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大虞修行者 » 第一〇六章 朝官们的恩怨

第一〇六章 朝官们的恩怨

    此时大概上午八点半。

    不出高若飞他们昨晚的猜测,城里的巡防官兵出动了四五千人,由巡防使鲜于通统领,都尉江汪和白志勤带队指挥,分头并进,对归义坊和丰邑坊,还有他们周围的四五个街坊进行地毯式的排查搜捕。

    这几个街坊所属的县是泰合县,如今属于巡防使鲜于通的驻防区。江汪和白志勤则是鲜于通统领下的两个都尉,或者说千夫长。

    与此同时,巡防官兵的总头目金吾卫已下令,全城的巡防将士都留心自己所负责的区域,一发现可疑人员,立刻捉拿审问。

    当然,巡防的将士们也都知道,命令归命令,但云月城真的太大,里面有四五百万人口,大大小小的建筑,各种类型的场所,如同织网的大街小巷,都不计其数。而且其中的一些场所,比如寺庙等,还有王侯将相等贵族的宅邸、别墅,一般的官兵还不能进入,所以真正要想在这么复杂的环境下搜捕出几个劫匪来,真的不容易。

    所以除了江汪他们,其他的巡防官兵都只是遵从命令去提防留意而已,没人去挨家挨户,或者各个场所去排查。这个上午,巡防官兵中的主要发力者还是江汪和他的手下们。

    起初江汪带着他的一两千人马,围住了以上四五个坊里,挨家挨户地搜查。古代有个特点,就是官兵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所以他们办事不用担心会承担“扰民”的罪名,只要不搞得民怨沸腾,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不过,即便如此,四五个街坊的住户,每个有三四千,五个加起来有两万多住户,此外还有大大小小的各种酒肆、客店、茶楼、饭馆、作坊、店面,实际情况可以说要多复杂就有多复杂。

    比如,四五个官兵走到一家提供有住宿的酒肆前,正准备进去搜查时,酒肆的管事微微笑说

    :“这是廷尉庞冲庞大人的侄儿庞先生的店子,万一出了什么问题,庞先生和庞大人怪罪下来,咱们可担待不起!你们看,还要不要进去搜?”

    四五个官兵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有主意,跟着就离开了。

    又一队八九人的官兵走到挨着的一个茶楼和饭店跟前,楼店生意还行,里头挺热闹,正要搜查时,对方的管事说:

    “这几家都是赵先生的店子!赵先生的夫人魏大姐是京兆尹魏青山魏大人的姑姑,是国公爷魏定国老大人的妹妹!你们进去搜也可以,不过得把你们的住址和姓名留下,以免事后有需要了好找!”

    八九个官兵听完,扭头就走,半句多余的话都没说。

    再比如,一队官兵跟着他们的头儿走到一个气派的大宅院跟前,众人看时,左右一人愣头愣脑地问队长到:“要不要敲门进去看看?”

    队长就着高大的宅门上挂着的灯笼,道:“敲什么敲!你没看到灯笼上面写的是‘武’字么,而且这里又是崇义坊!说明什么?说明这是户部尚书武庚武大人的宅子,武庚的岳父是如今朝堂上的宰相,你还敢进去搜他的私宅?头上有几个脑袋!”这个队长知道武家住的是崇义坊。

    说完,众人也转身走过。

    还有四五官兵遇到的情况更特殊,他们走到了小街口的一家挺气派的旅店跟前,因为旅店是重点搜查对象,同时这个店子的管事又没说什么,所以这四五个官兵就进去挨个房间地搜了。

    搜了片刻,一个五十夫长带着几个人赶到楼下,听到里面官兵正楼上楼下地忙活,便急忙把其中一个叫了出来,道:“你们干什么?”

    这个小兵理直气壮地道:“奉命搜查啊!”五十夫长道:“你们知道这是谁的店子么?”

    小兵奇道:“不知道啊,谁的?”五十夫长道:“咱们这次的总头儿江汪江校尉的!还搜什么?你能保证江老大知道了不会有想法?”

    大水冲了龙王庙了……小兵一惊,急忙把里面的伙伴都叫了出来。

    搜查一般民宅的官兵也会碰到一些特殊情况,比如,主人不在家,房门锁着,因为不能把人家的房门破坏,那样会引起公愤的,所以不知道该不该进去;一家两家就算了,问题是这种情况还挺多,让人很烦。

    比如,一个看着不大的胡同和地块,进里一看才发现,里面挤着数十家人,不仅昏暗,而且通道狭窄复杂,看得了前面,看不了后面,除非有上百人同时把它包围住,否则几十个人进去,搜都搜不明白。

    比如,棚户区的住所容易藏贼,但里面歪歪斜斜、高低不齐、大大小小的屋子、空间,以及屋子和空间里的各种各样的用品、杂物,还有居住里面的成百上千的民众,看得搜查的官兵无不头大。

    因为要查找昨晚关、姚两家送出去的二十二大箱金银,所以需要翻箱倒柜。但真要全部去翻箱倒柜搜查,一个方圆半里的小片区,就足够耗费大半天的时间,而整个街坊,这样的片区可能有一二十个,哪有这么多的时间和人手去用?

    再比如,还有挨在一起的赌档、茶馆和青楼,里面不仅通道很复杂,而且进出的人员很多,再加上建筑的内部空间很复杂,几十个官兵同时进去都像走进了森林一样,感觉不到什么效果。

    就这么,江汪坐镇下的一二千官兵焦头烂额地忙了一上午,堪堪到中午,同时事先预定的街坊连一半都没查完,一个个就累得跟大热天里忙喘气的狗一样了。

    然后几乎所有的头目都跟江汪反应:这么盲目、大范围的搜查不是办法,人手完全不够用;防得了前面,防不了后面,顾了东边就顾不了西边!

    江汪的队伍中也有三五个修为达到了超凡中上品的高手,比如江汪自己的修为就超过贼头高若飞了,但贼人没有找到,高手派不上用场,厉害也没用。

    因为情况多困难大,所以一个上午过后,江汪就按兵不动了,然后把遇到的情况向金吾卫卫温禀报。

    卫温也没有责备什么,就让江汪先就地歇息,等待命令。卫温之所以这样,因为这是他们背着褚家采取的试探性行动,褚家显然想抓贼,但他们要考虑儿孙的安全,不敢直接去激怒绑匪。

    高若飞他们几个毛贼在势大高傲的褚家眼里根本不算什么,锁定位置的话,弄死高他们跟踩死地上的蚂蚁一样,但他们的儿孙却是必须考虑的。高若飞他们所有人的贱命都不值得两个褚家儿孙去偿付。

    所以褚家人在能够保证儿孙安全之前,还不赞同朝廷发动人马抓贼。

    因为这点,高若飞安排去褚家外面盯梢的人就没看到褚家人员跟巡防官兵大动静地接触。不过褚家大门外有各类人员进出,其中一些可能会是褚家人,但盯梢的人既不认识褚家的人,又不认识官府中的人员,所以看着进进出出的人,其实也搞不懂究竟什么情况。

    大概上午十点左右,高若飞就带着两个百花会的堂主回到他们在永昌坊的新窝里了。

    实际上回来的路上,高他们就发现巡防官兵的动作了,所以高他们也是哪里人多就走哪里。回到窝点后,发现江汪他们重点是在归义、丰邑、光德等几个街坊搜查,确实没有想到他们会藏在褚家和关家所在的这个坊市,而且感觉褚家人好像没有参与官兵的搜查,心里也就安稳了一点。

    跟高过来的两个堂主,因为不知道他们女老大跟高之间的对话,所以还不知道高在住址上面骗了他们老大。

    当然,高他们面对官兵的大规模行动,心里还是非常紧张的。回到窝点,众人简单商量几句,就准备开始动作。

    不过高他们这时的主动权,有大半已经转移到了百花会和女掌门的手中,所以也得等看她的指示。

    百花娘娘这时作了两方面的动作。第一是想办法、安排人手去把高若飞已默许的一百万钱财拿到玉楼去。

    这个问题,在巡防官兵有戒备并局部有大动作的情况下,对于高他们来说,是不容易办到的。但对于拥有一两万徒众且其表面身份五花八门的百花会来说,却是小菜一碟。

    所以高若飞他们惊奇的发现,在两个堂主(背后的操控人是孟玲玲和百花娘娘)的指使下,高他们的窝点先后走来了掏粪工、补鞋匠、卖柴火的农夫、还有赶马车的马夫,前前后后共十多个人,进院后把高拿出的一百万钱财分装成了更小的一二十箱钱财,然后伪装隐藏后分散挑走或者运走了。

    而这些进来的掏粪工、补鞋匠、农夫和马夫,高他们从表面上,完全看不出破绽,感觉他们就是货真价实的以上各类人,以至于高他们都看得傻眼了。

    要不是有两个堂主在一旁确认,高若飞真不敢相信,这些相貌打扮上灰头土脸、参差不齐的底层民众,他们竟然会是百花会这个大名鼎鼎的黑帮的人员。

    经历了这个事情,高也才真正在心里认识并相信了百花会和女老大的实力,真的到了高想象不到的情况,不是他所能对抗的。

    难怪会有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可能不是不能压,而是压起来真费劲,弄不好会两败俱伤。

    如此,一个上午下来,高的一百万钱财被百花娘娘于神不知鬼不觉之中以整化零地“消化”干净了。

    当然,这里面的小插曲也不可避免地上演了:女老大发现了高对她的谎话,并通过孟玲玲(今天跟高若飞通掌书的女子)责备、警告了高;高因为实力不如,心里无奈,只能忍着、憋着。这也成了他被对方说是“自作聪明”的一个窝囊事。

    不过女老大责备完后也暗暗惊奇,高竟然会想到藏身到对手很难猜想到的这个地方去,说明他确实有一些胆识!

    另一方面,也是女老大没有跟高若飞完全告知的她真正狠招。

    玉楼的隐秘堂房中,女老大又叫来了另外两个女长老,俩人五十来岁,可能是这个帮派里面年龄最大的了。

    俩人坐下后,女老大跟她俩讲到:“御史大夫这个位置原来是袁文贤,因为贪污渎职而被下属告发了,告发的这个下属没有什么实力,所以他背后真正的指使人是褚正元,当时的褚正元是刑部的左侍郎,他有这个权力,而袁文贤确实又有问题,所以褚正元他们一起发难后,袁文贤就被撤职了!”

    褚正元是褚少兄弟的爷爷,是现在的御史大夫,从一品。侍郎是六部各部门的副长官,正三品。

    女老大续道:“袁文贤下台一年后,被重新任命为水衡都尉,虽然只是四品,但他在御史台干了几年,有一些人手!”

    又道:“同时,褚正元和他的党羽,跟武家、庞家与卫家的人都有矛盾!”

    女老大所说的“庞家”是廷尉庞冲,廷尉是朝廷最高司法审判机构的主官,相当于后世的最高法院,官阶正二品;“卫家”是金吾卫卫温,是个正三品的武职。

    “去年年底,武庚想举荐他的同窗好友薛长恭为宗正寺卿。薛长恭是元帝朝的第三任吏部侍郎薛晃的儿子,据说薛晃跟武庚的父亲关系也好,武庚的岳父又是宰相,所以薛家算是武庚的人。

    宗正寺负责监督掌管皇族宗族事务,所以长官宗正寺卿的权力和作用都不小。

    但武庚提出来这个事情后,褚正元和他的人一起出来反对,说薛长恭一来三十五岁不到,声望不够,二来曾经对一个公主无礼,虽然不是特别严重的事情,但说明他为人处世不够稳重,不能胜任宗正寺卿的高位。薛长恭于是没能坐上这个职位。

    其实对公主无礼一事,是薛长恭年轻而且醉酒的情况下做出来的,也是很多年前的事了,薛长恭已经改过自新了。所以,宗正寺卿职位这个事情,说到底还是褚正元和他的人一起反对的结果。”

    “至于庞冲,他有个表弟叫林衡,本来是京城四大戍卫将领、城防将军之一。但今年二月份的时候,褚正元和他的人以纵容下属在兵房中饮酒、押妓为由,弹劾林衡。

    林衡最终被降职为十二城门卫中的一卫,是他原来的职位四大城防将领的属下,品阶也由正四品变成了从六品,相当于连降了三级。据说因为这个事,庞家和林家对褚正元和褚家一直有怨恨。”

    “卫温是金吾卫,也就是现今云月城巡防官兵的总头目,他直接听命于皇帝。前两年的时候,朝廷刑部尚书的位置空缺,刑部是六部之一,正二品,它的实际权力比金吾卫大不少。卫温想去做这个职位,据说为此走动了不少他结识的朝廷中同僚友人,据说还包括宰相范文希,花费了不少力气和钱财,让他们替他说话。”

    “但褚正元和他的人说,卫温在金吾卫的位置上才干了没满一年,而六部的长官要么是深厚的资历,要么是突出的才干,恰巧卫温在处理一些事件时,产生了争议。”

    “再者卫温迁任金吾卫前是镇守东北边疆的武将,对朝廷事务不是很熟悉,而刑部又是非常重要的部门,关系到整个大虞朝很多的重大案件与很多人的身家性命,让卫温这么轻率去升任,实在不合适。”

    “褚正元是御史台长官,他的职责是监察百官,牵制的是宰相的权力,虽然实际权力不如宰相,但说话很有分量,而且他说的也是事实,所以卫温的功夫就全部白费了,心里对褚正元也就有了怨气。”

    女老大于是道:“如果以上这几个跟褚家不和的朝廷大官,能够暗中联合起来,一起给褚家制造麻烦的话,那么褚家儿孙的这个事情就不会那么顺利了!”

    “尤其是金吾卫卫温,他是云月城四五万巡防将士的总头目,如果他不给褚家卖力,甚至网开一面,那么高若飞他们就能顺利得多,他们顺利我们也就能少一些麻烦和阻力!既要把钱搞到手,也要避免我们自己被朝廷盯上!”

    两个女长老,也相当于女老大的助理,她们跟随女老大好几年,知道女老大有比较神秘的来历背景,也知道她手眼通天,既对朝廷的事情关注,也有能力获取朝廷方面的信息。所以,两个女长老听了女老大的话,既不感觉特别惊讶,也不去怀疑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