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工业大循环 » 第三十八章 思源科技大学

第三十八章 思源科技大学

    三天后,在思源集团的超级实验室里的大运动场上,站满了人,他们都是还没毕业的大学生,如今已经成为了思源集团的员工。

    这些年轻人都齐刷刷的向着运动场上一个硕大的屏幕看去,那是马晓峰通过视频向他们说话,站立在办公桌前跟他们讲话。

    马晓峰首先言简意赅的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同时对他们暂时放下学习,而来思源集团参加工作表示抱歉……

    之后,马晓峰承诺,他们的大学文凭和学士学位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因为,思源集团旗下的这个超级实验室就有资格颁发学位证和毕业证,而且等级同比国内顶级大学。

    听到这里,所有人不太敢相信。但是随后,马晓峰的解释让运动场上爆发了巨大的欢呼声,而且声音一浪高过一浪,直到马晓峰示意,才渐渐安静下来。

    马晓峰解释了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就是思源集团这个超级实验室是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建成的。各种实验仪器和实验设备都是国家最高机构认证过的。而且有很多都是目前世界最先进的实验设备。

    实验室的底子厚的不能再厚了,同时也得益于那几个科学院的老头子,他们非得安家落户在思源集团不愿意离开。说这里拥有最高的研究热情,让他们回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再加上超级实验室,出研究成果的速度确实非常快。而且都是世界顶尖技术,于是让这个实验室升级为一个重点大学也就顺理成章了。这个大学名字取的很随意,就叫思源科技大学。

    那几个科学院的老院士,说这里研究热情很高是他们故意开玩笑的。真正的原因是,这几个老头一直搞不懂,为什么超级实验室里的研究人员出成果会这么快。

    他们搬过来住也快大半年了,实验室很多实验数据和报告他们都是能查看的。而且研究人员的电脑他们也是有资格用。包括思源集团公司内部的工程师共享空间,他们也可以打来看。

    共享空间里面一个个项目资料,整整齐齐摆在那,随便都能浏览。但是他们几个却对上面的知识很陌生,也不能说陌生,就是感觉很高深。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弄懂其中的原理和规律。

    但是思源集团的这些研究人员,看这些资料就像看小说一样快速浏览,之后继续实验和分析。而且不是一个人这样,是所有人都这样。这一度让他们这些做了大半辈子研究的老院士汗颜。

    难道他们真的老了吗?直到他们来到其他单位的实验室,看到熟悉的研究模式,和熟悉的研究速度,他们几个老人才有所明悟。

    可是,更疑惑的是,为什么思源集团的研究人员可以做的那么出色,而其他人不行呢?同样一个实验室,思源集团的人用完就很快能出一种成果。而其他人只是得到一堆不成体系的数据,就算处理也要花上不少时间。

    于是,老头们天天待在实验室,从这实验室跑到那个实验室,想看看哪里不同,但没有发现任何不同,人也一样,高矮胖瘦各有差别,外表上没有共同点。

    这让他们无法理解了,哪有这么神奇的事。所以这几个老院士天天黏着马晓峰,逼问他们其中的原因。弄的马晓峰那段时间非常恼火,还不敢表露出来。最后没办法了,把公司产的智力头盔给他们一人一件。并嘱咐他们千万别透露出去,不然世界要大乱了。

    其实一开始,马晓峰害怕,智力头盔会给这些老头,带来太大刺激,导致他们身体吃不消。但是小慧告诉他没事,他才松了一口气。

    拿到智力头盔后,几个老头子安分了,不吵也不闹了,两个月后,他们都开心的找到马晓峰,说他们已经知道原因了不会再烦他了。不过,几个老头也更加坚定的不离开了。后来在他们的努力下,通过各种游说,思源科技大学就这么诞生了。

    思源科技大学目前没有设立校长这个职位,只有导师和学长。而现在这些新来大学生,培训完毕业能参加工作了,会由几位老头子院士签署发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

    马晓峰一开始不赞同他们这么做,认为太辛苦了,但是拗不过他们。还说,在这吃你的喝你的,不做点事可不行,不就签几个字吗,一个月就干完了。

    很快,这一万多学生,就被公司对外部门人员,领到不同专业的项目组,进行培训。他们同样要经过三天传统的思源集团培训,培训的视频内容由小慧负债创作。

    说起思源科技大学的创立,胡凯觉得太值得了。虽然思源集团,目前还不需要大规模人才,但是未来呢?

    有了这个名正言顺的大学,将来就能源源不断地培养人才,而且是从高中毕业生开始培养。

    这个大学,将来会成为一种传承,在宇宙飞船代代运行下去,慢慢的成为一个程序,让人才不会出现断代,也让人类的文明希望永存。

    马晓峰认为既然是一个大学总归还是要有一点制度作为合理约束的,不然就太随意了。

    于是他又开始了群论建设。

    “大家好!我们思源大学创办已经有段时间,虽然至今还没有任何制度约束,学校也照样运行稳定没出问题。

    那是因为进来学习的大学生大部分都已经毕业了,或者马上毕业了,在原来的学校接受了几年的约束和改造,也有一定的自我习惯。

    可是思源大学不能只招大学生吧!将来可能要招高中生,或者更小的学生。如果没有相关制度支撑,这些学生来了会不会把他们教废了呢?”

    “学长的意思是,将来我们还要招高中生过来,正正规规读大学四年吗?”

    “为什么不按现在这个模式招生呢?多省事呀!”

    “对呀!”

    “学长要不考虑考虑,我不想带小孩子上课。”

    ……

    “大家都不想改变现在的模式吗?”马晓峰问道。

    “是的,现在挺好的。”

    “对,现在这种导师+学长制度很适合我们。”

    “简单易行才长久。”

    ……

    “如果你的学弟学妹,出现惰性,不爱学习怎么办。”马晓峰继续问。

    “不让毕业,重修。”

    “扣工资,让他们没零花钱用。”

    “不让他们回宿舍,在实验室好好反省。”

    ……

    “这不,惩罚的制度是不是要有?”马晓峰顺着他们的话说道。

    “是的,制度还是要有,不能太随意了。”

    “那就立个简单的制度吧!别让我记不住就行。”

    “同意!”

    “同意,建立简单易行的制度!”

    ……

    “那行,我们就请几位德高望重的老院士,为我们大学制定相关的制度吧!希望别太复杂了,我也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