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知否之霄侯传 » 宿州学弓

宿州学弓

    运河之上,一条两千担的货船船上,一个少年身着蓑衣,头戴斗笠,手持一根鱼竿,独做在船尾钓鱼。

    “少爷前面就到商丘了,要停船吗?”

    “不用,直奔宿州,到了宿州你和江流随我下船,让千里跟船,到徐州等我们。”

    这个少年正是何霄。何霄前几日拜别官家后,就开始游学了,第一站就是徐州。去找徐州乡下的一位老人。

    嗯嗯嗯~这老人教黄子镇,现在住在宿州清溪镇,曾经是东京禁军弓箭教头,已经高老还乡十多年了,听说年轻时,不论步弓还是马弓都是百发百中,步弓更是能百步穿杨,何霄好不容易才找到这么一个弓箭高手,

    这不,第一站就直接到宿州拜访这位黄老教头。弓箭有十个阶段,何霄如今才第四阶段骑射入门,这要是突然来一个挑战,何霄基本上就凉凉了。

    何霄带着江潮江流和两个护卫来在宿州下船,带着礼品赶到永安镇,在村口打听到黄子镇家住在哪?就带人前去敲门。

    开门的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

    “我是汴京来的,我叫何霄,请问这是黄老教头家吗?”

    “这是,你来找我爷爷干嘛?”

    “我在汴京听说黄老教头弓箭出神入化,今日特来拜见。”

    “你跟我来吧!”

    二人进院以后发现,这院子很大,屋子盖的也相当讲究,但屋子确没什么摆设。

    只见一位老人,身穿麻布衣服坐在椅子上,身形消瘦,但骨架很大!

    那少年和老人大概说了什么情况后就下去备茶了。

    “老夫在汴京似乎没有姓何的好友?不知公子缘何来寻老夫?”

    “在下寿山伯府何霄,家中行三,今日特来拜见黄老教头,是想和黄老教头学些弓箭上的本事,略备薄礼,还请笑纳!”何霄行礼道

    “原来是寿山伯府何三公子”黄老教头赶紧也起身行礼。

    接过礼单一看,好家伙,光白银就一千五百两,还有三十匹布和几株上年份的药材。

    一千五百两银子放在寻常农家差不多能够十到二十年的花销了。

    黄老教头看了礼单好一会长叹一口气对何霄说“你在这住一个月,我把该教你的都教给你,我没两年好好活了,你能领悟多少就看你自己了!”

    次日一早,黄老教头开始教何霄射箭,

    “你先射几箭,我看看。”黄老教头对何霄说道。

    何霄连射了五箭,黄老教头说道“行了,我知道你什么情况了”

    “你现在这也算入门了,不错!手很稳,你的问题有很多,第一你瞄的时间太长,瞄的时间越长你就越射不中,看好了!”

    只见黄老教头教头左手拿起一把轻弓,垂在左边,右手拿起一支箭搭在弓上,同时双手向上摆正弓箭同时拉开弓在摆正弓箭的一瞬间直接就松手了,嘣的一声,箭就射在了把心。

    “第二点,你射箭时不要管你的你的弓箭,盯住你的把子!你看你的箭尖干什么?”

    “第三点,你要控制你的呼吸配合你的动作!”

    何霄除了第二点之外,对于其他两点都不太理解。

    “黄老教头,不应该是瞄准了再射箭才准吗?”

    “之前教你射箭的人不是什么高手吧!你自己一试便知。”

    何霄学着黄老教头的样子,搭箭,抬弓,拉弓同时进行,但是还是在放箭之前稍微瞄了一下。

    一箭直接射在把心的旁边,这可比刚刚那五箭准多了。

    “你把你开弓之后的那个瞄的动作改掉,你的天赋很好,以后高手过招的时候,这一瞬间就是生死之差。”

    “你这个习惯会害死你的。再来!”

    何霄连续五箭之后勉强能做到抬手就射,但是准度差了许多,

    “不错,就这样练,注意你的呼吸!”

    何霄练了大约半个时辰。黄老教头站起来对何霄说“你先休息一下,听我说。”

    “你一会再练的时候先吸满一口气,闭住呼吸,练二十箭,再吸半口气,练二十箭,再把气全呼出去,练二十箭。休息一下后再来一遍。”

    两人天后,何霄已经能十箭中八了,黄老教头又教了呼气和吸气时候如何射箭。

    这天,突然门口传来一阵喧闹。进来七八个人有老有少。

    直见为首的中年人,对黄老教头说道“二叔,您这决定好一会让志胜去谁家了吗?”

    黄老教头顿时大怒,“你们给我滚!”

    为首的中年人也不恼,“郎中说你最多也就能在活个一年就到头了,志胜今年才十三岁,在过一年年也就十四岁!你就是再不愿意志胜日后也要同族之人家里过活。”

    此时黄老教头已经气的说不出话了。

    “江潮、江流。带人把他们请出去!”何霄是万万没想到自己来学个艺还能见到这一出,但是见到这帮人把黄老教头气的半死,就赶紧出声帮忙。

    这要是让这帮人把黄老教头直接气死了,自己上哪学弓箭去啊?

    这帮人见何霄身穿锦衣骑装,不知道何霄来路,就问何霄是何人。

    何霄懒得搭理这些人,最后江潮报了家门,这群人一听是寿山伯府。纷纷偃旗息鼓离开了。

    何霄跟着黄老教头回到屋里坐下,黄老教头对何霄说了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这帮人是黄老教头的同族,是来吃绝户的。

    黄老教头如今就一个孙子了,儿媳在生孩子时难产去世了,儿子在一年前突发急病,黄老教头把家里的钱基本用的差不多了,也没救回来。

    白发人送黑发人对黄老教头的打击很大,气血流失的厉害。

    眼见黄老教头要没了,同族的人就打起了黄老教头置办下的宅子和土地的主意。

    只要把黄老教头的孙子黄志胜接到自家,就能名正言顺的占了黄老教头的宅子和土地。

    到时候,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不是想怎么拿捏就怎么拿捏?

    黄老教头苦笑着对何霄说道“你若是再晚来一个月自己就是想教也没法子了。”

    “何公子能否答应老夫一个请求?”

    “黄老教头请讲。”

    “我当初在禁军,靠着这一手弓箭的本事从小兵做到弓箭教头,弓箭的本事自己是琢磨的。”

    “如今我想把所有弓箭的本事包括不传之密都教给公子,希望让志胜跟着公子,志胜的弓箭不错,日后公子谋了缺,志胜也能帮到公子。”

    “我死之后志胜是不论如何也不能留在镇子上的!我是看明白这些白眼狼了!指不定我头脚刚走,后脚志胜就被买给人牙子了。”

    何霄想了想,起身道。“弟子拜见师傅!”

    “好好好,胜儿!来见过你师叔!”

    七月,长江之上,两位少年对坐。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盛衙内!我这曲临江仙如何?”

    “霄兄,莫要在调侃我,称呼我长柏就好。”

    这两人正是我们的主角何霄和盛长柏。

    原来黄老教头本就是凭着一口气撑着,在何霄答应照顾黄志胜后这口气就泄了,在教导了二人一个半月,教导了两人步弓的诀窍,把骑射的诀窍告诉两人后,直接在睡梦里就一睡不醒了。

    最离谱的是黄家的那帮族人在出殡的时候居然为了让黄志胜去谁家差点打起来。

    何霄一袭白衣从后堂出来,命人请来了里正,念了黄老教头留下的遗书。才把这帮人给镇住。

    何霄和黄志胜给黄老教头办完丧事后,给黄志胜留了一个护卫,让黄志胜在家守完头七,回汴京时再带上他。

    何霄在宿州,徐州不断拜会名儒,挑战武学高手,这不七月才到扬州。

    这会二哥袁文绍和盛华兰还未定下亲事了,十月就来下聘了。

    何霄来了扬州,拜访盛府。不能以拜访亲家的名义,而是以拜访盛长柏的名义。

    盛长柏今年十三岁,是去年中的秀才。在扬州很有名气。

    何霄这几日和盛长柏讨论学问,何霄发现盛长柏非常用功,这在和电视剧和小说里都没有过多的描写,何霄约了盛长柏几次,今天终于在休沐的日子约了出来了,用功程度就是自己二哥也比不过!这才有了刚刚江上放歌的一幕。

    “霄兄当真才华过人啊!你这临江仙,合辙押韵、朗朗上口、意境悠长,英雄气概越然纸上,当是传世佳作啊!”盛长柏不禁感叹何霄的才气。

    “哈哈哈!何霄大笑到,我还以为长柏兄会说我年轻气盛的。我都想好怎么回答了!”

    “哦?”

    “不气盛!那还叫年轻人吗?哈哈哈!”

    “霄兄,怎可这般放浪形骸?”盛长柏一板脸,就要说教何霄。

    何霄赶紧打断“长柏兄不是说我这曲词是传世佳作吗?我这就靠岸将这首词写下来,题字盖印。赠予长柏兄可好?”

    “江潮!把船靠到码头!”

    何霄根本不给盛长柏,说话的机会,连忙拉着盛长柏问如何收复燕云十六州。

    何霄来了扬州十多天了,见了盛长柏四次,已经被说过一次了。

    何霄那次是因为要看盛长柏的弟弟妹妹们,结果被盛长柏严词拒绝不说还被说到头皮发麻!

    看在明兰的份上,也就只能原谅大舅哥。

    何霄给的理由是自己没有弟弟妹妹,就想看看弟弟妹妹是什么样的。其实就是想看看小明兰五岁的时候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