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华老汉的明末变形记 » 010016 生意开张(新修改)

010016 生意开张(新修改)

    转眼到了夏天,天热的一塌糊涂。

    断断续续下了几场雨,热的更像蒸笼了。

    华继明穿着改造过的短裤衩和棉布背心,还是想起要是有空调得多好,再有那冰凉的冰激凌就更爽了。

    可现在也只能是想想而已。他又跑到光慈寺,请玄悲主持给剃了头发,还是光着头舒服,看见那些人盘在头上的头发,他都感到热。

    现在除了华三麻子、华掌柜外,华秃子、华秃驴的外号才用的最多。

    在北京经商的承国也回信了,京城的布匹需求量很大。现在淞江的布卖的比较贵,一般的老百姓买的都是周边农户所织的布。要是有更宽更细密的布,肯定好卖。这让华继明信心更足了。

    纺织工坊在华继明改造过后,一直顺畅地运转着。提心吊胆过了些日子,在巡检司的帮助下,倒也没出什么大意外。有些陌生人也不敢靠的太近,不知是来窥探机器的,还是要做什么的。

    听说朝廷已经安排卢象升总理东南剿匪事宜,洪承畴到陕西去处理农民叛军。

    下了几场暴雨,引得沂河差点发大水。

    工坊开业已有两个半月,布匹卖的不错。工人们领到工钱,家里人也非常高兴。累点是累点,但日子确实好过了一些。

    工人们高兴了,但华继明却不轻松,各种牛鬼蛇神都上门了。

    有来收税的,有来募捐的。

    还有一群仕子来抗议,说是工坊断了很多农村织户的生路。非要砸毁机器。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的出现,必定会对现有的利益相关者产生影响,这实在是没办法的事。

    要不是巡检司的人赶到,驱走仕子,华继明还真不好处理。

    作为商人,一点地位都没有。

    华继明看到手头宽裕起来,准备招一批护卫,还是要有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武装力量更保险。至少先把自己保护起来,现在他都不敢出村,恐怕有人把自己绑架了。

    现在身份不同了,要注意一点。他就是这样胆小!没办法,天生的。敢去主动攻击陈家五虎,那是实在没办法。要是换成现在的身份,他才不去冒险呢。人的本性很难改变。

    现在这日子好过了,老毛病又犯了。就想这样一直过下去。

    可他知道这天下的走势。之所以能有现在的局面,关键是山东这地方还不错,这个年头的天灾还不严重。要是重生在河南或陕西,估计就要另一个活法了。

    现在除了织布,还有一项新产品,制笔。蘸墨水的钢笔使用起来比较方便,很多商铺都需要,用来记账比较好。写的字小,不占地方,省了不少纸。沂州记账笔也算是打出了名声,就是有自己的品牌影响力了。

    读书的仕子自然是看不上的。考秀才、举人还是要用毛笔,但经商的却不管这些。虽然只是几厘钱的小生意,但量大啊!

    经运河,已经扩散到北面的临清、天津,南面也扩散到徐州一带。还有商人慕名而来,批发转卖。

    王铁匠已经担任独立出来的手工部掌柜,主要负责技术的开发。手底下除了铁匠外,还有一些华继明自己培养的工人,王岳行、华传林、李思对技术更敏感,华继明就安排他们跟着两个大匠忙活去。华继明有什么新想法,就安排他们几个去设计、开发。

    华继明还会单独给他们几个讲讲物理、化学的小知识。只是他懂的也不多,能教给这些人的东西也有限。无论在哪个时代,看来还是理工科人才更有价值。

    华继明还请了一个在染布坊干过的伙计,带着几个人研究染布技术。光卖白布不行,还是染了之后,更能卖上价格。

    各种乱七八糟的事,各种难题,在华继明设计的体系下,都能解决。就算不好解决,每隔五天的例会,大家齐心协力,也能商量着办了。

    承乡回来了!

    这一天华继明正思索着怎么把布卖到京城的时候,听到外面的叫喊声。

    “兄弟,你可回来了。售卖的事,终于有人来接了。”华承书拽着承乡的手,“快来看看。”

    华承乡十分吃惊地看着眼前的景象。

    自己走之前还十分简陋的工坊,现在规模扩大了很多,干活的工人更是快有六十多了。

    “哎呀!不敢相信啊!”承乡张大了嘴巴。

    “城乡!快来。”华继明招呼着。

    “二大爷!您老还好吧?”承乡向华继明拱拱手。

    “都好都好!回家看过你爹了吗?”

    “看过了。我爹让我赶紧过来看看。”

    “这一趟收获怎么样?”

    “东西都在工坊里。大爷您老去看看?”

    “好!一起去。”

    一行人往工坊走去。

    华继明把周边一些宅子买下来,又起了一座烧砖的窑,用烧出的红砖重新盖了一个大的工坊。还给工人建了宿舍,让离家远的工人住了进来,节省时间。

    “这是钢锭!”华承乡雇了一辆大车才把这些东西拉回来,“没找大爷您说的《农政全书》,不过把徐大人写的其他书我都买回来了。您看?”

    华继明看着面前的一堆书,随手拿起几本看看书名。什么《甘薯疏》、《吉贝疏》、《种棉花法》、《代园种竹图说》等,还有王祯的《农书》。

    “不错不错,这些也行。”华继明翻了翻,里面确实有不少机器的图画,“那番薯找到了吗?”

    “找到了!”华承乡一指放在角落的木桶,“在那里面呢。”

    华继明走过去一看,几株绿油油的红薯苗正在桶里栽着呢!

    “太棒了!”华继明拍手大喜,“花了不少钱吧?到承耕那里,全还给你,利息也算上。”

    “大爷您太客气了。”华承乡也客气了一下,“卖我番薯苗的人说,这东西好养活,就是在北方冬天不好贮存,苗留不下。”

    “没事!我有办法!”华继明知道是红薯冬天贮存的难题,“冬天挖地窖存着就行。”

    他还记得小时候爷爷冬天带他到地窖里往外捡地瓜的场景。地窖外面用土盖着,他爷爷把地窖门上的土扒开,再打开地窖的门,过一会让氧气进入到地窖里。然后利用他身体瘦小的优势,把他放下去。他把地瓜捡到用绳子拴着的篮子里,等他装满了,他爷爷在上面就把篮子提上去。

    于是华继明就安排承书把这番薯,一份留在家里种下,一份送到牛家村,找他岳父,告诉这东西怎么栽种,还有一份送给华继正。承书先记住父亲的吩咐,等一会再去安排。

    “承乡,你回来了,布匹售卖,还有记账笔售卖的事,就都交给你了!”华继明很满意华承乡做生意的能力。

    “记账笔?是这个吗?”华承乡从怀里掏出包着的一支蘸水的钢笔。

    “对啊?谁送你的?”

    “是我在路上看着好用,买的!”华承乡有些不可思议,这原来是自己家产的,“还有好几支呢。我看着好用,就多买了一些。”

    大家哈哈大笑起来,这也太有意思了。这算什么事?大家都十分开心,只有华承乡不知道是高兴还是无奈,估计这几天大家都会记住他华承乡在路上买了不少自己家的产品。

    “承书,你给承乡说说咱们产品销售的情况。”

    华氏商行的布匹现在主要是走运河,往周边,还有往北方卖,现在已经卖到了临清、济南、天津等地,京城还暂时顾不上。

    卖是好卖,但麻烦实在太多。

    运河上关卡如林,过一关就要交一回税。布匹这东西,各个地方都家家织布。交税太多了就卖不上价了。现在卖到天津的布,就赚不了几个钱。再往京城去,那交的税就更多了,就算你布好一些,但基本上就不挣钱了。

    还有就是路上不太平,各处水匪路霸,数不胜数。官府虽说也大力打击水匪,沿运河的一些士绅也凑钱剿匪,保一地平安。但总不能天天看着,总会有顾不上的时候,这两个月来,就被抢了三次,损失不小。

    “城乡你走的地方多,淞江的布往北卖,有这么多道关卡,是怎么赚钱的?”华承书问到。

    “他们有不少是官宦人家,他们走的时候,能免税。”承乡思考了一下,回答着堂哥的疑惑。

    “那咱们是没有这个机会了。”华承书有些失望。

    “承安哥是举人,就说是他家的能免税不?”华承耕出了个主意。

    “恐怕也难。举人那么多,能管用不?”华承乡也拿不准。

    华继明对这个主意不太感兴趣。这么多天,那个地主堂哥老派刘管家找自己,问能不能入股,都被他给搪塞过去。现在主动去找他,还不被乘机多要一些股份?或者干脆给吞了。

    “有没有走海路的?”华继明想着那才是一条生财之道。

    “有!”华承乡肯定地说,“有从淞江走海路经登州,直到天津,再走运河到通州,就城。还有船直接跑日本的。”

    “其实,咱们也可以走海路。”华继明想了想说,“咱们离海不是也挺近的?”

    “对!往东去,有个青口,那里产盐,也是个港口,有船能出海。”华承乡眼前一亮。

    “那就定了,咱们走海路到天津、京城。”华继明下了决心,“承乡,你先歇几天,也多与承书聊聊,等你们交接好工作。咱们一起去海边看看。”

    华继明其实更想想看看现在的盐场。

    做出决策之后,承乡与承书兄弟两人就开始交接工作。承书把前面时间销售的详细情况,经常联系的商家,还有在销售的过程中碰见的各种问题,都给承乡说了。华承乡结合自己在南方的经历,与承书交流了很多。都感慨生意难做。

    说起来就是不太友好,商人地位太低,营商环境极差。

    周边的村民看他们虽然富起来了,但大多看不起。士农工商,排在最后。一些差役老是上门勒索,甚至敲诈。

    在沂州有个衙门的人老是到华氏那里捣乱,也不知是受了哪家商铺的指使。就算华氏给钱也没能免灾。

    只是后来这衙役再了没见了人影才躲过这麻烦。当然只有华承书知道那衙役去哪了,因为就是他给送走的嘛。这事当然不能对华承乡说。

    这也看出来,商人之间竞争有多么激烈。他们华氏商行在沂州卖布之后,除了这种骚扰,还就是很多商户联合起来,针对他们打起了价格战。只是没想到华氏商行的成本要比他们收取农户织布成本更低,质量也好,没法打败华氏而已。

    “大爷,咱们要走海路,除了青口那里打通关节,登州也是一个重要的点。”华承乡提醒华继明,“那里的关节也要打通。这样咱们的货船才能畅通无阻。”

    “你说的对。让谁先去看看呢?”华继明琢磨着承乡的话。

    华承乡也知道派谁去的好。

    “要不让承书去吧!”华继明心想对外联络,华承书终究比较熟悉一些。

    “承书哥手头上一摊子事,也走不开啊?”

    “从底下几个工头里挑一个顶上来。”

    又一次的工作例会准备召开。

    大家围坐成一圈,谁发言的时候站到前面去,站着讲话。小珏充当起秘书的角色,在一旁摆着个桌子,拿着记账笔,记录下开会的主要内容。形成决议的,还要求每个人都得签名。

    开过这么多次会后,大家都搞清楚了华继明的要求。有事说事,就事论事,不能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牛春花有几次骂了华承书,就像在家里两人吵架时的样子,被华继明严厉制止,要是再犯,回家看孩子去吧,不介意换个人出来管这群女工。牛春花可不舍得丢掉这工作,感觉威风不说,关键是要看住那个小狐狸精。

    一开始的时候,大家一说起事来,就像聊天一样,一会不知道聊到哪里去了。这让华继明头疼了好长时间,一直让每个人提前准备,讲话要有重点,主要完成几个内容就行,一是出现了什么问题,二是造成了什么危害,三是准备怎么解决,四是需要什么资源,五是要哪些部门配合,六是什么时候完成。

    说是不多,可这些人以前不是农民,就是工匠,哪能这样系统地思考问题呢?好在华继明有耐心,把大家慢慢培养的有条理了。

    “从工头和工人里面挑选掌柜的?”华承书有些意外,“能行吗?”

    “不行也得行,规模在扩大,要么到外面请人,要么咱们自己培养人。”华继明也没有办法,“我看还是咱们自己挑选人、培养人好。招来女婿,气走儿子的事不能干。”

    当他们听到华继明设计的选人方案时,他们更惊讶了。

    “还要工人的推荐?”牛春花也有些意外,“大大,您老自己定一个不就得了,搞那么复杂干什么?”

    华继明心想,自己对下面这些员工,了解的也不全面,挑选出来的人,首先是大家不反对,有一定的群众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竞聘,这样最大程度保证挑选出合适的人。

    业务刚起步,现在选的人很关键,第一次就搞砸了影响不好。

    他还记得前世在公司的时候,老板让部门里的员工选出本部门的经理,结果选出一个特别能和老板对着干的人,把老板搞的脱了几层皮。所以这竞聘,既要员工选出来,在关键环节自己也能控制住。

    最后还是华继明拍板,把选拔新掌柜的流程与安排定了下来。

    其他人最后也没有反对,华继明已经给他们解释的比较清楚了。接下来,他们就要回去对自己手下工人详细讲解。鼓动大家积极参与竞聘,机会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