上看到你到处捐钱,成了名人,有一定的社会影响,所以我才来请你合作。你如果愿意,你给咱们当幕后老总,坐镇指挥,我给咱们跑腿,打前仗。众人拾材火焰高。只要咱们这些真股东、影子股东联合起来,齐心协力好好干,过不了几年,资金就滚大了。你有善心,经常支助这支助那的,放贷挣下钱了,你同样可以装人啊”

    郑三民靠他三寸不烂之舌,说了很多,目的就是要我和他做金融,让我当大股东,举旗肘杆,他当小股东,跟我打市场。

    我问注册这么一个公司,得多少资金?他说:“一千万。你拿出五百万,剩下的我拉人。我手里有一百多万,贷点款凑上二三百万,再拉一个股东就够了。”

    当时,我心里有点动,答应他可以考虑。但是,过后一想,我还欠有兰通厂的设备钱,我的队伍建设和业务开展上还要花钱,哪来钱拿出来搞放贷呢?如果做了资金,心就得往这方面扯,对压裂这一块,精力上肯定有影响啊。况且,放钱容易,收钱不一定那么利索。自己放的实体,干嘛沾染放贷的事呢?世上挣钱的路子很多,不一定都适合你。既然是搞企业的,就应该把重心放在企业上,总不能见啥干啥呀。

    为此,我很快就给郑三民亮明了我的态度,说我是个适合搞实体的人,干不了左手倒右手的事情。外界看我好像挣了很多钱,其实公司的周转资金也比较紧张。我这个人怀旧感比较强,爱家乡,对家里的事儿比较关心。现在我没有多少钱,等将来真正有钱了,我还想给做点家乡投资,让村里人能得到点实惠,让他们的日子都能好起来。

    郑三民在电话上哈哈一笑:“啊呀,李总,我可以把你叫李神了,我看你这想法跟神一样,有的神还不一定有你这么高尚呢。听你的意思,你如果将来挣了大钱了,要接济铁李川人,这可是个惊天动地的事啊。既然你有这个么心愿,那我等着瞧啊,瞧你在挣了大钱的那个时候,是怎么干出这个惊天动地的事。我要有你这个心愿,我更应该干金融,这个来钱快啊。只要找几家可靠的用钱公司,一年赚个千儿八百万的,也容易啊,放的捷径不走,干嘛去干老牛拉车的事呢?”

    我说:“我对做资金心里确实没有概念,所以也没兴趣,还是稳打稳敲地干我的事吧。”

    郑三民见说不动我,就提出让我给他介绍两个股东,最好是油田的。说他发现油田人有素质,坑蒙拐骗的人少,他愿意与油田人打交道。我突然想起赵志涛喜欢干左手倒右手的事,喜欢轻巧挣钱,爱玩,跟郑三民有一拼,就说道:“好吧,我给你介绍一个人,这是我的同学,叫赵志涛,有个试油队,我们关系不错。你跟他谈谈,看他有没有这个意思。”

    郑三民说:“好啊,那天把你朋友叫到一块,我请你喝茅台,吃龙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