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我的江山我说了算 » 第十三章:将旗插上

第十三章:将旗插上

    回到悬镜司的岱知霖,还心有余悸,喝了杯茶,压了压惊,立即叫来察按使官杰英吩咐道:“立即将那名单上的控制起来,同时彻查内部所有人员,凡与官员有关系者,抓;有身份来历不明者,抓。并在两日后在一同问斩。”

    官杰英一听,不惊反喜道:“终于等待这一天了,让那些平日视我们为病猫的那些人,看看我们虎爪的恐怖。”

    这一夜,悬镜司风潮涌动,京都大部分官员的大门都被悬镜司强行打开,一时间,有人心惶惶的,有幸灾乐祸的……。

    次日早朝,众多官员一看到岱知霖出现,便对岱知霖目露凶光,恶语相向。

    岱知霖一笑而过,不与计较,但他心里跟明镜似的,陛下这回可是要动真格了,看你们还能蹦多久。

    虽然岱知霖不知道为何陛下一改往日的优柔寡断的行事作风,突然就变得雷厉风行,但这是他愿意看到的,皇权越有威望,他的权利也就越大。

    果然,朝堂上,司马空一个眼神,便有御史司的一个官员站出要开口就要弹劾岱知霖,群臣私下议论纷纷,而岱知霖则嗤之以鼻。

    站在丞相上方的太子萧子东望着一脸淡定平静的文帝,隐隐有些不好的预感,他性格一向懦弱,生性多疑,但骨子里毕竟流淌着文帝的血脉,这一刻,太子忽然意识到了危机,于是担忧的的回头望了一眼那名官员。

    “来人,将这匹夫拉出殿外杖毙。”

    一道意外的旨意,令闹哄哄的朝堂大臣惊掉下巴,不等他们谏言,文帝脸色一变,阴沉道:“求情者,与之同罪。”

    殿上顿时鸦雀无声,只有那名官员被拖出去的求饶声。

    随着殿堂那一声声撕心裂肺的惨叫声停止,众人才发现自己后背衣裳早已湿透。

    “诸位爱卿,玄镜司是朕的耳目,日后谁敢在朕的耳目里掺沙子,扰乱了朕的心情,朕就诛他九族。”

    文帝直截了当的警告道,望着一群胆战心惊的朝臣,心里说不出的舒畅,身为一国之君,大权旁落,整整被这群大臣打压了十几年,他心里憋屈。

    随后,文帝又将目光聚集在太子身上,虽对太子不喜,但毕竟是自己的骨肉,可一想到大禹的未来,一旦这太子登基,大禹就有可能被皇后和司马丞相把持,文帝就心有不甘。

    文帝心里长叹一声,收回目光,目光重新变得凌厉,对着满朝大臣郑重的说道:“大禹是朕的大禹,要是哪一天大禹病入膏肓了,朕宁愿将其推倒,重新再来,也不愿让他苟喘一世。退朝!”

    直到岱知霖走出大殿,群臣才一片哗然,丞相司马空、太子、兵部尚书章化成、户部尚书谷年骁等其他六部尚书个个都阴沉着脸,面面相觑。

    他们都从彼此的目光中看出了文帝与以往不同了,而且文帝的最后一句话,给他们的信息量太大。

    几人回首望了一眼上方空荡荡的龙椅,便默默的走出大殿……。

    ……

    大禹王朝文帝二十二年,五月上旬。

    一辆马车缓缓驶入远安县管辖的群山峻岭中,后面还跟着两辆载满货物的马车,三辆马车紧紧的被十几匹商人装扮的护卫围着。

    狭窄的山路,蜿蜒崎岖,侧面就是万丈悬崖,一不留神,就是人仰马翻,尸骨无存。

    岱知霖和莫千里一左一右护在第一辆马车的两侧,两人都皱着眉头,心眼也提到嗓子口上,双眼不停的朝四周查看,感觉有数不清的眼睛在盯着他们。

    殊不知,四面的山上、丛林中已有数百人影,背后都披着树枝叶子,手持利刃,露出一双双眼睛,一直在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只等一声令下,他们就会冲杀下去。

    岱知霖和莫千里都查过远安县的资料,土地贫瘠,百姓常常食不果腹,加上远安县离西梁军控制的青州城只有两座大山相隔,山贼盗匪众多,几乎遍布各个山头。

    二人不明白文帝为何要隐秘的执意来远安县,凭他们这十几人,击溃来袭的小股山贼盗匪不难,一旦遇上百人以上的劫匪,那他们可就危险了。

    莫千里预感到文帝此行与自己兄长莫百里有关,那晚莫百里曾酒后失言说过他这十几年一直住在远安县,之后,莫千里一直想打听莫百里为何失踪了十几年,莫百里都闭口不答。

    当年,文帝以莫须有的罪名撤了莫百里御前侍卫统领的官职,之后便杳无音讯,而文帝则让他自己替代了兄长的官职。

    而此次莫百里突然回来,还秘密见了陛下,莫千里感觉当年的事有蹊跷,应该是与文帝有关,于是在之后的日子他就不在追问莫百里。

    德林已是大汗淋淋,小心翼翼的驾驶着马车,心里大呼要命,这么陡峭的山路,他一辈子都未见过。

    前几日他曾私下听文帝说远安县的发展不输于京都,他一度还不敢相信,今日一见,他就觉得文帝也被莫百里忽悠了。

    马车内,文帝体内的五脏六腑左右翻涌,异常的难受,脸色也变的有些苍白,看着坐在一旁的莫百里,稳如泰山,不禁有些怀疑。

    “百里兄,你说远安县十分繁华,可这里一条像样的官道都没有,除了山就是悬崖,你不会骗朕……骗我的吧。”文帝双手捂着肚子,难受的说道。

    说道这里,文帝又感到一阵惭愧,这远安县怎么说也是他治下的县城,没有官道,那也是他治理无法,他的过失。

    “陛……文兄,忍忍,过了这山路,就不一样了,当初老县令也是执意要修路,但都被少主挡下了,”

    “这又为何?”

    “少主说,这四面环山,就是最好的天然屏障,一旦把周围的山路都修好,青州城的西凉军必有所察觉,也会引起李帅的主意,到时远安县定会变成军事重镇,那百姓又要重新生活在水生火热中了。”

    闻言,文帝陷入沉思,不一会儿,毫不吝啬的赞许道:“好计谋,不费一兵一卒,挡下数万兵马前进的步伐,北儿,我倒是越来越期待与他一见了。”

    “不过,这崇山峻岭的,最容易成为盗匪的……。”

    “哎呀,不好,忘记少主的交代了,文兄,稍等片刻。”不等文帝说完,莫百里才知道自己犯了一个致命错误,急忙从怀里取出一块布,当着文帝的面打开,布上中央绣着两把交叉得利剑,利剑四周则绣着四大神兽。

    文帝正要好奇的询问,就见莫百里打开车门,朝莫千里喊道:“千里,找根竹子,将这面旗插在后面的马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