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阴阳双骄 » 段氏绝技

段氏绝技

    出得店门,向路人打听了本地情况,便向郊外一座山神庙而去。此地乃云南中部小镇,各族百姓混居,外地人本不易被发现,但过于热闹,对修习武功不利。因此选郊外山神庙为上。行了约四五里路,远远望去,只见一座小庙座落小山丘之上。李崇隽发力急奔,不一会即至庙前。那山神庙似乎香火并不旺,门前石阶之上长有几棵青草,窗棂颇有浮尘,有几处窗格破损,庙顶横梁居然结了蛛网。李崇隽拾起两块石子,屈起食中二指,轻轻一弹,两扇板门登时被撞开。门一开,一股霉腐之味扑面而来,李崇隽轻轻一跃,退至一丈开外。过了顿饭工夫,李崇隽再次上前,庙内气息已清新了许多。行入庙内,只见满地杂物浮尘,房梁柱子均挂满蛛网,神像面目全非,看不清是何方神圣,又折了一臂,破旧不堪。李崇隽见此情形,便知此处久无人烟,虽然破败,却正是练功的好地方。他出外拔了大堆芦苇,束成一把简易扫帚,打扫一番,便寻了一处平整所在,开始翻阅《一阳指谱》。这大理段氏的一阳指法,乃武林中威名赫赫的绝技,当年北宋天下五绝之一的南帝段智兴,正是凭此绝技称雄一方。李崇隽看着指诀,心中存想,真气随之游走,自丹田升起,经手太阴肺经行至右手商阳穴,只觉一股潜力欲自指尖涌出。他以谱中指法虚空点出,气劲奔涌而出,正中八尺开外的铜香炉,当的一声发出脆响。他起身行去,拿起香炉一看,一个清晰的指印赫然于上,心中大喜,立即继续修炼。

    如此每日练功不缀,三个月后一阳指神功便大功告成,又转而修习六脉神剑。

    六脉神剑以一阳指为根基,以独门心法将指力化为剑气,按双手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冲、少泽六穴为名,以不同手指的特点辅以六套剑法。一阳指指法是以指力隔空点穴制敌,而六脉神剑则以剑气杀人,无论刺、削、斩、挑等均与真剑无异,却无形有质,威力无穷。此项神功须以深厚无比的内力为根基,无数高手终其一生亦无法修到这般境界,史上除了段氏先祖及保定帝继统者段誉练成之外,无一人尽数练成。如今李崇隽身兼九阳神功及易筋经神功,内力之深厚已堪比当年段誉,因而练此神功便无往不利,进境神速,短短一个月时间,已经使得圆转如意。为了庆祝再添神功,李崇隽使出六式剑法,在神庙前石牌之上刻下得谱过程,写毕,转身往西北方而去。

    一路西行,经过四个半月的艰苦旅程,进入XZ境内。青藏高原乃天下第三极,日照猛烈,空气稀薄,天气变幻莫测。外地人刚到当地,往往无法适应当地的极端气候地理环境,一病不起,甚至客死异乡。李崇隽天赋异禀,体质极强,又内功精深,是以踏上青藏高原并未感到任何不适,反而被当地壮丽的景色和清新的空气所吸引,流连忘返。他从当地人的口中了解到:本地山脉雄壮,延绵数万里,雄伟的山峰比比皆是。其中珠穆朗玛峰为第一高峰,被藏民称为“圣山”。李崇隽听罢,只觉胸中豪气不可抑制,决心登上这天下第一高峰,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魄。

    次日,李崇隽骑着乌云盖雪,策马高原之上。但凡游客前来,必定以当地特产牦牛作为运输工具。但乌云盖雪天生体格强健,适应能力极强,初入藏地之时尚有些微气喘乏力,数日之后竟行走如常。这日,一团黑影在茫茫高原上掠过,惊得兀鹰们四散而逃,牦牛们毫无知觉,只有藏羚羊能跟上它的步伐,看个究竟。一炷香时辰之后,李崇隽一个一骑行至珠峰脚下,只见雄奇壮观,高耸入云,实乃生平所仅见。李崇隽心中激动,直欲纵声长啸,但他知道在这等冰川之下,轻微响动都会引发大规模的雪崩,因此强忍内心激动,轻拍马背,让乌云盖雪先行离去。随后,他展开轻功,快速向峰顶奔去。珠峰直耸入云,寻常人只可在离地面约百丈之地活动;即使是当地藏民,也只可行至半山之处,采摘雪莲,从没有人越过山腰,更别说登上峰顶了。李崇隽凭借深厚内力,奔行如飞,初时奔马之速,后来体内九阳神功与易筋经神功逐渐激发,竟似足不点地,飘行而前。大约一个时辰之后,眼前浓雾尽散,猛烈的日光直射而下。李崇隽伸手搭了一个凉棚,一看之下,不禁欣喜若狂:峰顶就在百丈之外!当下加快脚步,身如离弦之箭,直射而前,弹指之间即至绝顶。双足立定,张目远眺,只见淡淡云气凝而不散,苍天竟似伸手可及,日光比平日里强烈许多,晃得人无法睁眼。珠峰峰顶终年积雪,奇寒彻骨,气候变化无常,时而风平浪静,时而狂风暴雪,实非常人所能适应。李崇隽此等当世绝顶高手,却对此毫不在乎,登顶之后,缓步而行,将峰顶各处游览一番。不知不觉已近黄昏,夕阳在这世界绝顶之上,显得分外艳丽多姿,金黄色的阳光给雪白的冰川镀上醉人之色。

    高原之地,空气极为稀薄,常人莫说行走,连呼吸亦自困难;李崇隽内力充沛深厚之极,到此高原之颠,却如获至宝,实乃修炼内功绝佳之处。当下寻得一块平整山石,拂去积雪,盘腿于上,闭目打座。行功一个周天之际,山下三里之外,忽然传来细微响动。不若寻常走兽,竟似有人在山间飞奔!李崇隽心道:“此时入夜已久,如此荒山野岭之地竟有人行,必不寻常。”但他艺高人胆大,并不如何在意,便继续闭目养神,待那人走近。只盏茶功夫,来人已至近前,在崇隽十步之外站定。稍顷,来人拱手道:“敢问兄台深夜在此,所为何事?”李崇隽缓缓睁开双目,只见来人长身玉立,面如冠玉,剑眉入鬓,目光如电,心中暗叹一声。答道:“在下游历至此,感觉此地颇为适宜练功,便就地修炼了。”来人眉毛一挑:“兄台定是高手,竟可在此绝地修炼?佩服佩服!”李崇隽道:“不敢当。兄台深夜登临绝顶,竟脸不红气不喘,且气息平稳如常,这‘高手’二字该送给兄台。”来人道:“你我素不相识,却在此荒无人烟之地深夜相遇,实是有缘,可否交个朋友?”李崇隽道:“阁下如此爽快,交友有何不可?在下李崇隽,河南洛阳人士,请问阁下高姓大名?”来人道:“原来阁下就是洛阳六合瑞狮?幸会幸会!在下杭州陈卓贤,见过李兄。”李崇隽身形不动,双足用力,身子由坐而立,拱手道:“久仰八荒神龙大名,如雷贯耳,今日一见果然闻名不如见面!”他露了这一手,陈卓贤心中佩服,却不禁技痒:“李兄名满天下,在下素来敬佩。如果能得李兄指点一二,陈某终生受用无穷,不知李兄能否赐教?”江湖中人,请对方赐教、指点,便是挑战的意思。李陈二人在江湖上齐名,素有“南陈北李”之誉,只是两人素未谋面,更谈不上有何恩怨。李崇隽性子豪迈洒脱,虽一直追求武学颠峰,却并不在意虚名;而陈卓贤自小心高气傲,幼年之时又遭遇巨变,家破人亡,虽为人正直,却对天下第一的名头相当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