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朱标变狠,老朱乐麻了 » 第十七章 藏之于名山,传之于后世

第十七章 藏之于名山,传之于后世

    东宫。

    刘伯温此刻的心情无比的放松。

    作为天下第一聪明人,一切的烦恼都是因为看得太清楚了。

    大明即将产生极大的变化,即将血流成河。

    他搞不懂原本十分义气爱兵的朱元璋,为何成为了残暴的代名词。

    他更搞不懂一向以仁德著称,慈悲柔软的太子,为何也变成了狠角色。

    难道这个皇位是有魔力,人一坐上去就会变样?

    他当然知道历代帝王都会恩威并施,都会驭人之术,可是他实在是不愿意相信,自己陪着打江山的朱元璋也会变成这样。

    如今,终于可以不用煎熬了。

    告老还乡就是最好的归属。

    也终于可以告别这让人看不透的朝廷了。

    他依然是来到朱标为他准备的殿房。

    这里是他们有师徒情谊的地方,在这里告别,也算是有始有终。

    刘伯温的状态,朱标也看得很清楚。

    以前的他总是一脸严肃紧绷,现在则是很舒展,让人舒服。

    “先生,请再为本宫授一课吧!”

    “太子殿下,想听什么?”

    “说说你那藏之于名山,传之于后世的天书吧!”

    一听此言,刘伯温大惊。

    他的确是有这样一本书,他之所以不交出来,是因为,他推算了大明的国运,以及作为朱元璋来说实在不是他书中所提到的盛世之君。

    因此,他只得将这本书藏起来,期望未来有明君,可以施行他所希望的仁政。

    这本书他是秘密撰写的,要说也只能是他的儿子刘琏知道。

    太子殿下如何得知?

    难道是锦衣卫?

    刘伯温实在想不通,可是太子殿下都问起,那要想个说辞了。

    从现在太子殿下的作风来看,以及朱元璋为他打下的基础来看,他倒是具备一个盛世明君的资格。

    只可惜,太子殿下寿命不佳。

    金陵王气已泄。

    后世帝王均发于北方。

    这些话他当然不敢对太子殿下说,所言北方,无非就那么几个藩王,燕王,晋王,宁王几位而已。

    刘伯温是精通相术易理的,对于大明后世大致是知道的。

    曾经在朱元璋的要求下,他推算过大明的国运,是为六百半。

    朱元璋当下大喜,他以为六百半就是六百五十年,这个国祚已经完全超过至秦以后的所有朝代了。

    刘伯温没有出言纠正。

    但他心中知道,这六百半,是六百的一半。

    也就差不多三百年而已。

    当时他还做《烧饼歌》预言一部,发现了大明二代易主,起于北方,应该是应在燕王朱棣身上了。

    而从朱标的相上来看,他是为短命之象,因此刘伯温基本上已经可以料定大明不久后又将大起刀兵,朱家儿孙自相残杀了。

    他不想参与其中,也不想自己的儿孙参与朝堂之争,所以他只想退隐。

    这部天书,亦是希望有缘的真正有作为的帝王来拥有。

    他这部天书里面,无论是天文地理,桑稼工商,朝堂布局,识人之术等都应有尽有。

    是集他一身之所学的成就之作。

    士农工商无论是谁有缘获得这本书,都可以成为某一方面的王者。

    要是有作为的帝王获得这部书,将缔造出远超汉唐之盛世。

    如今太子朱标问起了。

    刘伯温只能撒谎了,毕竟从他的推算来看,他并不是有缘人。

    他是短命之人,这个时候如果交给他,那么此书辗转必会到朱元璋手中。

    到了他手中,他可能就不是用来治世,可能是用来害人了。

    凡是都有两面性,这本书里面将人性分析得十分透彻,所以使用之人的品行非常重要。

    他只得出言说道。

    “天书,哪有什么天书,不过是些诗词文章而已,文人就喜欢写写,至于天书微臣真不知道太子所言何物?”

    “刘先生,你不必瞒我,想来以你的能力,应当是尽知大明的大事国运,本宫也曾拜读过先生的《烧饼歌》,真是惊为天人。

    我大明有先生,比蜀汉有诸葛还要好上百倍。

    天书一事,既然先生认为本宫无缘,那本宫这里也就不再多问了。

    不过,如果后面有一天,先生认为本宫能堪大任,亦可以请人将天书送来,大明盛世将记先生一大功劳。”

    刘伯温在心里叹息。

    “太子朱标,近日变化甚大,作为太子可能不适合,但如果一位有抱负的帝王,当有此手段。当年秦王李世民,玄武门之变虽然备受指摘。

    可他那雄才伟略,缔造出来的大唐盛世,亦是无数帝王都无法达到的啊。

    如果他不这样做,那么天下交到李建成手中,又将会是如何呢?

    太子朱标如果一味心软仁慈,作为太子倒是无所谓,可要是皇帝这样,那将是动乱的根源了。

    只可惜太子短命之相,否则大明盛世有望啊!”

    刘伯温意味深长地说道。

    “殿下,咱们师徒一场,情分难得。

    殿下所言天书,微臣实在不知,不过,微臣告老还乡之后,将闭门谢客,尽自己毕生所学,为太子殿下写一本治世之书。

    待太子登基大宝之时,微臣命子孙后代,为太子送来!”

    刘伯温故意撒谎这样说,是不好直接拒绝太子,才故意用这样的话搪塞他。

    朱标也明白他的意思,对于刘伯温的能力,他是知道的。

    既然他不愿意交出天书,那就是已经知道他不是有缘了。

    可他算尽天机还是算不到,如今的太子朱标已经是一个穿越而来的人,还获得了增寿。

    就现在的增寿也已经超过了朱元璋的寿命,顺位登基已经不再话下了。

    他的天书,适用于帝王,反正现在也用不上,就由他暂时保管吧!

    朱标十分高兴地说道:“那刘先生可不要忘了,本宫登基称帝之时,请将天书奉上!”

    “遵命!”

    刘伯温告辞之后,和儿子连夜离开了金陵。

    朱标知道他是国宝,但胡惟庸之辈是不可能放过他的。

    因此,朱标派出一队锦衣卫暗中护送刘伯温父子。

    这一举措果然还有意外收获。

    刘伯温父子刚离开京城不久,就被一伙匪徒拦下,欲取他性命。

    锦衣卫乘机杀出,拿下匪徒,将活口打入诏狱严刑拷打。

    刘伯温这才得知是太子朱标暗中派人保护。

    他内心无比感激,拉着儿子刘璉朝着东宫方向叩拜。

    并交待他:“璉儿,将来你如有机会出山,不要忘了太子今日大恩,我们父子今日能会青田全依仗太子恩德。

    回去之后,当月月为太子祈福,期望他福德增长,长命百岁!”

    “父亲,太子这么年轻,你怎么祈他长命百岁呢?”

    “天机不可泄露,回吧!”

    刘伯温父子在锦衣卫的护送下,安全回到青田老家。

    而此时,正如他所料一样,金陵城已经动荡不安,血流成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