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香江狼王 » 40、杂志畅销

40、杂志畅销

    《少林寺》获奖消息传回香江,一些华人激动得流下了热泪,他们自豪地说:

    “电影为华人争了气,李文武是真英雄。”

    李文武一行人回到香江时,电影已经相继在欧洲主流市场上映,票房一路飘红。

    香江媒体介绍说,欧洲观众比观看以往的华语电影都热烈,《少林寺》在欧洲影坛造成了“震荡”!

    有些媒体更是激动的将《少林寺》称为“国际性大片”,称李文武是香江的骄傲!

    开始各种狂吹,金庸还亲自写了社论:“什么叫文化输出?这就叫文化输出!”

    反正就是对《少林寺》一顿狂赞,幸好李文武还算稳重,没有飘起来。

    看到如此狂热,李文武又指示万达院线,又把《少林寺》拿出来重映。

    这才半年,又开始重映,吃相虽然有些难看,但坐着数钱,想想都笑。

    李文武着急急忙忙地赶回来香江,是为了参加《醉拳》上映那些事儿。

    《醉拳》是万达影业的第二部电影,不容有失,李文武必须得亲自回来掌控。

    过了一遍样片,没发现什么毛病,跟记忆中的差不多。

    虽然袁和平是新手导演,但也久经片场风云,他都照本宣科拍摄。

    李文武非常满意,赞道:“阿平,阿龙,你们这片子拍得不错。明天把首映礼的广告打出去。”

    “谢谢老板!都是老板剧本写的好。”

    两个小伙子激动得不行,就凭他俩现在的本领,能够合作完成一部电影,而且得到了‘真英雄’的称赞。

    而且李文武还承诺带上邓丽珺为他们首映礼站台。

    在外人看来,这根本就是狐假虎威。

    但只有李文武无所谓,赚钱才是硬道理,而且,他俩也是猛虎,只不过还没成长起来。

    聊到真英雄,李文武又想到了前世一个著名人物:陈真!

    想到这里,他在本子上写下“精武英雄”四个字。

    这又是一个十分卖座的未来大片,万达影业必须得把这个故事,用全新的手法拍摄出来。

    皇后戏院!

    900个座位无空席,坐得满满当当的戏院,搞这么大的阵仗还是第一次,让陈龙感觉到既兴奋,又紧张。

    虽然他之前也拍过电影,做过主角,但第一次参加自己主演电影的首映礼,害怕出丑。

    虽然大部分是奔着“真英雄”李文武而来,在这种情况下,他并不想喧宾夺主。

    他仅仅编剧的身份,与袁和平、陈龙一道上台,向观众鞠了个躬,就退了下去。

    当然,电影放完之后,他还是会以编剧的身份,上台和观众互动一番。

    这次首映礼就是上次《少林寺》首映礼的翻版。

    主持人依旧是张玛丽,她上台和观众互动了几句之后,就请出主演上台唱主题曲。

    陈龙上台演唱《醉拳》的主题曲《醉拳》。

    陈龙从小学戏曲,还是有一定的演唱功底,又临时抱佛脚,突击培训了几天。

    而且长期练武,中气十足,唱起歌曲《醉拳》来自有一股气势。

    前世,歌曲《醉拳》是1994年陈龙拍摄《醉拳2》的时候,请新加坡的李氏兄弟为他量身打造,而且唱成了畅销金曲。

    “我颠颠又倒倒好比浪涛,有万种的委屈付之一笑……”

    陈龙直接拎着酒瓶上台,疯疯癫癫地打了一套醉拳,然后站在麦克风前开唱。

    这首《醉拳》,曲调朗朗上口,歌词十分洒脱,有一种前世某音上口水歌一样简单易唱。

    一曲完毕,台下的观众都热烈地鼓起掌来。

    接下来,电影放映开始。

    次日,《醉拳》也开始在万达院线正式上映。

    邵氏同期放映的电影叫做《少林杀戒》,主演是陈惠敏。

    陈惠敏在1972年东南亚拳王赛中获得冠军,当时有“拳有陈惠敏腿有李小龙”之称。

    邵氏看少林题材火了,找来陈惠敏拍这部《少林杀戒》完全就是跟风。

    然而邵氏拍电影还是老一套的流水作业,低投资,小成本,显得粗制滥造。

    在陈龙的《醉拳》面前根本不堪一击,上映8天之后,匆匆下画,票房五十万。

    嘉禾则推出许氏兄弟的《天才与白痴》,凭着许氏兄弟超高的人气,拿下485万港币票房,算是保住了许冠文喜剧之王的牌面。

    而陈龙的《醉拳》以一敌二,足足放映了23天才下画,轰下537万票房,大获成功。

    这个成绩虽然比不上《少林寺》,但也是今年年度第二,香江历史第四的好成绩。

    整个这段时间,嘉禾这边许冠文,万达这边的陈龙、王羽轮番上阵,把邵氏按在地上疯狂摩擦。

    第一时间邹文怀跟何冠昌也是很高兴,只是高兴过后,又感到一丝忧虑。

    万达可谓来势凶猛,有一统香江娱乐江湖之势。

    ……

    万达大厦。

    不管《醉拳》取得多么耀眼的成绩,都已经过去式。

    今天李文武到当代出版社,了解一下《男人帮》的情况,这里既是他的退路,也是他的吼舌。

    “老板,《男人帮》市场反应很不错,一些发行商主动联系我们,要代理《男人帮》。”副社长梁冠辉一上来就汇报这个好消息。

    《男人帮》已经发行了十期,在内容一直上也是中规中矩,没有采取爆炸性新闻进行营销。

    所以,销量水平,也就显得十分重要。

    李文武点点头问道:“能够有五万份销量不?”

    “5万份肯定没有问题,我们预计销量可以达到6万份。”

    粱冠辉很是自信,看样子做过深入调查。

    “那我们开一个会议。”

    “好的。”

    在香江,一份杂志销量达到5万份,基本上是最赚钱的杂志,月入百万港币不是梦想。

    因为《男人帮》是高品味杂志,如果销量一直遥遥领先,自然受到广告商喜爱。

    不管杂志也好,报纸也好,收入大头都是广告收入,真正的利润来源也是靠广告费。

    现在香江的报纸杂志,采编成本、印刷成本,基本上是出厂价。

    再加上发行成本、零售商的利润,成本就是读者拿到手的价格。

    如果一本杂志想盈利,就离不开广告的收入,大卖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