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香江狼王 » 2、发财大计

2、发财大计

    来到1972年的香江,李文武混得风声水起。

    要知道他前世也是网络小说迷,每天上班就是看网络小说摸鱼,关于香江的重生文可没有少看。

    他不但喜欢看那些唱歌拍电影的类型。更喜欢对那些涉及商类的比较感兴趣。

    在前世,李文武有一次跟朋友聊起这些,他们开玩笑说他是喜欢里面的港星,喜欢她们开车的桥段。

    当时,李文武没有反驳,只是笑了笑,算是默认。

    70年代是香江最好的创业时代。随着社会治安开始好转,华商群体在崛起。

    前世所谓的四大家族,都是从七十年把自己公司弄上市,然后通过发行新股兼并别人,壮大自己。

    到了八九十年代,阶层开始固化,已经没有后来者多少机会。

    这也是李文武穿越前,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钱难赚的原因之一。

    在这个先敬罗衣后敬人的资本香江,如果在打明牌的情况下。

    李文武还上不了餐桌分享资本的盛宴,也就是白白重生了一回。

    而且这一世,李文武只做餐桌上的食客,绝不做餐桌上食谱。

    在李文武了彻底了解清楚这个时代之后,就用父母留给自己的遗产,弄到五百万现金(四百万现金加一百万银行贷款)。

    通过汇丰银行2倍扛杆做多置地、牛奶公司与天线公司股票。

    随着无数韭菜的涌入进来,李文武自然顺利脱手,获利5000万港币。

    今天是1974年1月21日,星期一。

    明天就是大年三十除夕夜,地处香江的年味越来越浓。

    春节是华人最古老且最重要的节日,也深深刻在每一个香江市民的骨子里。

    李文武不知不觉已经重生香江两年多。

    李文武是这具身体原主人的名字。

    重生前的李文武,家中从小就不算富裕,大学毕业后就在一家国企混了十几年。

    重生前,李文武每天上班就是看看网络小说,刷着某音看美女扭屁股。

    到了三十七八岁了还未婚,过着快乐的屌丝生活。

    天算不如人算,没想到看着港文小说就重生到了香江。

    李文武站在自家窗前,看着窗外依旧车水马龙。

    过年的氛围也逾来逾浓烈,到处是张灯结彩。

    新年的气息,也冲散了不少笼罩在香江人头顶的乌云。

    李文武现在也算有钱人,虽然现在香江治安有所好转。

    但只有一个司机兼保镖阿兵,肯定不够。

    其实,李文武也算练武之人,前世上过一个自称是蔡李佛传人的课外补习班。

    而且,一练就是两年,花架子可以打得“虎虎生威”。

    这具身体可能是因为重生原因,引起过身体基因突变,变得十敏捷和孔武有力。

    如今,打起蔡李佛拳,可以说是货真价实的虎虎生威,不再是单纯的花架子。

    可以这么说吧,现在的身手,三五个正常人近不了身。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人难乱六手。

    所以,李文武打算叫阿兵年后去找个帮手。

    现在李文武有了资本,肯定要去投资,便在书房挑灯思考明年的投资方向。

    七十年代,香江的地产行业爆发出巨大潜力,各方资本云动。

    做海运的、做贸易的、开工厂的等等各方富豪,都投入了进去。

    没有投资房地产的企业主,基本上九成以上活不过九十年代。

    重生香江,地产这块肥肉不可能放弃。

    只当有了香江地产这种投资丰厚的回报,才有可能在未来,有资本在其它行业发展,与竞争对手有实力扒手腕。

    所以,投资地产是明年必须要介入的行当。

    还有李文武又想到泡女明星的计划,去泡还不如自己养成。

    所以,应当投资一家电影公司,网罗一批记忆中的明星,自己来投资拍电影。

    投资电影,还必须得投资院线。

    投资院线不但可以得到固定资产升值回报,还可以掌握电影发行的话语权。

    李文武可不想未来在电影上画方面受人限制。

    想到这里,李文武来到家里小吧台,倒了一杯72年的红酒,拿起一份报纸。

    李文武最喜欢喝这种红酒,因为它有一个醒目的数字:1972。

    顺手拿起吧台上的报纸翻了翻,发现全部是一些莫名其妙的新闻,要么是琐碎小事;要么就是娱乐圈的八卦绯闻。

    但似乎标题都比较温文尔雅,没有一点夸张修饰手法,没有一点爆炸性。

    还有就是千遍一律的小说连载,对李文武来说,感觉到很无奈。

    存在即有道理。

    或许这就是这个时代,最符合大众化报纸的路线,十分的接地气。

    香江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历史原因,让这一个小小的地方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之一。

    也是就因为是世界金融中心,市民们对资讯需求巨大,造就了一个小小的地方,就发行了大大小小几百分报纸。

    香江报纸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就已经开始出现了,当年主要是英文报纸为主。

    经过这一百多年的发展,现在华文报纸占据香江的主流。

    其中又以东方日报,星岛日报还有明报这三家销量最高。

    东方日报成立最晚,但发展却最快,因为他主要走平民路线、大众化路线。

    在香江有最庞大的新闻采编队伍,报道一些擦边新闻,以及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短短不到五年的时间就让东方日报销量坐二望一,之后更是在香江一骑绝尘。

    其创始人什么身份大家都知道,我们先不去谈论。

    虽然,前世听说他们使用了许多小手段,用连吓带哄,让报亭老板主推他们的报纸。

    但必须得消费者买单,得到香江市的认可,才可以发展这么快速。

    凭这份报纸迅速发展的本事,也确实让人刮目相看。

    突然间觉得自己是不是该办一个报纸呢?

    自己只要拿出个二百万港币的小钱,就可以开办。

    既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又可以赚钱(好象这个时侯办报挺赚钱的),何乐而不为?

    另外,拥有自己的报纸,就拥有话语权,关键时刻可以为自己的利益发声。

    这个事情,李文武放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