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白鹿原,从刀劈白狼开始 » 081章 钱从哪里来

081章 钱从哪里来

    “这是……你写的书?”朱先生惊问。

    展示的手稿当然不是全部。

    他只摘取了其中关于农业和其中包括打坦克、防化……等最粗浅军事技术。

    只能算是个引子。

    但这也惊到了朱先生。

    “算是我整理的吧。”时杰摸摸鼻子,“老师你看能推行吗?若是能成,我再想想辙,应该还能整理出一些。”

    没办法,没太合理的解释。

    “黑娃,你了不得哩。”

    “没办法,这么多孩子聚在一起,误人子弟确实不好,只能从权了。我已经让人收集国内和国外的图书了,随后在学校开辟个图书馆,慢慢就好了。”

    “农事部分还好,学校有农学堂,编入学习教材即可,至于军事部分,现在高级班试行专题学习小组如何?”

    “那成,老师多费心,我再想辙整理一些,随后在慢慢加入进来。

    对了,老师看看这个。”

    朱先生接过,见只是薄薄的两三页纸,细看上面的内容,大多不认识。

    “韵文?”朱先生迟疑着问。

    那其实是汉语拼音字母表,时杰加上应用示例,才写了两三页的东西。

    这时候学书,幼儿是以三百千字启蒙,后读《声律启蒙》,再后来就学《说文解字》、《广韵》和《集韵》,单就识字声律一项,就是完整的学问,需要好多书来诠释解析,是高段知识。

    这也造成了识字上的阻碍。

    因为太复杂了。

    时杰没本事弄简化字、偏旁部首那些,抄一份汉语拼音字母表还是行的。

    朱先生是大学问家,由他融合进现在的识字体系里,再合适不过。

    果然。

    一经解说,朱先生的兴趣和兴奋程度远高于之前那本军地两用人才之友。

    “黑娃,你果然了不得哩。”朱先生少有的激动起来,脸色都有些胀红。

    “大造化,你有大造化!”

    “那还请老师多多费心,在这方面,我实在是不成,随后找来的其它类似书籍,弄都给老师转过来。”

    “好好好,多搞来一些。”

    时杰忙不迭的答应。随后,他的搬书大业就开始了。

    每一个兔子都有一个家国梦。

    尽管时杰嘴上常说要混吃等死,并且还时常以此来告诫自己,但当有了条件后,总会不自觉的往这个方向靠。

    此前,农学堂是建立在原上老农的经验体系之上的,中间涉及一些水利、农具知识,基本上算是对数千年经验农学知识的总结。加入一些时杰提供的分垄、育肥、发酵、选育、生物防治等方面的知识后,从科学角度对经验农业进行了解读和分析,方向是对的,但知识相当的零碎,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不成体系。

    拿到《军地两用人才之友》以后,时杰也顺利的拿到了另外两本。

    因为在周文生活的时代,是有赤脚医生的,拿到那本书也就是很简单的事了,哪个赤脚医生那里会没有一本呢?

    另外一本书也是同样的道理。

    时杰还发现了另外一笔更大的财富。

    周文生在七六,长在八零前后,学在八十年代,那时候的农村,学校、医疗、水利、农技、配种、种子、农机、民兵……等等都有,而且非常细化,比如小学的育红班,村中涝池和田间地头的排水沟,配种站的兽医,遍布村内的沼气池,体系健全细化到令人发指。

    加上乡里的拖拉机站、配套的维修厂、农具厂,农村中的五小工业具全,全拿过来,白鹿原的基础工业就有了……

    时杰从拿到那三本书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忽然觉得周文所在的乡村里,那一整套体系才是最合适白鹿原发展现状的财富,而且惠而不费,获取也简单得多,简直是个宝山,空手而归太不应该,还费什么事呀,直接搬过来好了。

    于是,白鹿小学就有了语文、数学、绘画、自然、地理、历史、生物、几何、物理、化学……等课程,从小学到初中健全无比,那是时杰让周文找哥哥姐姐们软萌求告,蹭来的,钱都没花。

    于是乎,幼学启蒙、四书五经成了古文课,三大神书成了秘而不宣的高端教材,中小学教材照搬套用,白鹿小学从此有了完整教育体系,就是费了时杰不少功夫,抄书抄得手酸。

    但事情到此并没有终止。

    之后就是各农村部门的技术宣传和培训书籍,甚至还有设计图在内,费了老鼻子劲儿了,到这时候时杰才忽然发现,搬砖不只是体力活,也是技术活,

    要不咋那么多印刷厂呢。

    实在没办法,他发动了贤内助。

    多才多艺的月月师姐直接上手,帮了他的大忙,小娥也能敲敲边鼓,整理装订啥的,做得那是相当的漂亮。

    时间到一九年底,白鹿小学相继建立了农研所、畜牧所、原种场、油脂研究所、化工所、精工所、测绘所、中药所……以有天赋的高年级学生为骨干,边学边研究,边研究边实践,成果显著。

    其中尤以农研所最为突出。

    虽然国家还是农业国,农业在国内却很是偏门,但农研所的孩子们利用传统理论,把任何一个物种放在大小环境下全面分析研究,建立注重系统和血缘关系的分类学,强调进化原理,还是建立了一套科学的方法和体系。

    到这年底的时候,农家肥制作原理、农家肥发酵原理与细菌生长环境、物种选育与优化、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种植无水肥管理、青储小环境研究、农田生物种群和群防群治、水生物种群与环境……等等研究成果纷纷出炉。

    从农研所分化出来的油脂研究所以棉油作坊为实践基地,梳理研究出棉籽壳喂牛、棉籽饼做肥料、皂角支撑肥皂、污水储存用来制作农家肥的技术。

    并且已经展开了从棉油中提取分离棉酚技术的研究。棉酚是制作避孕药的主药。

    到这时,油脂研究所继续分化,一分为二,成立了化工所和精工所。

    前者主攻棉油去毒工艺研究、肥皂香皂洗衣粉制造和棉酚提取,后者主攻棉纺、印染和精细机械加工。

    时杰通过关中政府,从汉阳枪炮厂弄来一些机械加工设备,车、钻、铣、刨、磨以及全套的测量器具一应俱全。

    极大的加强了精工所的底蕴。

    与此同时,结合卫生院的发电机,白鹿小学也开了个机电专业,还是个雏形,有一个班三十多个孩子在做这个。

    另一个比较出彩的是中药所。

    在时杰搞来中小学教材之前,医学堂是白鹿小学体系最健全的学科。

    他本来就是学这个的,冷先生中医上相当有研究,郭彩凌还是个中西医兼通的,尤其她还是个研究型人才。

    三人合一,医学堂想不系统都不行。

    医学堂有中医堂和卫生院做实践基地,治疗室、手术室、药房齐全,又有大量的治疗和医学研究仪器,学习和研究场所健全无比,先天基础异常雄厚。

    中药是中医的基础。

    中医除了中医理论之外,最主要就是中医药,熟悉植物属性是研究中药的基础,中药所的建立,目前主要任务是做中草药的采集、绘图、药性记录、生长环境观察和处方、医案的收集整理。

    秦岭本身就是个大药库。

    自然而然的就成了中药所天然的研究场所和试验场,屡次协同测绘所、农研所进出秦岭,做中草药的收集建档。

    然而这一切都是需要钱的。

    光购置显微镜和各种实验仪器,就花了时杰数十万块大洋。

    到这年底的时候,他当初“截粮”攒下的那点本钱,终于要见底儿了。

    面对含月摊开的账本,时杰必须要想辙找点钱出来了。

    要说挣钱,还是钱生钱最快。

    他没本事办银行。

    北风堂倒是有那个雏形,办银行是个不错的基础,关键那不是他的呀。

    一块大洋在时杰指间零活的翻飞着,滚动着,腾挪着,精灵似的,像是没有了重力,计议已定,随手往桌上一抛,钢洋在光滑的桌面上飞速的旋转,良久之后,才盘旋着逐渐静止在桌面上,发出钢洋特有的悦耳声响。

    那是钱的声音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