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网游竞技 » NBA:从霓虹开始重现梦幻舞步 » 第十一章 打法没有好坏

第十一章 打法没有好坏

    这几天晚上,在家里的烤肉店帮完忙后的景人都会重回学校篮球馆进行过练习。

    连续的高强度体能训练其实折腾得他够呛,不过面板上数据的实打实的提升又让他乐此不疲。

    姓名:松本景人

    年纪:16

    位置:中锋/大前锋

    身高:196cm

    体重:95KG

    臂展:210cm

    运动能力(日本高中版)

    【速度:57/81】

    【力量:85/92】

    【体力:74/95】

    【加速能力:56/71】

    【弹跳力:43/70】

    终结(日本高中版)

    【近距离投篮:66/78】

    【切入上篮:62/78】

    【切入扣蓝:60/75】

    【原地扣篮:55/80】

    【背身勾手:63/77】

    投篮(日本高中版)

    【中投:53/62】

    【三分:25/60】

    【罚球:40/64】

    【背身后仰跳投:50/67】

    虽说在组织和防守方面,他的属性并没有增长,但是在运动能力,终结能力和中投能力上,他的每个数值都有了1-3点不同的增长。

    正是这种实打实能够看到的提升,才让景人在训练上的热情远远地超过同届的新人。

    到了晚上,他仍然按照惯例,会来训练投射,不过从数据面板上就可以看出,景人在这方面的天赋实在不行。

    25点的三分和40点的罚球实在有些辣眼睛——

    这可不是NBA水准,而是日本高中版,按照景人内心七十才算合格的标准来看,他中投的各项潜力都在平均水准以下。

    虽说传统中锋对于三分或者投射的需求不高,但现在毕竟是一个小球时代,自己的模版是奥拉朱旺,但也不代表自己完全就要和时代潮流作对。

    好在自己还有这个面板,即便天赋不够也可以利用潜力点来突破潜力上限。

    只要自己足够努力,并且完成面板的任务,有朝一日也不是不可能成为约老师这种持球大核型内线。

    说起来,持球大核这种打法一直以来就容易被人诟病为“数据刷子”“团队毒瘤”。

    还有的说法就是持球大核就是遮羞布。

    是因为教练教不了战术,认为这种打法仅是方便球星刷数据而已,似乎这么打就永远得不到总冠军。

    尤其是某位天选之子的打法在和这种概念绑定之后,更是加强了大多数人对这种打法的连带厌恶感。

    在没有得到总冠军之前,你的数据在怎么漂亮也是徒劳,在一场比赛输了的前提下,你就算是场均三双也都是刷子。

    归根结底,比赛这种东西,历来就是成王败寇。

    也正因此,打法的好坏,从来只有使用者强或者不强的问题。

    当然,对“持球大核”打法的厌恶还有一定的文化带来的连带影响。

    比如偏亚洲区域的球迷,就会觉得就算一个球星再怎么强,也应该主打团队篮球,否则就会被骂成是“独逼”。

    很多球队,角色球员就是和球星有着极为明显的能力差距。

    或者说一个优质的团队,本质是围绕球队里的核心球员,然后管理层挑选能够与其适配的优质角色球员。

    只有看明白这一点,才会意识到篮球实际上并不是纯粹的团队游戏。

    这是一个大当家、二当家、角色球员和替补球员等层级分明的比赛。

    这里没有人人平等,有的只有优胜劣汰。

    过于鼓吹团队篮球,只会磨灭个体的竞争心,同时也是变相鼓励打压“尖子”以及“核心”的舆论氛围。

    而长期在这种舆论氛围下,即便有些球员展现出了足够的天赋,但如果不是有着对自己近乎盲目的自信,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将承受巨大的压力。

    而没有一个真正的核心和围绕核心打造的体系,那么不仅水平只会每况愈下,对于观众的吸引力也会急剧下降。

    球迷本质上并不是不喜欢独逼,他们讨厌的是弱的“独逼”。

    其实所有人都喜欢看一位超巨单挑面对面打爆另一位超巨,比起团队篮球,所有人也更会鼓吹所谓的单核夺冠。

    这就是真相。

    所以,景人骨子里也从不准备打团队篮球。

    在接触篮球的第一天开始,他就是以核心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也从来确信自己会成为核心。

    即便不行也行。

    没有这种自信,没有这种坚持,那么就无法肯定自己的道路是否正确,会在一次次失败中怀疑自己。

    而犹豫和对自我的怀疑是成为核心最致命的内在因素。

    “唰......”

    压住脑中纷飞的思绪,眼神坚定的景人站在罚球线上,训练着自己的罚球。

    对于一个在场上具有威胁的内线来说,被包夹或者被造犯规来说是常规手段。

    因为内线的手感大多都比较僵硬,是公认的弱点。

    所以,反其道而行之,作为一个内线,要有足够柔和的内线手感和罚球技术也是必须的。

    空荡荡的篮球馆里,只有篮球弹框而出打铁的回声。

    景人沉默地跑动上前,接回篮球,然后重新调整自己的节奏,手感,回到罚球线,调整动作,手腕一抖,篮球飞向篮筐,再次弹框而出。

    两罚不中。

    景人并不奇怪,40的罚球就是这么弱,但他很快就将这些抛开,继续训练。

    之前虽然在野球场也有练过,但没有进行系统的训练,动作不够标准,训练强度也不够,而且自己没能形成肌肉记忆,所以很不稳定,不能保证足够的命中率。

    现如今他算是从头开始,而对一个菜鸟来说,急停跳投、后仰跳投、后撤步跳投之类的动作都没必要练,就先练好罚球。

    等到罚球的手感逐渐起来之后,景人才开始在其他位置训练投射。

    篮球是一个有层次的游戏,明白这一点至关重要。

    吱吱吱的摩擦地板声一刻不停,即便浑身大汗淋漓,景人也仍然没有丝毫的困倦。

    他觉得自己有了一点手感,但是这种感觉总是把握不住,就好像是隔了层窗户纸一样,始终无法捅破。

    一次次出手,有命中,但更多的是投丢。

    就这样,他一直训练到了七点半,直到手机传来预定的闹钟响铃,景人才有些依依不舍地结束了今天的投篮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