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三兴大汉:刘禅不思蜀 » 第161章 战事将息!

第161章 战事将息!

    刘禅和他麾下最为精锐的三千无当飞军奔赴陈仓,沿途按照杜袭的指引并未惹出任何的麻烦。

    而朱灵也果然按照约定,老老实实的将一条道路让开,藏好不想让汉军知道的东西,也不会让刘禅和他麾下的诸多将校有什么不好的想法。

    这一路上给刘禅唯一的感觉就是...

    “不管怎么说,这曹魏还就是家大业大,不似仲谋兄那小家子气,就会用些上不得台面的手段。”

    这些话刘禅是在那车架里面自己说的,倒也没有传出去,否则那领路的杜袭若是知道了,还不知道会如何想呢。

    不过刘禅这里一路都没有遇到什么阻碍,朝着陈仓的方向谨慎却又坚定的前行着。

    但是另一边的陈仓关内,诸葛亮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

    需要撤回汉中和上庸的兵马已经陆续离开,需要驻守的兵马也已经安抚,并且同意将他们的部分家眷迁徙进入陈仓,同时也会让他们在陈仓耕种自给自足。

    毕竟这里远离益州本土,是日后的重镇,在这里需要布置的很多。

    接替魏延的李严比诸葛亮预测的要快的多,因为战败而差点被直接罢免所有官职的李严一直在等待着这一天。

    之前夏侯尚和司马懿就没让他碰到,这心中早就急迫的不成样子了。

    当他得知了陈仓需要一个守将的时候,而诸葛亮更是心仪他的时候,那简直是恨不得给自己双肋直接插上翅膀,振翅升空飞过来...

    据说他一路上跑死了三匹马,这才在黄处六年的十一月之前来到了陈仓。

    并且还交上来了一份儿他在路上想好的计划,包括且不限于陈仓如何防御,如何修缮甚至是完善陈仓的防御,如何在陈仓训练兵马,如何更好更安全的招揽新卒。

    还有在以陈仓为主,不断宣扬教化和仁德,不断传出大汉比曹魏更加仁厚,更加适合百姓甚至是黔首们生存的消息,让大量的百姓进入陈仓,然后转入汉中之地等等。

    可以说,哪怕没有诸葛亮告诉他自己想做的事情,李严也是凭借着他过人的经验和才华,以及迫切的心情将自己所有能够想到的事情都想了一遍。

    这种行为倒是让诸葛亮也放心了不少。

    当年他不顾别人的劝阻,甚至是不顾自己的劝阻强行出兵,贪功冒进最终导致大败,差点惹出来大祸。

    诸葛亮本想直接将李严罢免,日后等他彻底安稳了再行处置,还是刘备觉得李严只是有些急迫,但仍然算是可用之才,不如给他一次机会,让他驻守上庸县,将功补过。

    事实证明这李严的确是可用之人,将那些杂七杂八的心思摒弃之后,李严的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

    这一次拿出来的诸多计策,就算是诸葛亮和魏延看了都不得不说一声“当真不俗”。

    算是让这陈仓有了一个主将,至于治理民生...说实话李严也不是不能兼任,但鉴于这个家伙之前做的事情,加上他的性格过于特殊了。

    诸葛亮还是觉得给他安排一个陈仓令的好。

    不管能不能在治理民生上帮上忙,最起码能够钳制他,也能够盯着点李严,不至于让他头脑一昏直接朝着长安杀过去了。

    等做完了这些安排之后,诸葛亮的身边也就只剩下了魏延,姜维,句扶,杨仪,费祎,董允以及被调入军中然后又前往长安的陈震这些将校朝臣了,其他人已经各自回归自己该去的位置上了。

    而如此模样的诸葛孔明,自然也是迎来了一些问题。

    “丞相,如今那曹军仍然在扶风郡驻扎,我等现在就将大量的兵马撤回...这虽然能够节省不少粮草辎重,但如今这种时候可不是考虑粮草的时候啊!”

    陈仓关的城墙之上,将这陈仓事务交托给李严之后,颇有几分无所事事的魏延就开始跟在诸葛亮的身边了。

    当然,他并不是和刘禅一样唯诸葛亮马首是瞻。

    只是单纯的想要劝说诸葛亮听从他的建议,奇袭长安...如果实在不行也可以奇袭朱灵,打通扶风和陇右,让大汉彻底占据西北之地。

    不过对于这些,诸葛亮一概拒绝。

    理由嘛,诸葛亮之前并未多说什么,但是一旁的杨仪却是没少冷嘲热讽。

    “魏文长,你这么多年的兵书是都就着饭菜吃下去了么?

    如今这曹魏兵马还在,可他们却并未进攻我等,而我等厮杀许久,后续粮草早就已经不够了。

    这个时候继续厮杀,最终我等就算是能够占据扶风等地又能如何?

    没有粮草安抚百姓,没有辎重重新布置防线,你魏文长有多大的本事能够守得住这西北之地?”

    “杨仪,你这小儿不懂兵法就不要乱说!

    魏某当年不照样是守住了汉中,你这等只会狂吠之人,有何脸面在魏某面前胡言乱语!”

    “魏延,你这莽夫!”

    “杨仪...”

    “好了!”原本并不想浪费口舌的诸葛亮看着两个和斗鸡一样再次斗起来的家伙,也是忍不住有些头痛。

    趁着他们没有动手,诸葛亮直接后撤一步挡住了他们的视线,同时一句话勒令他们闭嘴,然后颇为无奈的看了一眼自己的左右两侧。

    看着自己最为看重的两个人,诸葛亮是真的有些无奈了。

    魏延是他最为看重的武将,在如今大汉之中,魏延无疑是大汉的顶梁柱,这一点诸葛亮并非是为他吹嘘。

    关张黄三位将军都已经去世了,子龙眼瞅着年纪一日比一日大,谁也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马超那病恹恹的模样,这一次就算是能抗住恐怕也和战场无缘了。

    在这种情况下,大汉已经不指望什么帅才了,这魏延就是大汉难得的将才。

    所以哪怕魏延的性格如此恶劣,将这满朝文武得罪了大半,可是诸葛亮仍然是保护他,无论是诸如刘琰那种老臣,还是其他的将校官员。

    只要是和魏延有冲突的,诸葛亮都会帮助魏延解释,甚至不惜安抚...委屈一下对方。

    只因为魏延的才华值得诸葛亮如此。

    但偏偏杨仪是另一个意外,一个能够用半个时辰清算好数万大军的粮草用度,将大军辎重整理的井井有条的人,这种人放在哪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