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关河仙志 » 第五十三章 玉林寺

第五十三章 玉林寺

    永昭元年,正月初五。

    风雪漫天,山寒水冷。

    北阳县近郊有一座小山,名为当阳山,上有一寺,名为玉林。

    远近闻名,香火鼎盛。

    自神佛寂灭之后,半山处的道观多已衰败,只剩了山顶的道门。

    同样是半山处的佛门寺庙庵斋不仅没受影响,反倒香火鼎盛,代代世祖都功德圆满,道行齐天,只是涅槃无路,最后仍是归入轮回。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玉林寺外山路上,雪染青丝,一袭白袍缓缓拾阶而上。若不是其袍服下摆处绣有翠绿柳叶,恐怕真难以看出有人在那里。

    在北阳县城中呆了几天,每日去各处用各种办法查探那些孩子的修行资质,到最后仍是没发现一个先天资质极佳的。

    其实主要是去各处游玩,看看和自己家乡那边有啥不一样的东西,新奇物件,特色吃食,独特风俗都成,寻找弟子则是捎带的。

    弟子没找着,钱倒是花了不少,不过自己现在还真不缺钱,也便没多在意。至于城中孩子是否有没查探过的,也根本不在意。

    山上收徒,首重缘分,既然没遇到自己,那证明就是没缘分,强求不得。

    大雪封山,路上只有一行浅浅的脚印。

    鸟宿林间树,轻敲山上门。

    一位光头小沙弥开了门,拄着扫帚,望着门外浑身雪白的年轻人,似是在询问对方来意。

    “在下张台柳,见过小师父。来此求见神秀大师,小师父可否为在下引荐一二”张小宝双手和十,弯腰行礼道。

    山上道门,神灭之后就逐渐不讲这些古老礼节了,都是入乡随俗。

    见了江湖人抱拳,见了儒生作揖,见了佛门合十,见了自己人随便,打不打稽首都无所谓。

    “师父还在殿内传经,施主可先在客堂稍事歇息,待课业结束,小僧便带施主去见师父”

    道了声谢,进了门。那位小沙弥便欲领着年轻人,带他去客堂歇息,怎料年轻人开口拒绝,说自己可以在这里帮忙扫雪,到时直接带自己去见大师就成。

    小沙弥也没有强求,有人帮自己扫雪,开心还来不及,干嘛拒绝人家的好意。朝年轻人道了声谢,去一旁的杂务堂抱了把扫帚给那年轻人。

    那人接过扫帚,道了声谢便真的开始在院里扫雪。看样子,还真不是个两手不沾阳春水的富家公子哥。

    雪越下越大,刚扫过的地面很快便又积上了一层新雪。

    小沙弥心中有些抱怨,师父干嘛等雪停了再让自己来扫,便下边扫,到最后还不是白扫。

    张小宝没去想这件事,脑子里一直在考虑关于修炼神念,精进符箓之术一事。想着待会该怎么询问此事,怎样说大师才不会误解自己的意思。

    有些事做了,看结果好像和没做一样,那这件事就真是白做了吗。

    约莫半个时辰后,从殿内走出数位年龄大小不一的和尚,看来是课业结束了。

    小沙弥过来喊年轻人随自己进殿去见师父,扫帚则都递给了前来接替此事的和尚。

    殿内陈设简单,与山门那件传功房并无太大差别,地上是数十个蒲团,那位神秀大师坐在最前方的一处蒲团上。

    大师身后的台子上供奉有一尊金身佛像,但是胸前同样也无卍字印,看塑像面容也不是山河关当日那位佛门世祖,想来应该是上一代佛门大祖。

    张小宝行了一礼,盘腿坐在大师面前的蒲团上。小沙弥引荐一番后便告辞离去,大殿之内只剩下了坐着的两人。

    “施主不远千里来此,不知所为何事”大师一脸和蔼笑着出声问道。

    “在下来自北山府高玄山,不知神秀大师可懂符箓之术”

    “高玄山自然听闻,符箓之术也略懂一二,施主既修道法,何问僧人”

    “佛本是道,仙亦是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符箓之术,所耗神念非常,在下来此欲求神念修炼之法,不知大师可否指点一二”

    对面的大师笑着点了点头,并未觉着这话有些冒犯佛门,开口道:“神念修炼一法是为内在法,莫向外求,明自心自性,念头通达,自得智慧果”

    张小宝一脸尴尬,一头雾水。自己先前还怕大师误解自己的意思,现在倒好,大师知道自己说了啥,但是大师说了啥自己一句都听不懂。只得出声再此讨教:

    “在下愚笨,不知大师所言是为何意,可否通俗一些,明言一二”

    光头和尚笑的更开心了,一手拂须道:“道门弟子何时如此愚笨了,离山下太远果然不好。不明人意,何求天意”

    张小宝这句算是听懂了,知道是在说自己脑子不好使,在山上待傻了,连人话都听不懂,还修个屁的仙。

    神色依旧尴尬,但也没出声维护自家山门的名誉,既是不敢,也是觉得大师说的确实有道理,是离山下太远了。至于说自己愚笨,自己之前不都承认了,也没必要反驳。

    大师顿了顿,收了笑意开口道:“道法,术法,乃至佛法皆是外在法,唯有心法是为内在法。你可知天下谁人最精此法”

    “可是儒生”

    “善哉,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天下最得人心者,儒生是也。以人心,感天心,人心即是天心,天人合一,圣人是也”

    张小宝有些听懂了,大师的意思是不用刻意修练神念,只要通了人心,便是与天同心,自然就不用担心画出来的符箓天地不闻不问了。

    只是这东西听着还是玄乎,之前老天爷放自己下山估计还真是一时心软,下山之后自己试了试符箓的效果,没变化,以前啥样现在还是啥样。合着根本不是认可了自己,而是看不惯自己天天念叨。

    当然也有可能是自己真看错了老赵,就是他故意放自己下山的,但到底是什么原因,现在都不重要了,自己也懒得去考虑那么多。

    “此事当如何做”

    “凡事多看,多想。再看,再想。不看,不想”

    字越少,意思越大。张小宝自然听懂了其中意思,只是并不确定自己想的对不对,正要阐述一番询问看看自己理解是否偏颇,那位大师抢先一步,站起身开口道:

    “时候不早了,贫僧困意上身,先行去休息了,施主若无他事便可离开了,本寺无法膳宿,还望施主见谅”

    张小宝也站起身,道谢一番后告辞离去,并未觉得大师这般行事有什么不妥。

    行至殿门,后方又传来那位大师的声音:

    “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转身欲谢,只闻其声,不见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