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江山美人 » 第224章 朝堂

第224章 朝堂

    “这……”

    灵帝的询问让王旭措手不及,事前根本没想到会撞上历史著名的“刘焉上书”,此刻面对群臣的目光,他还真是很犹豫,心中迅速思量。

    刘焉是汉末皇室中少有的智者,深谋远虑,心知昏庸的皇帝扶不起来,这才提出这个建议,目的是想自己当上州牧,寻得一州成为土皇帝。

    如果我现在成为州牧,同样可以少奋斗很多年,可……刘焉是汉室宗亲,他当州牧容易,我却很难,如果我此刻大力支持,导致历史发生微小改变,大汉全境都改置州牧,历史势必大范围改变。

    若是各州的州牧励精图治,治政强军,必定形成强大战力,那时就不是诸侯割据,而是诸侯国割据,很可能形成春秋战国的局面,极难统一,有点得不偿失。

    不行,这事不能贪心,别偷鸡不成蚀把米,还是按照历史原本的样子做出建议比较好。

    心中做出决定,王旭立刻起身,躬身走到大殿中央跪拜。

    “陛下,末将以为崔大司农与刘太常说得都有道理,对于刘太常说的理由,末将在平定区星叛乱时深有体会,由于各部无法协调,物资无法统一调配,足足拖延数月才得以平定。

    而崔大司农说的也有道理,州牧权利过大,如果没有用对人,那就是祸患,末将认为不如折中考虑,有必要的地方改置州牧,不必要的地方还是按原来的制度实行。”

    皇帝大喜过望,急声笑说:“王旭真是栋梁之才,此法甚合寡人心意。”

    话音落下,他环顾文武众臣,高兴地接道:“天下叛贼四起,设置州牧可以平定叛乱,本是良策,但州牧权重,确实应该慎重考虑,所以寡人觉得王旭的谏言很好,今后就让刺史与州牧并存,视实情定夺。”

    文武众臣大多没有意见,纷纷应诺,刘焉也心满意足地退回自己位置,崔烈还是有所不甘,但见皇帝已经决定,众臣也都认同,他迟疑片刻,终究还是退了回去。

    王旭心里舒口气,准备起身回座位,皇帝却突然开口问说:“王旭,并州的屠各胡部落反叛,寡人知你能征善战,欲让你统兵征伐并州,可有异议?”

    王旭心中一惊,还没想好怎么回应,沉默许久的大将军何进陡然出声。

    “陛下,臣有事启奏!”

    “嗯?”

    皇帝诧异地看向何进,挥手道:“说!”

    何进缓缓起身,走到王旭左前方伏跪:“陛下,昨日退朝后,臣细细斟酌此事,觉得有些不妥。”

    “为何不妥?”皇帝疑惑地问。

    “此番征伐并州,白波谷黄巾余贼暂且不说,平定屠各胡部落绝非一朝一夕的事,少则两三月,多则半年以上,王旭如今担任零陵太守,督荆南四郡兵事,负责蛮族事宜,责任重大,岂能离开治地如此之久?”

    皇帝不以为意地笑笑,摆手说:“这有何难,另外选人前往零陵做太守,王旭只管统军便是。”

    听到这话,王旭的心“噗通噗通”跳个不停,好在大将军没有让他失望,立刻回说:“陛下,荆南刚刚经过大乱,百废待兴,王旭上任后平贼有策,治理有方,威望正高,如果这时候更换太守,难免会让百姓疑虑,各部蛮族也难以慑服,必会再起事端,所以微臣觉得暂时不宜更换王旭职务。”

    何进抬头迎向皇帝的目光,继续接道:“此外,依臣所知,荆州刺史王睿无能,平定区星数月未果,损兵折将,耗尽钱粮,不但没有尽到自身职责,反而屡次添乱,为朝廷造成极大损失,零陵、桂阳和长沙三郡的局势,全然是靠王旭和孙坚竭力稳定,还望陛下明鉴!”

    “噢?竟有这等事?蹇硕不是给寡人说王睿在平乱中有很大功劳吗?”

    皇帝满脸迷惑,见何进沉默着不答话,他立刻看向静立在左前方的宦官,沉声道:“张让,把蹇硕给寡人传来。”

    “诺!”张让应一声,慌忙走下帝台,迈着碎步从大殿旁门离开。

    此时皇帝的脸色很不好看,群臣不敢多话,整个大殿都陷入一种难言的压抑。

    好在张让没有去太久,很快就赶回大殿,附在皇帝耳边说了几句,便站回原来的位置。

    皇帝扫视群臣一眼,略带薄怒说:“传蹇硕觐见!”

    张让立刻拖着尖细的嗓音高喊:“传小黄门蹇硕进谏!!!”

    很快,大殿外也传来数声呼唤,弄得寂静的大殿满是回音。

    片刻后,蹇硕提着自己的裤裙出现在大殿门口,近乎是小跑着冲进殿内,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小黄门蹇硕,参见陛下!”

    “蹇硕,你可知道寡人唤你何事?”皇帝沉声质问,语气不善。

    蹇硕的额头冒出豆大的汗珠,声音都有些抖动:“臣下不知!”

    “哼!你早前对寡人说荆州刺史王睿平乱有功,功在何处?”皇帝冷哼道。

    蹇硕隐约猜到些情况,瞥一眼跪在前方的何进,心中极其痛恨,但脸上却是诚惶诚恐地回说:“陛下,王睿与贼将区星鏖战数月,给予贼寇沉重打击,应该有功!”

    皇帝轻描淡写地看他一眼,转而望向何进:“他的话可是事实?”

    “启禀陛下,此乃一派胡言!”何进朗声回应。

    “那实情是什么?”皇帝追问。

    何进急声道:“回禀陛下,依微臣所知,王睿最初畏惧贼寇势大,百般推脱,不肯发兵,乃是王旭和孙坚受命于危难,并心协力,连战连捷。此时王睿见有利可图,这才发兵抢功,后来区星主力被歼灭,退守桂阳,王旭与孙坚碍于太守的权限,不好跨郡追击,而王睿身为荆州刺史,面对区星残寇不但没有任何战果,反而鏖战数月,消耗荆南大量粮草物资,更使得区星缓过劲来,重新集结起数万人马……此事在荆州已是人尽皆知,陛下大可传唤孙坚和王睿前来对质。”

    说着,何进装出一副痛不欲生的模样,伏跪着拜道:“陛下,微臣身为大将军,没能及时查明实情,导致无数精兵良将枉死在无能之辈手中,有负陛下重托,早已是痛心疾首,不敢有丝毫隐瞒,还望陛下明察!”

    这番话看似何进在自责,实际是明着扇蹇硕耳光,蹇硕心里恨得咬牙切齿,却没有任何办法,也不敢接话。

    皇帝虽说昏庸,但显然不笨,他没有急着指责蹇硕,略微沉凝便转过头来问说:“王旭,你接受诏命与区星接战后,耗时多久平定?”

    “这……这个……”

    王旭心里暗乐,表面上却装作颇有顾忌的样子,显得迟疑不定。

    看到他这模样,皇帝的声音陡然转厉,更添三分怒意:“你在寡人面前吞吞吐吐,这是何意?”

    “末将不敢!”王旭装着恐慌的样子,深深地埋下头,急声回道:“一天!”

    “嘶……”

    整个大殿突然响起整齐的抽气声,连大将军何进和皇帝都愣住。

    虽然觉得王旭不敢骗自己,但皇帝还是有疑虑,忍不住追问:“你带多少人马?区星贼兵有多少?”

    “末将带六千精锐将士,区星贼兵三万余人。”为表示自己的谦虚,王旭很快又接道:“不过贼兵战力极差,多数都是被迫跟随的普通民众。”

    霎时间,皇帝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虽然他不太懂兵事,但这么明显的对比还是能体会,当即咬牙问道:“王睿最初带多少兵?”

    “这个……”王旭故作迟疑。

    “照实说!”灵帝厉声喝问。

    “最初有两万人左右,最后还剩一万余人撤走!”王旭满脸“无奈”地回道。

    “嘭!!”

    皇帝怒火冲天,拍得龙榻发出一声巨响。

    “蹇硕,这是怎么回事?你给寡人夸的有功之臣就是这种愚夫?”

    蹇硕有些发懵,早前他哪有心思去了解细节,这会儿也是刚刚知晓,心中顿时将王睿骂个半死,急忙撇清关系:“陛下息怒,臣下是被奸诈的王睿蒙蔽,根本不知道实情是这样,臣误听人言,致使陛下遭受愚弄,臣下该死!臣下该死!愿献上头颅谢罪!只望陛下息怒,莫要伤了龙体!”

    一时间,蹇硕声泪俱下,头磕得砰砰直响,全然是大忠臣的模样。

    看到他这份精湛的演技,王旭瞠目结舌,自叹不如,真是佩服到五体投地,倒是别的文武大臣仿佛司空见惯,没有任何异样,看都懒得看一眼。

    何进不屑得哼一声,心知现在时机还不成熟,单靠这件事很难弄倒蹇硕,没有再多说。

    皇帝也真是信任这些宦官,看到蹇硕这模样,脸色渐渐放缓。

    “算了,既然你也是被蒙蔽,寡人这次就不责怪你,但绝不能再有下次。”

    “多谢陛下恩赦!”蹇硕重重磕头。

    “好好反省,先下去吧!”皇帝挥手道。

    “诺!”蹇硕慌忙从地上站起来,躬着身子退出大殿。

    皇帝没有多看他,回头盯着王旭打量半晌,越看越觉得喜爱,突然忍不住笑道:“如果朕有一子如王旭,必将天下交托。”

    霎时间,群臣哗然,惊于皇帝对他的喜爱。

    这种话当然只能听听,绝不能当真,王旭急忙叩首回应:“陛下如此抬爱,末将心中有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