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宋官途 » 第0055章 妙计

第0055章 妙计

    韩成用目光扫视三人,示意还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见都没有问题了,心里才彻底踏实下来,总算统一思想了。

    接下来,开始向几人布置任务。

    首先是县丞刘玉,准备好契约钱财,在房子盖起来之前,先让那九十人住在仓库,张锋带来的几十人也能帮着照顾。

    然后是主簿吴安,将县里读书识字的人组织起来,负责帮军士写家信,让家里人尽快迁过来。另负责户籍,测量荒地等相关事宜。

    最后是丁魁,因为要停掉咸鱼的买卖,至少可以从护卫队里抽出三百人,让这些人跟着盖房的匠人,烧制砖瓦并在测量好的荒地上盖房,打制家具。

    全安排完以后,韩成抬起手,就要示意几人离去的时候,突然一个脑子里闪出一个念头,眉毛一挑,在心中算计着可行性。

    三名下属此时屁股已经离开椅子,打算站起来施礼离去。可此时的韩知县像被施了定身法一般,抬起的手迟迟不见落下。

    三人面面相觑,不知这位上官是什么意思。

    良久,就见韩成向天朗声大笑。

    三人更是没了主意,这位什么毛病?

    最后还是刘玉大着胆子,试探着问道:“不知知县为何发笑?”

    韩成对刘玉的话语是充耳不闻,依然故我,已经把眼泪都笑出来了。

    这时吴安也忍不住了,试探着问道:“知县?您还好吧?”

    许久韩成才止住笑声,示意三人坐下说话。

    待三人重新落座后,韩成眼含笑意的在三人脸上一一扫过,随后压低声音神秘的说道:“本官想到一条妙计,能让咱们无棣的农业一飞冲天。”

    在三人好奇的目光中,韩成从身后的书架上拿出一份地图,指着无棣县南边的滨棣二州说道:“滨棣二州有没有穷人?有吧?有没有失地的农户?也不会少吧?如果把这些人都迁移到无棣,给他们与军士同等的待遇,你们以为如何?”

    说完,韩成再次用目光扫视几个人,示意让他们表态。

    闻言,三人脑海里同时闪出三个字:“太损了。”

    当先反应过来的刘玉说道:“知县,这不妥吧。”他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是脸上的笑意,却瞒不了所有人。

    吴安随后表态道:“知县,这样会不会引出什么乱子啊?”

    韩成没理吴安,只是用眼睛死死盯着县尉丁魁。

    丁魁自认失去了靠山,已经决定紧跟韩成,当即表态道:“知县,您吩咐吧,具体怎么干。”

    韩成心中大定,只要统一了思想,这事就能办。

    “吴主簿,在各城门贴出告示,把咱们的安置方案贴出去,记得加一句,外地失地的农户也享受同等待遇,只招收安置一百户。丁县尉找些机灵的,去滨棣散播消息,特别是佃户失地的那些农户。刘县丞准备户籍账册,来一户就安置一户。仓库住不下,就暂住城外农户家,房租县里出了。同时再多招募些盖房的人,有多快就盖多快。该花的钱,按宽了给。本官要的就是速度,趁二州的官员没反应过来,能抢多少算多少。”

    吴安皱眉问道:“知县,外地百姓才收一百户的名额,是不是太少了?不是越多越好吗?”

    韩成向吴安眨眨眼睛,意味深长的道:“就一百户,至于为什么,你自己去想。”

    吴安没弄明白对方的意思,随即又担忧的问道:“知县,要是二州反应过来,也跟咱们抢人怎么办?”

    韩成闻言,瞪眼道:“他们拿什么抢?他们能给什么?无棣这边的百姓家家都有地种。本官不信这些人为了那点安家费,就舍得搬走,除非是傻子疯子。对了!刘县丞,迁移过来的农户,那五贯安家费,分五个月兑付。不能一次性给。”

    韩成喝了口茶,继续说道:“再说了,他们有那么多钱吗?一户所有的费用全算上,至少三十贯。一百户就是三千贯,不是本官看不起他们,他们即使有这笔闲钱,也舍不得花在那些百姓身上。”

    直到此时,刘玉不得不伸出大拇指,佩服的说道:“知县高明。”

    送走三名下属,韩成这才回到书案前,继续处理堆积如山的公文。

    这时刘玉去而复返,进门就说道:“知县,万一那二州的人,来了不止一百户可怎么办?下官实在是怕一下突然涌入太多人,县里的钱粮吃紧。”

    韩成抬头对刘玉说道:“钱嘛,赚了就是为了花的,又不是白扔出去,咱们都换成土地了。这不是很好吗?再说了,三五年以后会是个啥光景?不用本官说了吧?去忙吧。”

    刘玉无奈,只得告辞离去,还一大堆事情等着他做呢。

    其实韩成这么安排,还有深层的含义,只是不便透露给三名下属。

    自从发生了捐款那件事,他有一个惊人的发现,县里有多少钱,怎么花用的,韩贽一直在盯着,从对方能说出大概数字就能证明这一点。这让他倍加警惕起来,万一哪天对方缺钱了,逼着自己上缴一点,比如再来几次战争捐款,那自己可就白忙活了。

    与其那样,还不如把钱都花出去,变成耕地耕牛房子,县里只留下足够应急的钱,也免得对方惦记。

    随着告示的发出,整个县衙也进入了高速运转,刘吴丁三人,更是忙的脚不沾地。

    可尽管如此,三人在第三天的早上,也不得不抽出时间,陪同知县韩成,去保顺军军营接受伤残军士。

    早就得了消息的魏将军,亲自率领一众下属在营门外迎接韩成一行人。

    互相见礼后,魏将军带领众人来到校场。

    此时校场上已经挤满了各级将士,靠前位置的就是需要安置的那九百名伤残军士。

    知州衙门虽然给了每一批的名单,但韩成还是想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安置这些军士。

    一番开场白过后,主簿吴安从怀里掏出几页纸,朗声宣读安置细则和接收条件。

    等介绍完后,不仅那九百人动心了,就连那些身体健康的将士们,都有些跃跃欲试,纷纷懊恼为什么受伤的不是自己。

    这么好的条件,可以说开天辟地头一遭。不仅送新房,还送家具,连耕地的牛都送,另外还给几贯钱的安家费。而自己需要付出的只是将家人迁到无棣县,还有开垦耕地。可话说回来,这些土地最终还是落在自己名下,等于连地都送啊。

    这些都是普通军士,家里能有四亩地的都很少,绝大多数都是两三亩,仅够一家人维持生计,这还要算上军士们的饷银。

    看着台下踊跃报名的一众军士,韩成与几名下属对视一眼,脑海里同时蹦出一个念头:这事儿成了!

    由于太多人想加入第一批安置,韩成只能采取抓阄的方式,随机挑选了九十个人。

    在临别的时候,没有预想中抱头痛哭的场面,而是一个个欢天喜地的就坐上了牛车。

    倒是魏将军率领一众部下,给韩成行了一个大礼,感谢他能接收这些可怜人。

    此举弄得韩成挺不好意思,客气的说道:“这是应该的,跟将士们为我大宋出生入死比起来,韩某做的这点小事简直不值一提。”

    回程的路上,韩成利用仅有的空闲时间,又对三名下属叮嘱了一遍各自的任务,这次他要玩个大的,足以让无棣傲视其他四县的壮举。

    随着时间的流逝,城外一栋栋房屋拔地而起,那些军士的家属也陆续到达无棣,并搬进了分配给各家的小院。

    派出去到滨棣二州散播消息的人,也早在几天前回到无棣。从各自报上来的消息看,成果还是喜人的。很多佃户赤贫家庭,甚至田地少的,都纷纷来无棣县打听消息的真实性。

    现在只需耐心等待,至于到底能有多少家庭会迁到无棣县,还是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