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东京美丽人生 » 第一百二十六章 如何花钱

第一百二十六章 如何花钱

    随着单曲和专辑唱片分成的陆续到账,高杉彻心满意足。

    稍微有些强迫症的他,终于抹去了近三百亿日元中的那个“近”字。

    那么,有钱该怎么花,尤其是有三百亿日元,又该怎么花?

    难道存在银行等着收利息,没有这么多钱的时候,高杉彻如此幻想过。

    可真当他有了这么多钱,这便成了一个令他辗转反侧的问题。

    人性的贪婪永无止境,换个意思说,挣钱会上瘾。

    其实,高杉彻在将全部身家,两百万美元投入白银期货市场时,就考虑过这个事情。

    那个时候,他也仅仅考虑了两三步而已。

    首先要趁着美元强势,日元尚未升值,将资金兑换回曰本。

    否则单是外汇差额,就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其次,他把目光瞄向了股市、电子、房地产等行业。

    除此以外,还有汽车、半导体。

    这都是曰本八十年代最蓬勃向上发展的产业,一本万利。

    甚至可以说,繁荣到充满荒诞魔幻的戏剧性。

    因此,最终破裂后,被称作疯狂的经济泡沫,如梦一场。

    回到曰本后,高杉彻就开始做准备,取得了大量的资料数据。

    汽车、半导体,前者有丰田,不必多想。

    后者可以建议高杉家去搞,他也不用多掺和,没那个能力。

    股市,他是不打算再掺和了,这东西实在是太刺激。

    即使曰本股市一片繁荣,也容易一不小心赔得倾家荡产。

    电子产业,高杉彻第一个联想到的便是任天堂。

    但这家公司,他就不必过多挂念了。

    这个时期,任天堂当家人山内溥正充满了雄心壮志,决心闯出自己的事业。

    为此不顾母亲反对,将名字由山内博改成了山内溥。

    “博”是上代当家人,山内溥祖父为他取得名字,希望他能够继承制作纸牌等博戏用具的祖产。

    手腕极其高明的山内溥不负所望,任天堂从他继位后,占据了曰本纸牌市场份额的近百分之六十。

    以此来看,能够得出两点信息。

    当家人精明强干且富有野心,筹划进军电子产业的任天堂,不差钱。

    完全堵死了高杉彻准备分一杯羹的想法。

    曾经看过《任天堂哲学》这本书的他,知道山内溥这人还有一大特点。

    那就是谨慎,任天堂常年保有大量的现金流,哪怕在发生重大失利,仍能保证公司正常运作。

    它在N64和NGC两个世代产品失败后,依然可以耗到Wii发售逆转局势,时间长达十年。

    任天堂能够坚持下来,绝对要归功于现金流的巨大。

    所以,高杉彻无从下口,毫无机会。

    至于说创立一家新公司和任天堂打擂台,想都不用想。

    山内溥早就集齐了以硬件三杰为代表的技术开发核心,还有“马里奥之父”宫本茂。

    再有一两个月的时间,便会推出跨世代手提便携式装置Game&Watch。

    至少,现在没有高杉彻异军突起的机会。

    想到电子产业,他不由得想起了手机,随即又摇了摇头,这个东西还早着呢!

    突然,高杉彻灵机一动,曰本和华国的情况不一样。

    曰本手机行业依附于运营商,也就是说,曰本运营商不只是通讯服务商,还是手机制造商。

    它们占据主导的销售模式,类似于华国的合约机,买一个号,买一部手机。

    因此未来进军手机行业,就不得不和通讯运营商合作。

    他没办法搞手机,可以先搞定运营商,为以后做个铺垫。

    遗憾的是,他找人调查了一圈。

    却发现曰本未来的三大运营商,Docomo、Softbank,以及AU,现在连个影子都没有。

    就连Docomo背后的曰本电报电话公司NTT,也才在1976年成立。

    而NTT在没有转换成民营之前,是由国家持有的。

    希望彻底破灭,高杉彻的思绪,不禁在自己是穿越早了,还是穿越晚了之间,不停徘徊。

    如果说早了,那些鼎鼎有名的大公司,早已树立在了那里,被各大资本财团控制。

    若是说晚,未来很多巨头,尚未诞生。

    可能够穿越,便已经是一次天大的机遇,挑挑拣拣不像话。

    那么,最后剩下的就是房地产了。

    1979年开始,曰本政府逐渐放松房地产政策,象征着房地产繁荣期的到来。

    几年时间后,住宅用地会涨至1.5倍,商业用地更是疯狂涨了近4倍。

    再加上银行低息贷款政策的执行,尝到甜头的开发商便疯狂从银行借款拿地。

    曰本普通企业也从中找到了机遇,为了获得更多贷款,它们通过循环买地质押,获取资金。

    而人们看到飙升的地价后,不仅没有望而止步,反而还刺激了他们焦虑性购房的积极性。

    于是,上至三菱、索尼这些大公司,下到普通民众,人们开启了疯狂的炒房模式。

    到八十年代末,各地售楼处随处可见打着这样的宣传语:卖掉东京房产就能买下整个米国。

    为什么,因为房价真的高到了恐怖的程度。

    位于曰本东京的帝国广场,仅仅两平方英里的土地价格,竟然比整个加利福利亚的土地价值还高。

    东京银座五丁目的一块空地,拍卖出了每平方米1.1亿日元的天价,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折合成美元是97万一平米,简直是寸土寸金。

    当然,这些都是核心地区,可普通地区也不便宜,买一套不足50平米的房子就需要花费5000万日元。

    按照当时的汇率算,差不多合140万人民币。

    想到这里,高杉彻已经觉得自己不用再想,没有比这个更赚钱的生意了。

    就像穿越到九十年代的华国,有钱不在北上广拿几块地,拼搏半辈子,未来还是会哭死。

    想要炒房,高杉彻必须找一个靠谱的合作者或代言人,他心中想到的第一个人,便是野崎俊夫。

    这人整天喊着买地盖大楼,可不是空喊口号。

    他从野崎研一郎口中确定过,研音独立之前,野崎俊夫在经营研究出版之外,还进行着超级市场的经营和房地产生意。

    买楼盖地可谓是老本行了。

    怪不得,原时空研音成立没多久,他就不再做社长,把会社经营权交给花见赫,跑去搞其他事去了。

    开娱乐公司,哪有炒房地产赚钱。

    打定主意,高杉彻便挥舞着一把武士刀,开始联系野崎俊夫,计划着一起做大做强,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