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知否之霄侯传 » 密召立嗣

密召立嗣

    “哦?你是说他在苏州劣迹斑斑?”

    “微臣不敢欺瞒官家,此事我都能查到并找到证人,官家着内卫一查便知,

    何霄再次跪下,回答官家。体现的就是一个从容不破。

    “你又是如何指使六个御史在朝堂弹劾的?”

    何霄听出来了官家这是在说他结党营私,这才是今天真正的考验。

    “回陛下,此事易尔,只要将几位证人证物一起送到汴京,在分别送上各御史府即可。”

    “就这么简单?”

    “还要有一位御史率先弹劾。按宋律,御史闻风上奏可以,但是知情不报罪名可不小。”

    “政绩和罪名,这不难选。”

    “你倒是聪明,来吧。”

    何霄知道自己这一关过了。

    君臣对坐,几局下来,官家问了何霄这一路的所见所闻,从何霄的只言片语中,官家也大概知道这运河沿岸百姓过的如何,

    一局终了,官家叹了一口气,投子认输。

    何霄见官家神色疲惫,咬牙想了很久,还是绝定行一场豪赌。

    “官家可是在为立嗣烦忧?”

    “哎!可怜你们这些小家伙了,尤其是你,莫名其妙的就成了东宫旧臣。”

    “官家无忧,我有一策可解官家烦忧之事?”

    “哦?”官家知道这小子以前提建议都要自己问,这次主动说了,不由的好奇起来。

    “讲。”

    “此事易尔,不过要改祖宗法度。陛下亲自手书封糊立嗣诏书之后,置于乾和殿牌匾之后。”

    “那要立谁?”官家已经不太高兴了。

    “立谁当然要保密,只有官家一人知晓。”

    “这能有什么用?”

    “请陛下恕罪!臣才敢继续。”

    “说吧,恕你无罪!”

    “陛下亲手手书诏书,不明发,而封于匣内,置于乾元殿大门牌匾之后,待陛下大行之后由诸位大相公和几位国公爷,在大朝会当众打开。”

    “如此一来,于百官而言,官家确有嗣子,将来大统可计。于官家而言,选择的余地就多了。日后诞下皇子便改了密召便是。”

    官家一想,这招可真绝,逼着文武百官和各位藩王保持距离,皇权自然就稳定了。

    “哦?”官家沉思了一下,随后眼睛越来越亮,要是这么做,基本全是对自己有利。

    “那如果有人偷偷改了诏书呢?”

    何霄微微一笑,“能在官家的眼皮底下换了密召,密召的真假还重要吗?”言外之意就是能在官家眼皮底下换了密召,就证明了能做好那个位置。

    官家浑浊的眼睛都亮了。

    “不过,官家,文武百官可没这么容易让官家把这事办了的。”

    “此事对你也算不上好事吧!”

    “回官家,寿山伯府没有了,大周还是那个大周,但大周要是没了,寿山伯府一定没了。”

    “提前向皇子示好,回报固然是好,但最聪明的方法是效忠官家。回报固然不会太高,但只要大周还在一日,勋贵便一直不倒。”

    “我外祖父就是没看清楚这一点啊!所以,只要是对官家有利的建议,勋贵人家提出来就绝对没有错的。”

    “你倒是够滑头的。”官家呵呵一笑,“这次就不赏你了,要是让文武百官知道你干了这么缺德的事,你的日子可就没这么逍遥了。”

    “多谢官家!”

    “回去好好读书,日后若是皇子年幼登基,你要帮朕多看顾一些。明白吗?”

    “微臣遵旨!”

    “去吧!你岁数见长,日后我不会再轻易宣你进宫了。”

    寿山伯府。

    何霄来到何雲的溪云居,同何雲说了盛府上课的事。

    何雲拒绝了,在何霄游学期间,何雲就拜了业师,那业师如今在守孝,一年后孝期结束会回白鹿书院教书,何雲也会跟着一起去。

    何霄又到老伯爷和袁大娘子那里和袁大娘子禀明去盛府读书一事。

    袁大娘子不太乐意,毕竟盛家在何家眼里就是小门小户。能找到什么样老师?

    不过老伯爷是听过庄先生的名号的,老伯爷想给何霄找一个和庄先生差不多的老师也不容易,就同意了何霄去盛府读书。

    一转眼就来到了正旦,大朝会上,官家突然就拿着圣旨亲手写了一封圣旨,用印之后。没宣出来,直接就放到了提前准备的匣子里,命人放到了自己头顶的牌匾之后。

    一套操作行云流水,几位大相公还没反应过来,事情就被官家办完去。

    几位大相公一问才知道那是立嗣诏书!

    “启禀官家!此时不合祖制!还请陛下明旨啊!”礼部左侍郎站了出来!

    朝廷上又呼呼啦啦跪了接近四分之一的朝臣,不过几位大相公都没说话。

    “怎么?这是在逼朕吗?要不要朕直接下一个传位诏书?然后朕去做太上皇?”

    礼部右侍郎上前一步,“启禀官家,此乃祖制不可轻改啊!”

    官家此时面色阴沉,不过官家到底是官家。

    直接当场就给礼部侍郎安了个私交藩王的帽子,逼的七十多的礼部右侍郎不得不告老还乡。

    官家连照例的挽留都没有,直接就准了。

    百官见官家发飙了,大部分的人都是怕官家后继无人而天下大乱,如今官家立了嗣,不管是谁终究是立了,目的也算是达到了。

    只有此时已经投靠了雍王兖王的官员坐了蜡。官家这意思是谁都别想拦他,这事断无商量的余地。

    一下朝,何老伯爷和何霆就听说了宫里流出消息,这缺德主意是何霄给官家出的。

    老伯爷和何霆赶紧把何霄叫到书房。

    何霄已经书房,何霆就敢走了下人。“三弟这密召立嗣可是你出的主意?”

    “是啊,怎么了?”

    “你怎么能出这主意呢?这不是得罪二位王爷吗?,等他们人后继承大统,会有咱们家好果子吃吗?”

    “非也!大哥莫慌!此事只是看上去凶险,但实际没那么糟糕。”

    老伯爷和何霆都迷惑了。

    何霄有开口解释到,“这看上去雍兖二位王爷继承大统的几率更大,可二位王爷谁能保证自己一定能继承大统?”

    “这将来能继承大统的那位,如今可一定要官家的密召的。也就是说不论谁登基都是这招的受益者。咱们就算混不上从龙之功,但至少也算出了力的。”

    老伯爷开口了,“那你有没有想过文武百官对你的态度?”

    “父亲,此时最大的受益者是当今的官家,第二受益者是未来的官家。他们纵有不满又如何?官家会让他们出手吗?”

    这大领导要是保不住自己的狗腿子,那这大领导的威信可就要扫地了。所以,这官家指定不能看着有人因此攻击何霄,万不得以官家必须要出手保何霄的。

    “父亲,大哥,你们说不论日后谁继承大统,那位会不会沿用这个制度呢?”

    何霄笑着反问二人。

    老伯爷和何霆都是行伍出身的,被何霄忽悠的一愣一愣的。

    等二人反应过来,小黄门已经来传旨,说是官家和皇后在宫中设宴,宴请群臣。让寿山伯府的老伯爷大娘子和三兄弟都去。

    何霄赶紧回去收拾一下,何霄没想到官家特意交代让自己去。

    何霄知道,这次宴会自己怕是要被人刁难了。

    寿山伯府一家来到宫中,在宫门口就碰见了宣国公夫妇。

    宣国公府自从第一任宣国公死后就开始走下坡路。如今更是连寻常侯府都比不上了,所以早早的就来了。

    这宴会的规矩就是越往后出场的地位就越高。这条规矩到现在都适用。

    这一任宣国公比寿山伯小了十多岁,开口就是一阵嘲讽。

    “何兄这就是令郎吧!可当真是了不得啊,这立嗣诏书一事可是真了不得啊!呵呵!不过就是待会几位大相公哪里怕是不好过啊!哈哈哈!”

    说完宣国公就转身进了宫门。

    何霄听出了这宣国公语气中的戏谑,宣国公走后,何霆脸色铁青。

    何霄开口说到,“大哥何必与这秋后的蚂蚱置气?他这样子怕是已经投靠了某个王爷了。这国公府的牌匾能不能保住都不一定了。”

    入席之后,一位礼部的一位姓肖主事当面就开骂何霄,说何霄邀宠圣上。

    何霄理都没理他,只是自顾与自家二哥说话。

    那礼部主事见何霄不理他,自己就越说越气,直接就端着酒杯到了何霄的桌前。

    何霄看了他一眼,亳不在意的行礼说道“这位六品大人,余尚且年幼,不能饮酒,请回吧!”

    说完何霄给自己倒了一杯酒轻轻呡了一小口。

    何霄这么轻描淡写的姿态彻底激怒了这位大人,

    “何霄你小小年纪,不学无术。尽学的欺下媚上,你无君无父,无视祖宗法度!给官家出的那是什么馊主意?你以为我是来找你喝酒?我呸!”

    何霄笑的直接就笑出来了声,“这位六品大人,我看你是礼部的大人吧,今日官家宴请群臣,你这好像是君前失仪吧!

    我读书少,不知道能不能劳烦大人告诉我这合不合礼法啊?”

    “你!混帐!”

    “哎呦喂,这位大人,这怎么还张嘴就骂人呢?这似乎也不和礼数吧!”

    这时一位工部的钱主事站出来开始替肖主事说话了。

    “肖大人是礼部主事,这么说不过是有损小节,但所说之事乃是大义!”

    “哦?这不是因为黄河河道贪污案被从工部郎中贬到主事的钱大人吗?你解释解释,这什么是大义啊?

    你懂什么大义啊?懂大义还能牵连进河道贪污案?”

    何霄这钱大人一出来何霄就知道这两人是兖王的人了。河道贪污案里边就是兖王保的这位钱大人。

    “这密召之所以不发可就是为了官家方便换嗣子嘛,二位确定你们背后之人希望你们来找我的麻烦?”

    何霄嗤笑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