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第三双眼 » 第十六章

第十六章

    28.实验对象与试验床

    X大学,东八楼实验室内。

    “你的这个主角一直这么不知疲倦么?”,一个男生看着一个戴眼镜的白大褂眼前的试验台。

    “嗯”,戴眼镜的男生很久才嗯了一声。好似根本就忘了身边还站了一个人,他只是沉浸于他眼前这个世界。

    试验台是一块大平台,几乎呈圆形,直径有十几米长,充满着小型的山峦、溪流、花草和农田。大平台一圈有约半米高的围栏。围栏上是透明的一个大玻璃穹顶。在穹顶内一根碳素钢架起的弧形轨道,模拟着太阳运行的弧线。轨道下面悬着一盏探照灯,大小和光线强度组合在模拟着等比的太阳,在大玻璃穹顶内同时模拟的还有温湿度,空气成分含量,一系列条件指标。围栏外侧的显示屏上显示着密密麻麻排列的数字和单位。

    这个试验台,是只有做微生物和小型低端生物研究才有的装备。因为更高级的尤其神经系统更加发达的生物研究早已脱离实体的仿真试验观察环境。

    在模日轨道的外侧,贴着围栏还有一条轨道,轨道上一双伸出的机械手臂缩在轨道边上。像一双张开嘴的夹子。

    两个人都盯着透明的玻璃罩内看。

    白大褂男生所指的主人公,是一只红的发亮的瓢虫样的生物,精美的半圆形盔甲,犹如被刀切出一个小边缘分离出脑袋,脑袋上一双细小的黑色触角伸出,时而轻轻转着角度,似在探测方向。像瓢虫黑色样的复眼区域旁也确实有一对淡黄色的斑点,与黑色头部、红色的身体、身体下偶尔露出黑色脚须展示着完美的配色方案。

    瓢虫沿着植物微细绒毛的枝干从一片叶梗向着另一片叶梗爬去,很快到达另一片叶梗的位置,顺着叶梗隐没在绿色的卵圆形叶片下。

    戴眼镜的男生回转身,走到靠墙的桌上拿起一块黑色的手柄。他快速地走回试验台旁,用手拨动红色按键,转动绿色的手柄。只见玻璃罩内的机械手臂忽然活动起来,伸向中间的绿色叶子。绿色叶片被掀起,瓢虫生物感觉到叶子被扰动,迅速从一小块斑点处离开准备奔回叶梗,却又忽然停住。手臂触手转动角度,同时一边的触手轻轻地伸出一块触板接住瓢虫生物带离了叶子。另一片触手慢慢覆上瓢虫生物的身体。

    桌面上一个显示屏和试验台玻璃穹顶上一片方形区域瞬间亮起来,迅速现出瓢虫生物的图像。瓢虫生物身体的各个部分清晰地显示在画面上,旁边显示着各部分数据及对照值。并记录着测量时间和样本编码。

    两人盯着屏幕,看着各个角度的数据。

    “听说植物进化论坛今年在三亚开,廖教授去吗?”

    “去的”,戴眼镜的回答。

    “你是不是要一起去?”

    “不一定,要看研究进展情况”

    “这两天就要开始了吧”,“廖教授还在BJ吗?”

    “在BJ,明天他直飞海南。”

    两人口中的廖教授,廖品先,是昆虫类研究领域最卓越的学者之一,也是生物进化研究协会的名誉会长。是以所谓低端生物研究领域却担任广泛的生物进化领域最重要研究协会的会长,可见廖教授的威望和影响力。三亚开的论坛是植物进化研究协会发起的研究成果交流论坛。这个论坛几年前才成立,却在三两年内迅速提高了知名度,一批生物领域研究的专家都成为座上宾,自然也少不得廖教授。苏晓是廖教授的学生,目前在廖教授挂名负责人的研究中心担任一个课题组的研究员。他是时非凡幼儿园起就一起长大的发小。两人一直到高中还是同学,后来各自读了不同的大学选了不同的专业方向,在读完博士之后又进入了同一所大学搞研究。时非凡总结为是两人今生的不解之缘。

    苏晓按触操作手柄上的一个黄色按键,两人眼前的图像进入了微观结构呈现。视图中的景象像一片相互分割的立体网状空间,调动手柄进一步放大,界面内的细胞壁间隔结构逐渐从界面上向周围扩散直至消失在视野里,剩下的区域犹如一片流动的透明湖面,微细活动的态势如同湖水流注的顺流逆流和涡旋。

    “这个递质显微镜的清晰度是真不错”他说的是基于神经递质研究的这个触手装置。

    “这次这个研究还是在为廖教授的著作准备基础数据?”时非凡问苏晓。

    “不是。是西南某农学院的委托项目”

    廖教授是实用科学研究领域的专家,不单承担着国家昆虫研究领域多项重大课题,更是研究成果转化领域的高手。各高校及研究院所都争相与其合作。所以拿到各种课题自然毫不奇怪。况且,近些年由于物理、化学等各自然学科的深入发展,应用领域和研究领域也都实现了工具和方法的迭代,不断有新的细化领域和学科出现。化学,除了分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又有了冷化学,超冷化学,生物化学等细分学科。生命科学领域更是在基因研究、人造器官移植和疾病治疗、动植物物种培育和食品研究、病虫害防治等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成果。

    在时非凡的眼里,苏晓是天生的研究者,必然会在实用科学研究的路上坚定走下去,这也是廖教授吸纳他的主要原因。搞研究要有稳扎稳打的精神。需要极其稳定的心性,对发现既有锲而不舍的追求,又要时刻保持放松。不然不是被枯燥的重复试验摧毁精神,就是错过重要的细微的蛛丝马迹。

    “这些小东西在我们眼里已经没有什么秘密了,不知道他们眼里的我们是否也如此”

    “他们还不具备高级的神经系统,没有情感和意识上的判断”苏晓说话语气平稳却很犀利。时非凡知道苏晓就是这样的人,话少,又不爱主动交际,但是对于自己的本职研究却从不吝表达。时非凡知道继续说下去就可能进入某种争论了。这是关于生命发展方向上的分歧。

    时非凡做的是生物社会学的研究。他的老师是彭三鹏教授。苏晓和他两人虽同在生物实验楼,却属于不同的研究分支。生物领域的研究,一方面对物种、构造、习性、环境适应性进行研究,另一方面社会学组织学领域也不断在生物物种内发现新大陆。研究了高等动物、哺乳生物的社会组织形态及规则外,同时在冷血动物尤其是昆虫类的生物物种中也开展研究。

    而近些年,随着科技在进步,生物进化研究领域发现的直接间接证据貌似越来越充分,但却也越来越出现一种观点,那就是有些人说,生物的所谓进化其实是双向的,也就是包含退化和进化,其实都是对外界环境的变化的反应适应性,不存在一种生物进化为另一种生物的可能,不论经过几千年几万年,都是自身物种在迭代而已。而有人就说这简直就是圣经创世说。而这一理论的支持者中恰恰就有彭教授。

    而两种观点在深入研究一个物种时,一个在于深入揭示物种之间的差异性,一个努力寻找物种之间的关联性,一个要寻找进化的证据,一个想说明环境或者时间历经多久都不可能导致物种间的演进。尤其近年古生化研究领域屡屡有新的发现,这一方面是因为技术进步和发掘研究工作的广泛开展,另一方面也说明人类对自身的起源和历史拥有越来越高的求知诉求。两种发展观点的争论愈演愈烈,但不论哪一种观点,甚至其他更多种学说和观点,也无不是在寻找生命的本源和逻辑,这可能就是科学研究最殊途同归的可爱之处吧。

    人也是很特别的生物,不同的人在构造和生物机理上的差异性几乎为零,但是在不同个体心里,不同的事件或者说观点的分量却可能天差地别。就譬如苏晓和时非凡。两人在生活各项领域,都有几近相同的认知,平日里更是除了各自搞研究的时间,以及回家后的时间,彼此可能都是对方相处时间里超过另一半的唯一对象。却在理论观点上尖锐分歧。但两人看法上的分歧,并不影响两人成为要好的朋友。

    “不管高级不高级,我倒很想成为他们一员体验一下”

    “那你得去西中心”苏晓并没有抬头看时非凡。因为西中心才有这样的技术和能力。

    “我怕我最后滞留在‘禽兽部’”听出时非凡话里的戏谑,苏晓转身抬头看着时非凡,时非凡也看着苏晓。苏晓即使说笑话也会是郑重的:

    “Ithastobemonogamous”

    “Polyandrycanalsobe”

    时非凡补了一句。两人忽然间就哈哈对笑起来。之前因寂静而略显紧张的气氛瞬间松懈了下来。

    李萍是时非凡的女朋友,在技术研究应用的部门工作,典型的工科女。是正统婚姻关系一夫一妻制的推崇者。她认为爱情是排他的,不论苏晓还是时非凡无论从进化选择的角度还是从组织分工角度提出的反驳意见一概都不予接受,李萍认为人应该一生只爱一人,实在不济,若真是出于生存繁衍的充分性目的也该是一雌多雄搭配。现行婚姻法支持一夫一妻,但也支持离而再婚,再娶再嫁,所以李萍也有不满意的法条部分。不过别人暂且不管,但在自己能把握的部分,爱情约定就是要自由而忠诚,严肃而活泼。时非凡喜欢李萍的聪明爽朗,两人在认知、行事态度和追求上都相互欣赏,很有共同语言,而且在时非凡看来忠诚于一个优秀的伴侣也是必要的,精神交流要重要的多,即使很多女生都欣赏时非凡的贴心和机智,李萍在时非凡眼里却一直有魅力,两人也一直很和谐。

    李萍对本职工作勤奋又有责任感,对研究发现和技术创新充满热情和好奇,也常常会在一些事情上和时非凡交流,也从来没用心思去怀疑过时非凡,性情洒脱也可见一斑。关于神经递质显微系统通过对神经递质的成分及微细含量进行探测,获取实时性数据,利用时间轴和数学运算,提取递质活跃性数据,进而结合生物物理光散射合并成像,从而显示微观角度的物质活跃状况,包括角度和方向、形状特征等,就能反映出昆虫菌素类等小型生物的生殖活跃状态、机体运动特征和静态形体特征。这既包含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内容,也有光物理学、生物物理学、数学运算的运用。这是上次时非凡做“蚂蚁信息传递行为的物质研究”时李萍告诉他的。

    “今天去“旅人食堂”吧,Amy说那的糖醋里脊不错”

    “好啊,那你得快些”

    “再晚估计只剩糖醋浇汁儿了”,“呵呵呵”,时非凡轻快地笑着。

    “得稍等我一会儿”

    苏晓记录下各项数据,又拿起手柄,拨动按键,覆盖着固定瓢虫生物的触手收了回去,移动触板对接到一片叶子上,小生物静止片刻后就迅速爬走了。底部触片上,电脑屏幕中间留下一片模糊的粘液印记。触手收回触板,屏幕上也迅速擦掉污迹恢复干净,亮着的图像和屏幕自动关闭了。

    苏晓再走到试验台前。用手按了试验台旁边的一个按钮,阳光瞬间暗了下去,按了另一个按钮后,试验台内的植物瞬间通透起来,只见在叶片和一些叶梗及根部,甚至在一些树木的表面一些半透明的荧光点显现出来。试验台边的显示屏数据瞬间发生了波动,又逐渐稳定下来,只是偶尔跳动。有一个数字却一直在三三两两增加,又忽然停住,然后继续一个个叠加。

    “产卵了?”

    苏晓开始在光点中查找,黑框眼镜的镜片上黑漆漆地闪着光。这批一共孵化了100个卵,成功率80%左右,成体昨晚最早一批开始羽化。为了同时记录个体成长情况,每个个体根据花纹和特征做了数字编码,这是第三代第2批繁育的个体。

    苏晓忽然转动手柄朝小溪旁的一株叶子上移动手柄,手柄停在亮点的旁边,重又打开模日灯。

    时非凡站在电脑屏幕前看着小生物停在屏幕中不动,大约一两分钟过去后朝着一堆近透明的立着的颗粒走去,小颗粒一粒粒密密麻麻地排列,像一排细长的鸡蛋立码在一起,瓢虫生物快速地咬破一个小颗粒,将黑褐色的嘴深入破口处开始吸吮,不大一会就只剩半个残败的躯壳,它转动嘴巴奔向了下一个。

    “是不是没喂食?”

    “不是,就是会吃卵”

    所以苏晓需要迅速找到卵,并且移出来另行保存。处理完数据记录后,苏晓整理好桌面的文件,和时非凡离开了实验室。

    “很多动物吃同类,是因为环境因素,拥挤或食物匮乏,但是生存条件改善以后,很多习性却沉淀在了遗传密码内,动物会吃同类,人又何尝不是呢!想必人也潜藏着吃人的记忆吧”

    “人吃的更多样化。”苏晓看着时非凡若有所思的感慨,干脆肯定地回应了时非凡。

    时非凡转脸看向苏晓,他觉得这个朋友其实把很多问题看得很深刻。很多事他都细想过了,但却从来不会主动拿出来讨论。

    去旅人食堂的方向,路两边的树木都不很高,是些木槿类几年生的苗木,阳光直射在脸上有些开始发热。

    “这天儿真不错”

    “周末带上你家思羽,咱们去南山烧烤去”

    “如果你不去海南的话”,时非凡补充道。

    “好。”

    苏晓的女朋友叫林思羽,也就是Amy,说话做事不像李萍这么爽脆直接。每每四个人去野餐,笑声爽朗的一定是李萍,而一旁晒太阳看书的一定是Amy。Amy有大多数文科女娴静的做派,性格沉静温和,说话轻声细语,充满着书香家庭传承的魅力。林思羽的父母一并叔叔伯伯都是做文科的,从早年再上一辈的国学研究、西学哲学到上一辈的社会学、文史学,Amy家总有各辈位列知名学者之中。不过也有例外,Amy的一个小姑姑就去学了西医,如今也已经做到主任医师,行事却是雷厉风行,说话扼要直接。相比Amy,苏晓算更爱说些,而相比苏晓,Amy更圆滑,说话圆润和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