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宋官途 » 第0064章 咸鱼产地

第0064章 咸鱼产地

    中年人一边捏了些盐面在手指尖搓揉,一边问道:“伙计,这是哪里的货?”

    伙计依然保持着笑脸答道:“这是我们盐山县产的,客官看看这成色,多白多干净。”

    中年人把指间的盐面放回油纸包里,又问道:“某听说还有一种无棣特制咸鱼,不知道你这里可有?”

    伙计点头道:“有,客官稍等。”

    于是又抱来一包所谓无棣产的特制咸鱼。

    中年人验了下货,自言自语道:“这俩除了印记,都差不多啊。”

    伙计略显得意的介绍道:“可不是差不多吗?不瞒客官,这包无棣咸鱼,也是我们盐山做的。和刚才那包都是一个村子,只是用的纸不一样。”

    中年人再次与同伴对视一眼,同时做出恍然大悟的样子。

    随行的胖子问道:“既然一个地方做的,为什么用两种印记啊?”

    伙计摇头只说不知,还说都是东家的意思。

    几人对视一眼,中年人才说道:“这两种我们一样先买一包,等回客栈商量下,决定了进多少货再来买,你看可好?”

    这种客人伙计见多了,都是先买个样品,回去商量好再来大宗订货,已经见怪不怪了。

    伙计点头答应,还很贴心的跑到后面库房,拿了两个没拆包装的特制咸鱼卖给几人。

    几位客人这才满意的迈步离开连福货栈。

    几日后,河北路转运司衙门

    此时,转运使李参桌案上,正摆着那两条特制咸鱼。

    观察良久后,才皱眉问道:“这么说来,那特制咸鱼不是无棣县做的,而是产自盐山县?”

    中年人点了下头:“是,下官在无棣县走访多日,当地百姓均表示不知道有特制咸鱼这种东西。下官又去了盐山县探访,所有的证据都指向知县李重这个人。下官有理由相信,这个特制咸鱼正是他在背后操纵的。”

    李参若有所思的点了下头:“行了,本官知道了,你且下去休息吧。”

    中年人一怔,抬头看着李参说道:“使君,下官想……。”

    李参面露微笑的说道:“知道你的意思,但现在还不是时候,此事还需等待时机。”说完,便挥手示意对方离开。

    现在正是韩贽冲击同知的关键时刻,身为半个老师的李参,当然不会现在出手整治沧州私盐。他需要等,等一个合适的时机。

    正在李参为韩贽的前途计划的时候,门外的小厮来报,说有天使到来。

    李参眼睛一亮,忙整理衣冠,大步走出房间,去衙门口亲自迎接天使。

    沧州通判曹瑞的书房

    李重将一个沉重的小木箱放在书案上,并亲手打开盖子,露出里面的白银:“小小心意,还请通判笑纳。”

    曹瑞看着这一箱子白银,严肃的脸上露出浅笑:“李知县,这是何意啊?”

    李重脸上挂着谄媚的笑容:“这不是最近特制咸鱼赚了些钱财吗?特意来孝敬通判的。”

    曹瑞闻言,点了下头。这件事他也是了解过的,无棣韩成不知道抽的哪门子疯,生生的断了咸鱼的供应。在这个时候,李重瞧准机会,捡起了这门生意。据说生意异常火爆,按照府里幕僚的估算,短短一段时间内,对方至少有五万贯进账。

    这时又听李重说道:“下官感念通判多年的栽培,不敢忘本,所以……。”

    曹瑞再次点头。其实他知道对方真正的来意,韩贽争夺转运司同知的消息,早已不是秘密,听说最近就会有确切消息传来。如果猜测的不错,这个李重是提前得了消息,来烧他这个冷灶的。

    看在一箱子银锭的份上,曹瑞的脸上露出了一点笑容,让其坐下说话。

    曹瑞猜测的确实不错,李重治下有几名乡绅,那些人家在朝廷里有自己的消息来源。他李重也是近日从这些人口中得知的消息,按照以往的惯例,眼前这位曹通判,过不了多少日子,就会变成曹知州。

    李重落座后,这才说道:“通判,下官想问一下,无棣抢我盐山百姓这件事,沧州衙门可有结论?”

    曹瑞暗地里摇了摇头,责怪这个李重说话不知道分寸。才给了这么一点银子,就想让自己给他办事?

    他没有答话,只是将目光转向了那个装钱的木箱。

    李重这些年的官也不是白当的,自然知道对方的意思。忙压低声音说:“刚才忘记和通判说了。那咸鱼的生意,有您三成的分润。还请您闲暇的时候,喊个人去盐山县亲自接收下。”

    曹瑞含糊的说道:“此事不急,再等等。”只是没说明,是处置无棣抢百姓的事不急,还是接收三成股份的事不急。

    曹瑞又想起了什么,遂问道:“李重,本官问你,你盐山的咸鱼也卖了有些时日,你就不能学学人家无棣县,也让那些失地的百姓,去开荒种粮?”

    这个问题把李重问住了,那些钱他哪里舍得花在百姓身上啊。用来疏通关系,打点上官不好吗?

    可是他却不能这么说,装作无奈的说道:“通判,非是下官吝啬,只是我盐山贫苦百姓太多,那点钱财还不足以接济他们。”

    曹瑞又追问道:“本官听闻无棣还一种肥料,可以让盐碱地里种的庄稼,增产四五成,你没试试?”

    李重头摇的像拨浪鼓一样:“我的通判唉,您想想这事可能吗?四五成?哪怕是有两三成的增产,不早就全沧州推广了,可现在一点消息都没有,您说这事能信吗?”

    曹瑞想想也是这么个理。

    实际上这件事要怪,只能怪知州韩贽。虽然他亲自验证了肥料的效果,可是出于谨慎考虑,下令哪天随行的人,都必须严格保密,决不能向外透露一句。他认为农事乃国之大事,一旦有个闪失,不要说同知了,连现在这个知州的位置都保不住。所以他为了稳妥起见,先让无棣全县试用一年,如果效果真的好,到时候再全沧州推广。

    随后二人又聊了几句闲话,李重看时辰不早了,这才起身告辞。

    曹瑞在李重走后,独自坐在书房陷入了沉思。

    这半年多来,他身为旁观者,将无棣的发展和韩贽获取政绩,看的明明白白。在他看来,正是有了无棣突飞猛进的发展,才让韩贽有底气去争夺那个同知位子。

    那么自己呢?自己要不要也弄一个捞取政绩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