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梦斗康麻子 » 第37章 这个县令不好当

第37章 这个县令不好当

    这封任命书的到来,直接把我给整蒙了。

    从格式,从措辞以及送信的人来看,这封任命书应该是真的。

    虽然这封任命书的到来有点无厘头,但是却非常符合我们现在这个官场的一贯作风。

    那就是踩你要踩不下去的话,那就捧你,把你捧的高高的,最后捧杀你!

    这只黑手先是打发我打到了前线,我打赢了,立功跑回来之后,又把手伸向了我的岳父的厂子。

    又失败之后,现在这只黑手直接阻拦我去参加举人考试,而且用的这种方法还是明招。

    这种阳谋你还真没法对付,这份任命书直接让我去当县令。

    一个虚岁年满15岁的县令,周岁14,不能说历史上没有,但是也很罕见了。

    这明明是害我不能去参加举人的考试,影响我进步,可却是以一张任命书的形式送来的。

    确实,一个秀才能直接被任命成县令,那也是修了八辈子的福分了,你说我敢拒绝了吗?

    我非常的奇怪,一个县令的职位应该是相当的紧缺的,他是用什么方法把我一个小小的秀才推到县令的位置上去的?

    任命书上有郑王爷的签字,还有延平王的章,你想拒绝是有几个意思?想试试延平王会不会礼贤下士吗?

    这任名书写的还很清楚,要求我四个月之内上任,这叫明摆着让我没法参加举人考试。

    策划这事的人非常的高明,你去不去?你要不去那就抗旨不遵,你要去了就没法参加举人考试。

    你要想考两年之后再来,就一个任命书就得推迟两年。

    时间也卡的非常准,让我没法参加完考试再去赴任,而我任职的地点距离也非常合适。

    让我没法先到所在的县赴任,也就是报道,然后再赶回来参加考试。

    现在的政策是,你任职之后是可以请假参加举人考试的,相当于在职研究生之类的。

    而他这个时间和距离,就让我没法钻这个空子,除非我能够跑到地方之后一天都不耽误,直接能把假请下来。

    然后再掉个头跑回南京,中间只要稍微耽误一两天,我就跑不回来了,何况我要想请假,那得打报告,光是等这个报告批下来的时间就得误三春了。

    为了不让我当举人,也是确实够下本的了,想运作一个秀才当个县令,哪怕是偏远地区的县令所需要的成本也是很高的。

    更别提这些细节的问题了,上任的时间卡的这么准,我不相信他们是没有一点鬼的。

    为了我岳父的这点产业,至于吗?

    当然,等我的媳妇儿给我算了算账之后,我发现相比较他们的收益来讲,这点成本根本就不算什么。

    这问题也怪我,是我弄了几台水利的锻造锤。让铁厂的生产效率翻倍的上升,利润率那更是翻倍的往上涨。

    如果刚开始的利润只是让那些人眼馋而已,现在的利润已经让那群人眼冒红光了。

    每个月轻轻松松的就能生产300多根的火枪枪管,质量还很高。人员的数量还没增加多少?

    只要军方的订单不断,这就是一个聚宝盆,每个月按时流淌出白花花银子的聚宝盆。

    就算是没有军方订单,这么大的产量也足够赚钱了。

    知道是这种结果,我都有点后悔拿出了那么多的新技术,在高炉里面放上一些小块的石灰石。

    这种方法一下子让铁矿石的出铁率提高了很多。

    每个月开采的铁矿石的数量不变,但是生产出来的生铁和熟铁的数量就提升了将近一倍。

    当然,还包括我改进的水力鼓风机的结构,搬运货物用的滑轮的组,等等,很多项技术改进。

    如果没有这些新技术的话,这个铁厂的生产效率没那么高,还不至于让他们这么着急的下手。

    现在好了,他们宁可投入相当大的成本,给我运作了一个县令的位置,也要把我赶出南京,不让我参加举人的考试。

    在我准备赴任的这个过程当中,我的岳父也通过关系调查了清楚了,我去当的这个县令并不是美差,而是一个危险的差事。

    首先我要去的这个地方离南京非常远,是靠近广西和广东边界的一个县。

    按理说他应该归广东管,但是现在他被延平王府的势力占领了。

    所以广东的尚可喜管不着他,广东这个省可以说势力错综复杂。

    广东的东部是被延平王府的势力控制着,而西部的一小部分也算是被郑王爷控制。

    但是从陆地看,广东中间部分广州和珠江口附近还是归郑可喜控制。

    从地图上看,广东西部挨着广西的孤零零的几个县城,是挂着延平王的旗帜,而且从地理上看,还不是连成一片的。

    而我要去的这个县,周小欢在电脑上用腾讯地图查询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同样的地名。

    只知道那个位置,距离现在的高州市不远,但是不论是从腾讯地图上,还是我岳父找来的广东,广西地图上看,这个石鼓县城好像是块飞地。

    但是也不能完全算是飞地,和海南岛控制的雷州半岛似乎还有一些陆地连接。

    我和我的老婆紧张的准备出远门的各种设备物资,而我的岳父则开动他的关系,调查官场上的事情。

    最终也没查清楚直接对我们下黑手的到底是哪位大佬,或哪几位?只是查明白了,我要去的这个石鼓县到底是怎么回事?

    说起来,这个石鼓县的历史很有意思,当年于将军在广西地区收拾吴三桂的时候,把广东的清朝官员们吓得够呛。

    距离雷州半岛不远的这个石鼓县城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因为从雷州半岛出发,只需要一天的时间就可以杀到县城。而尚可喜已经对于家军的战斗力有有了深刻的认识。

    他只在这个县城安排了500名战斗力堪忧的老弱清兵,明眼人都看出来尚可喜根本就没有打算坚守这个县城。

    而深感自己小命不保的县令大人思想开始活跃了起来,

    以身殉职是他不乐意的,但是兵临城下之后再投降,好像也不是什么太好的选择。

    按照清朝的规矩,当官都要到外地当官,还不让带家眷,如果你敢投降了,那么就会牵连老家的家眷。

    为什么很多清朝的官员被攻破城市之后会上吊自杀呢?不是他们对大清的皇帝多么忠心。

    他们就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妻儿的性命,不得已,只能自己先死了,至少能在清朝这边换一个忠烈的名头,老家的妻儿能好过点。

    但是投降和反正是两个概念,而且处理的方法也不一样。

    投降是兵临城下被逼无奈,实在没办法了,才投降。

    这个时候你就算是想通知家里人,赶紧逃命也来不及了。

    而反正,也就是起义,则是自己去联络,主动的去投降,时间上就相对来说有一定的自主权了。

    可以在自己动手之前,提前把自己的妻儿老小都安排好,等清朝得到消息,秋后算账的时候就早找不着人了。

    打定主意的时候,县令就开始行动,偷偷的安排人去给老婆孩子报信,还派聪明伶俐的亲信去送投降书。

    但是送信的亲信碰到了很大的问题,信送上去了,可是找不着做主的。

    从距离上看从广东的西部,直接跑到海南的海口这个距离是最近的。

    而HK市有于万年将军驻扎在那里,而广东和广西的清军最怕的就是于万年将军的队伍。

    所以投降要找于万年将军,可是于万年将军正在广西前线指挥部队和吴三桂的部队打的热闹。

    通过县令的投降书送上去,根本就不知道送到哪去了?

    苦等消息的这位信使都快要疯了,石鼓县的县令不断的派人送信催问结果,可是于将军的将军府就是不给回信。

    当然,并不是有人故意刁难,而是这种事情确实得于将军拍板,可是于将军在广西,每天处理军务都忙不过来,根本就顾不上处理这种小事情。

    有可能从后方送的信都顾不上看。

    最后逼急了的石鼓县县令,直接让他的先是去找于将军的上级,就是郑王爷。

    别看海南离南京距离很远,但是人员和货物的流通非常的频繁,而且当时的郑成功很好找。

    这位心急火燎的信使先生坐了一艘前往南京的货船,很快就找到了延平王府,把求降信送到了郑成功的脸前。

    郑王爷对这个送过来的地盘非常的喜欢,他现在正在进行对广东东部地区的攻略。

    一个现成的地盘,直接就送到他的嘴边,能不咬吗?

    可是,中间又牵扯到有一个雷州半岛,实际控制雷州半岛的又是于将军。

    而于将军和延平王府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很微妙的,名义上是听从延平王府的调遣。

    甚至海南地区官员的任命于将军从来不过问,还有每年交的赋税,该交的利润等等都按时的上交到南京。

    但是你也别想调动于将军手下的一个兵,如果有什么军事行动,必须得用商量的口气。

    而且你也别想把海南岛上的队伍调出来,也就是打打配合,还能听你的。

    比如延平王府要对广东地区进行攻击,于是就跟于将军商量,希望他在广东的西部地区做出点动作来,吸引一下尚可喜的注意力,分散一下他的兵力。

    于将军看到延平王府的公文之后,并没有完全听令,采用的方法就是只把广西沿海地区给占领了。

    把吴三桂打的哭爹喊娘,而广东的尚可喜,那也是担惊受怕,因为打仗的地方离广东都非常近,稍微改个方向,就直接杀到广东境内了。

    这也算是服从了郑成功的军令,但是和郑成功的期望有很大的差距。

    郑成功想的很美,他希望海南的部队直接从雷州半岛向广州方向攻击,然后尚可喜的部队就全去抵挡于将军的部队了。

    他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在广东的东部攻城掠地,占下实际的地盘。

    于将军这么一搞,确实把尚可喜的很多的兵力分散到了广东的西部地区,甚至他的海军直接跑出珠江口,在雷州半岛和广州之间游弋。

    生怕于将军玩个声东击西,直接通过船只把部队运到广州附近来个黑虎掏心。

    但是因为没打起来,广东东边的人马并没有调空。郑王爷打起来还是比较吃力。

    于家军的威名已经被神化了,因为他们在江苏和山东打的太凶猛了,野战没有哪支部队能扛得住他们的进攻?

    攻城就更狂野,连云梯都不带,就像现在的特种兵级别的山地步兵,拿着根绳子前面挂个钩子,甩到城墙上,拉着绳子就直接爬上城墙了。

    至于什么滚木雷石,在几百只威力巨大的火枪面前没人敢往城下扔东西。

    只要往起一站,十几支火枪就打过来,就算没打中你人,溅起来的城砖上的碎块也能让头破血流。

    更何况还有火炮,据我的了解,于家军把步炮协同作战已经玩火了。

    先用射程远的火炮轰,然后掩护射程近的小火炮抵近射击,炮火还没停,步兵就已经端着盾牌走到城墙底下了。

    然后就是火枪弓箭压制城头,那些善于攀爬的广西兵往城墙上爬,基本一截城墙不用攻击第二次。

    没听说过哪个城市顶得住于家军的进攻,动作太快,火力太猛,往往指挥官们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呢?人已经杀到城头了。

    简单的讲就是乱拳打死老师傅,一点儿感情都不酝酿,一点前戏都没有,直接硬上,一把到底,也不等城里的指挥官调兵遣将,直接用连续不断的炮火火枪把城头的火力压制住。

    同时,迅速的靠近城墙然后上墙。因为不用携带云梯这类的登城的工具,所以部队的前进速度相当的快。

    往往城市当中的军事指挥官,还没来得及登上城墙观察一下敌人,敌人就已经在城墙上追砍他的士兵了。

    就算你城市的有充足的兵力,但问题是你还没等调上城头,城墙已经失守了。

    等把全套装备拿到手了。于家军的士兵组成一个十人的战队,几十个人都打不过人家。

    万幸是这么优秀的士兵,也是不容易训练出来的。

    兵力不足的情况下,老于将军和小于将军都没有去占领太多地盘的欲望。

    但是尚可喜不敢掉以轻心,即使广州东部的局势很紧张,但是仍然保留了足够多的兵力来防备海南方向。

    现在一个广东西边的县城要投降,这可是大好事,只要这个县城的旗帜一换,尚可喜就得出兵。

    而这个地盘已经是大明的了,于将军不管从哪个角度上讲,都得派兵去救援。

    只要双方一打起来,那规模就没法控制了,腹背受敌的尚可喜,那就可怜了。

    只要能分散一些尚可喜的注意力,广东东部的这些战斗就可以顺利一些。

    郑成功非常迅速的派出了特使,还给于将军发了一个非常正式的公函。

    主要的意思就是这块地盘是咱们的了,赶紧派兵去接收。

    从延平王府发过来的公函,于将军还是能够很快就看到的,毕竟是上级来的信,总要先拆吧。

    等到郑王爷安排的特使跑到石鼓县,和这位石鼓县的县令敲定了投降之后的待遇等等一系列问题。

    于将军派出的200名士兵也来到了石鼓县,有了底气的石鼓县县令,直接把大清的旗帜扔到了一边,把日月旗给挂起来了。

    尚可喜虽然对这个县的得失并不在意,但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还是派出了1000人的部队。

    在石鼓县的城墙外面武装游行了两天之后,迅速的就跑掉了。

    不跑不行啊!那200名于将军的部队,从城门里出来,齐齐刷刷的向着这一群清军杀过来。

    那些指挥官一看,这就不是普通的部队,是于将军训练出来的第二支戚家军。

    还没到接触,连军官带士兵的胆气都散了,然后就是一个集体的向后转,然后撒丫子就跑。

    事情到这里还是挺正常的,然后就是投降的石鼓县的县令受到了重用,直接去南京升官发财去了。

    石鼓县的县令这个位置就算空缺下来了,但是接任这个县令位置的人选就麻烦了。

    那个时候,刚刚推行科举考试没多少年,新上任的举人没有几个,而那些投诚过来的清朝方面的官员又不敢放到前线的位置。

    万一这些墙头草受到压力之后,又给投诚回去怎么办?靠近清军控制区受到的诱惑和压力就比较大。

    所以这个石鼓县的县令的位置就默认成为了秀才的优选。

    而且一个县的官员的职位挺多的,少说能安排三五个秀才。

    而且在靠近抗清前线的区域,当官比较容易升职,哪些自觉考举人比较痛苦的秀才,就开始竞争这个石鼓县的编制。

    开始还挺正常的,第一任石鼓县的县令和第二任的石鼓县的县令都得到了提升。在石鼓县任职的县丞、主簿,兵曹也很快就得到了提拔重用。

    但是在五年前,事情出现了变化。

    这五年的时间里面一共更换了四回县领导班子。

    岳父通过关系找到了关于这个县的一些驿报,虽然写的不太详细,但是能够看的出来,这个县城被攻击了好多次。

    有一次是县衙里面的所有的官员一块团灭了。

    还有一个县令和两个主簿在城墙上被流矢击中,死于非命。

    一个县令因为不战而逃被砍头,还有一个县令在赴任的途中被强盗杀死。

    算起来五年的时间里面一共死了四个县令,三个主簿,其他的小官员死了得有两三轮。

    所以现在石鼓县的领导班子是空的。

    我觉得非常奇怪,于将军的队伍不是控制的那个地区,为什么还会发生县城县令被杀死的事情。

    这个玩意儿就在文件当中没有体现了,但是通过消息灵通人士还是打听到了一些。

    简单的说,就是有一任延平王府任命的县令,或者是县丞把于将军给得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