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宋官途 » 第0071章 寒山先生

第0071章 寒山先生

    五日后,韩成终于等到了,远道而来的寒山先生一行人。

    为了表示,对寒山先生的足够尊重,韩成亲自带领几名下属以及三班衙役,在衙门外迎接一行人的到来。

    当刘玉和吴安看到已经满头银发,年纪足有六旬的寒山先生,不由自主的看了韩成一眼,心中同时在想:作孽呦,这么一位大儒,就这么被骗来了。一会儿要是知道给其的待遇,还不定气成什么样呢。

    众人稍作寒暄后,一行人再次登车,由主簿吴安领路,来到早已安排好的酒楼,设宴款待寒山先生及其弟子。

    在宾主致辞后,韩成便宣布开席。一时间杯来盏往,好一副热闹祥和的场面。

    席间寒山先生还命弟子,赋诗几首以助酒兴,当然也有显示才学的意思。韩成这边身为主人,自然不能落于人后,让主簿吴安背诵了一篇早已准备好的词。

    待酒宴撤下,又让小二换了茶水上来。

    韩成这才给县丞刘玉使了一个眼色,对方会意的点了一下头,便向寒山先生介绍了一番无棣的现状,以及各村学堂的修建情况。

    当寒山先生听到县学占地二十余亩,各村还盖有学堂的时候。不禁为无棣县如此重视教育而感到惊讶。同时也在脑海里畅想着,未来将有数几百名学子,一同读书进学的壮观场面。

    接下来的话题,刘玉心中有些没底,借着饮茶的时机,再次看向韩成。得到对方示意后,便硬着头皮缓缓说出,之前韩成订立的奖励制度。

    生怕对方因此拂袖离去,还对设立这个制度的初衷做了解释。无非是希望以此激励学堂的教书先生,能够对学生更加负责之类的托词。

    寒山先生闻言后,眉头紧锁,轻抚三缕长髯,良久才面露思索的轻点了下头,只是并没有用言语回应。

    倒是随先生一起来的一众弟子,相互间窃窃私语起来。

    这时终于有一名身材健壮的弟子,起身行礼后,神色激动的说道:“先生,弟子以为此事不……”

    寒山先生抬手打断了对方的话,扭过头微笑着对韩成说道:“所谓入乡随俗,一切就依韩知县的意思办吧。”

    韩成等人闻言,自然是心中大喜,又以茶代酒敬了寒山先生一杯。

    待寒山先生一行人,来到韩成为其安置的客栈后,这才把一众弟子再次召集到一起。

    寒山先生当中而坐,先扫视了一眼,脸上略显不忿的众弟子,微笑着说道:“为师知道你们在想些什么,可是为师在想什么,你们可知?”

    身为大弟子的顾顺起身施礼道:“先生想拥有一间自己的书院。”

    说完,似乎想起什么,马上反驳道:“也不对啊,先生在齐州大可以……。”

    寒山先生不等弟子说完,便朗声大笑,压了压手示意对方坐下:“还有吗?”

    见下面的一众弟子纷纷摇头,寒山先生缓缓说道:“其一,齐州韩家对为师有恩,此次韩知州的弟弟又亲自上门相邀,为师不得不应承此事。”

    喝了口茶水继续说道:“其二,据为师了解,一年前的无棣县贫困落后,甚至被人戏称为……。”说到此处,似乎想起了什么,“噗嗤”一下笑出声来。

    下面众弟子见此,纷纷用好奇的眼神看着先生。

    良久,寒山先生才强忍笑意说道:“被人戏称为沧州之耻。”

    众弟子闻言,也纷纷捂住嘴巴,肩膀一耸一耸的在憋笑。

    寒山先生轻咳的一声,正色说道:“可就在去年这位韩知县上任后,也不知用了什么手段,使得无棣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还是其次,为师要说的是,在使百姓富足后,他第一个想到的是重兴县学,这就甚为难得了。”

    说到此处,扫视了一眼在座的弟子们,问道:“你们也曾游历各处,可见过我大宋有这样的官员?”

    众弟子纷纷摇头,他们见到最多的是鱼肉百姓的,中饱私囊的。像韩知县这种官员,他们不要说见过,简直闻所未闻。

    寒山先生很满意弟子们的反应,微笑说道:“所以啊,为师带你们来到此地。不仅是要教书育人,同时也希望你们,近距离的接触一下那位韩知县,看对方是如何治理地方的。等他日你们金榜题名,去了地方为官,也有个榜样。”

    这番话讲下来,在座的众弟子才恍然大悟,纷纷起身行礼。

    翌日上午

    今天是寒山先生的弟子,分配到各村学堂任教的日子。

    弟子要去下面教书,身为先生的寒山先生,也放心不下,说要下去看看各村的学堂。

    韩成自然是满口答应,亲自将寒山先生和那些弟子,以及负责带队的吴安,送到城门外。

    临别之时,一再嘱咐吴安,务必安排妥当寒山先生的食宿,万万不可怠慢了先生。

    韩成一行人刚回到县衙,县丞刘玉就夹着账本找了过来。

    “知县,这是近两个月的账目,请您过目。”

    韩成接过账本,直接翻到最后一页,当看到还剩一万五千贯后,便满意的点了下头。

    “不错,刘县丞干的不错啊。”

    刘玉自然知道对方指的什么,苦笑摇头道:“知县,下一批需要安置的军士就要到了。剩的这些钱财,不能都用于安置他们吧?县里总要留一些应急的。”

    韩成眼睛一瞪,诧异的问道:“你是说,钱不够用了?”

    刘玉无奈的点了下头。

    韩成追问道:“之前不是还有几万贯吗?”

    刘玉语带埋怨的说道:“我的知县唉,您又是县学,又是各村学堂的。还有那些百姓和军士的安置,这些日子花钱如流水一般。所以……。”

    “哎!”韩成这才知道,自己不仅赚钱的本事厉害,就连花钱的能耐也是遥遥领先。

    沉思良久,韩成突然眼睛一亮,带着一丝坏笑问道:“刘县丞,咱们沧州还有什么大儒名师吗?”

    刘玉见到这位上官久违的那丝坏笑,心里就“咯噔”一下,心想:这次谁又要倒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