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工业大循环 » 第五十一章 开放市场

第五十一章 开放市场

    上一次的软件之战平息的差不多了,国内的工业产生虽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失,但最终解决了问题。

    整个过程中,思源集团贡献巨大,且不求回报。本来思源集团是要适当的收取一些费用的。

    不过这个思源这个公司管理太乱了,根本不知道如何进行软件定价。最后走了一条自愿形式的付款模式。思源集团可是低估了国人的热情,最后收到了超额的软件费用。这些费用平均算下来,比起国外某些软件还要高了。

    于是,思源集团果断停止自愿付款通道,并且将已经付的款一一退回,以示公平。

    这件事,被广大民众知晓后,得出一个经典的评论,“果然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思源集团确实能力大,它多年一路走下来,从没有让人失望过。

    很多人质疑,思源集团到底多有钱?没人知道,外界不知道,思源内部员工不知道,那些项目长也从不关心,陈晓峰也不知道,就算稍微管点事的王思源也不知道。

    而且,思源集团不上市不融资,也不去核算公司资产,因为没必要。这一点是在陈晓峰创办公司的时候就留下来的习惯。

    他当时有段经典的话,是这么说的:“我创办思源环保公司,目的不是为了赚很多钱,而是为了环保事业。如果环保事业成功了,那我们就发展新科技来维持环保事业。如果这个目标也达到了呢,就更进一步,去发展更高的科技,让人类进入太空,探索宇宙,进入星际时代。

    在这个过程中,你们的工资待遇,绝对不能少,你们成家的房子公司自己建,不比外面的房子差。所以你们在思源工作不会有太多经济上的烦恼。但是,公司也有一个原则,就是不能对外负债,这点很重要。”

    所以到目前为止,除了前期开创公司那半年公司短期负债后,其他时间都没有债务问题。而且公司总的账户也是非常良好的。那些合作公司,也从来没有拖欠过利润分成。哪怕偶尔有也很快补上了。

    但要说思源公司现金储备很多那也不一定。毕竟每个月开工资都是十个亿左右,并且其他费用也不小。

    思源集团最大的财产不是那些设备和地皮或者建筑,而是数万高智商员工。因为作为科技研发公司,人是真正的生产力。

    说起思源集团这些员工,也真是比较奇葩的了。

    怎么形容呢?就人口规模和收入水平来说吧!他们绝对算得上高收入人群了,但是在思源集团附近做生意的人就知道,这群人有多难打交道了。

    这个不是说思源集团的员工不好说话,而是这些人对待商品的品质,要求极高。比如说小吃,不能有乱七八糟的添加剂,如果加了,还欺骗说没加。如果被他们拿到实验室化验出来了,接下来就没有一个人再去买了。

    再比如,农产品不能打农药。因为这群人,就只吃那些无公害的农产品,而且是检查合格以后才买,这一点公司食堂做的很好。

    当然他们这么要求也不是没好处,附近能坚持下来的商店都是信得过的,至少不定期检查都合格了。而这些商贩的奖励也是丰厚的,这里商品的平均价格比起其他地方高很多,自然也就赚不少钱。

    几年下来,思源集团附近形成了一个高品质的商业氛围,且渐渐的往周边扩散。相信用不了多久,这种纯粹的高质量生活模式会改变许多人的生活,这是一件好事。

    由于国外那些大公司的联合行动彻底失败,他们认为自己这一方,已经没有任何办法来阻止思源集团的发展以及华国各行各业的超越发展了。

    于是这些公司背后的国家决定彻底躺平,宣布完全开放市场,不但将本国的商品市场开放,还将本国各种拿手技术进行商业打包售卖。当然,除了军工技术。

    他们的目的很简单,既然华国已经在各方面做的更好了,那些以前的好技术藏着掖着也没意思了。说不定还能用这些技术在全世界交换其他国家的好技术,用来提升本国整体水平。

    这个思路确实没毛病,要想发展就得互利互惠。不可能只有你得利,还不想他人变好。

    他们这些国家的改变对整个世界,带来了一场不小的震动。过去那些发展中小国,想要发展本国的工业,可是比登天还难,一没技术二没人才,三没设备。

    现在这些国家,只要有钱就能买到这些设备和技术,如果愿意出钱,人才也一并帮你培养了。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工业技术大扩散,就这么开始了。这场技术扩散持续时间非常久,直到那些有想法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完成以后才结束。

    这波全球工业发展运动,给那些对外输出技术的国家带了不少经济动力。虽然只是一些中低端的工业技术输出,但也实现了变现功能,不然的话只能锁在柜子里发霉变质不值一分钱。

    一开始他们还以为,自己这边对外技术输出后,华国和思源集团会出手竞争抢市场。

    但结果很扎心,华国这边在进行技术升级。而这次技术升级就围绕一个核心,订单化生产以及高标准出品。

    大部分人都知道,工业化生产最怕产能过剩。但市场总是动态的,于是提前生产就成了必须。有时候效果良好,有时候又库存太多而成问题。

    现在思源集团开发出了一套生产管理平台,非常高效。可以运用到所有与工业生产相关的行业。为了配合这套生产管理系统,必须对现有的生产技术进行升级。费用视公司规模和利润而定,总之不会太高。

    这些公司一听有这好东西,赶紧向思源集团下订单。于是,一场规模浩大的技术升级在华国开始了。许多国外的工业生产企业也跑过来下订单,思源集团照接不误。

    如今这些国家没有了对抗之心,思源集团之前就没当一回事,现在更不会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