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香江狼王 » 33、和嘉禾合作

33、和嘉禾合作

    “李生,你好!”来人主动招呼李文武笑道。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片场主人邹文怀。

    “邹生,你好,很高兴今天能够在这样遇到。”李文武有些皮笑肉不笑的说道。

    “我是很高兴和李生相遇。恭喜《少林寺》大卖呀。”邹文怀笑道。

    今天邹文怀来片场视察,听手下汇报说万达的《醉拳》今天开拍,就急忙过来和李文武打个照面。

    “还是得感谢邹生的支持,向我们提供拍摄场地,才有这么好的影片诞生。”李文武也是客气的道。

    “李生客气了,这只是正常商业行为。还是李生的功夫了得,才有既李小龙之后第一功夫巨星。”

    “邹生谬赞!”

    看样子李小龙第二还需要跟随一段时间。

    只有自己不断成功,拍出卖座大片,才会不拿自己和比,走出李小龙的阴影。

    “听说李生在南洋还没有找到《少林寺》的发行商?”邹文怀开始进入今天的主题。

    原来偶遇是个幌子,看样子是为了《少林寺》的代理权。

    李文武点点头道:“确实没有找到,难道嘉禾有想法?”

    “是的,为了把香江功夫电影发扬光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人模狗样,义不容辞,还不是为了利益。

    当然,李文武不会表露出来,笑道:“我没有问题,邹生可以放心派人去和万达联系,只要价钱合适,我没有不同意的理由。”

    李文武的话很直白,想趁机便宜拿到南洋的代理权是不可能的。

    毕竟,李文武知道《少林寺》在任何一地上画,只有破票房记录的可能。

    邹文怀也是开怀一笑:“好,提前祝我们合作愉快。”

    随后,两人又寒暄一会,才相互告别。

    ……

    在香江电影圈,有一股却慢慢的涌动起来。

    在香江除了嘉禾和邵氏,还有不少电影公司(包含一些社、团纷纷加入),只不过这些电影公司因为资金和人脉的原因无法拍出一些好片子。

    后世到九十年代为什么香江电影这么火(包括美丽国)。还不是因为电影报损比较高,比如换个车标。报损高可有关一个行业:洗。

    但六七十年代,香江每年的票房前十的电影都是被邵氏和嘉禾出品的电影给包圆。

    最近随着万达影业和万达院线的成立,而且第一部电影就大爆,并承诺不但可以投资,还可以发行。

    所以有很多其他的电影公司纷纷开始找上万达,不是寻求投资合作,就是要到万达上画。

    对于万达影业,李文武的想法:万达出品,必属精品。

    尽量做投资人监制与渠道商,因为做渠道商,不比拍片赚钱少。

    因此,万达和这些人也是各取所需。

    邵氏因为是大片场制度,完全是自产自销。

    至于嘉禾,虽然会放映其他公司的电影,但差不多也是流水线作业。

    现在香江的电影市场,万达准备培养一批电影人,采取分成制度,使市场完全活跃起来,成为真正的东方“好来乌”。

    对于独立片商,只要把属于制片方的那部分利润及时给他们,他们就已经会很感激。

    再过几年,到时候一批新浪潮的电影导演回流香江,给香江影坛注入新的活力,才是真正香江电影业的春天。

    万达大厦。

    自以李文武和邹文怀偶遇的几天后,吴思远过来向李文武汇报。

    凭《少林寺》在香江和RB票房火热,作为万达影业的总监制吴思远,最近也是意气风发,走路也都带风。

    一敲门进来后,吴思远就面带喜色的说道:“老板,我们已经和嘉禾达成了《少林寺》在南洋的代理。”

    嘉禾也没有狂砍价,甚至算的上优厚,300万港币买断《少林寺》的这一次南洋外播放权,版权还属于万达影业。

    李文武很满意,投资不过三百万,这一次就收回投资。

    本来条件稍苛刻一点李文武也接受,毕竟万达影业还是一家新公司。

    李文武还是有清醒的认识,在这个渠道比较单一的年代,渠道商是强势的一方。

    何况后世渠道丰富了,渠道商也牛逼的很。

    达成协议之后,嘉禾也迅速去冲印拷贝,准备去南洋市推广。

    虽然现在盗版很少,但不代表没有,再加上这部片子这么火,嘉禾方面也不想耽搁,毕竟这都是钱。

    ……

    1975年5月28日,星期五。

    《男人帮》杂志正式摆上了全港的报摊、书店。

    这些地方大部分都张贴了宣传海报,海报内容正是《男人帮》的封面内容。

    赵雅之穿着打着结的大码白衬衣,胸口露出一抹白皙的春光。

    一条超短的花格子裙子,让男人欲探究竟。

    穿着黑丝的大长腿,诱惑着男性的荷尔蒙。

    湿湿的头发,性感而我见犹怜。

    “香江当红美女——赵雅之”

    “女友不在家,你要怎么办?”

    “最奇葩的性启蒙——说!小时候你们都是看什么书学坏的?”

    “男人交际新武器!”

    “能动手别动嘴——学着点,男人技多不压身!”

    “公子出门,新装上身!”

    几乎每一个报摊佬,都忍不住先睹为快,仅仅一个封面就吸引住了人。

    全港有那么多报摊、书店等零售书报网点,不可能由当代出版社自己配送,只好全部委托中间商(发行商)配送,交给各书报网点进行销售。

    全港的报纸杂志,基本上都是这个模式运作。而他们则是靠量取胜。

    《男人帮》交给发行商配送,自然需要进行必要的监管。

    由发行部派员工进行走访、调查,确定发行商有没有违约,是否按照协议要求做到家家送到。

    陈世平是当代出版社发行部的一名员工,平时工作积极认真。

    因为新公司新气象,老板和上司们亲自为他们鼓励:干得好,就加薪、发奖励。

    所以,陈世平每天干劲十足,也被领导看在眼中,自认为升职加薪指日可待。

    昨天接到上司任务后,今天陈世平就身着正装,标准的白领装扮,准备去市场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