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异道剑仙 » 第四章 东临碣石

第四章 东临碣石

    其余五派都在山海阁之后进行了宣介,但风头明显都被实力更为强劲的三宗抢走了。

    王猛最后选择了元门。既然陆家在踏炎宗有了陆方,那么王家就得靠王猛在元门步步为营,渐次登高了。

    沈余坚持最初的选择,加入了山海阁。山海阁的两名弟子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高兴,也许是因为他们为宗门争取到了一个修行种子能够得到任务奖励,也许是因为他们很中意沈余这个师弟。

    听那位自报姓名叫陈辉的身穿淡绿色长衫的山海阁弟子说,在千古镇这边结束选拔后,三人就要立刻动身前往南扬州近海的最大的一座城池——东临城,与其他师兄师姐们汇合,然后才带上新选拔的弟子前往山海阁。

    似乎是看出了沈余因这般简简单单就加入山海阁而心生疑惑,另一位同样身穿淡绿色衣裙的师姐笑盈盈地解释道:“像你这般有灵根资质的弟子要加入山海阁其实没有多少限制,但是山海阁上不至于被弟子挤爆的原因,是因为新弟子入阁时还会有一次考验。即便是拥有品级不低的灵根,若是过于懈怠,或是心性考核不过关,依旧会被遣返回乡。修行修行,逆天而行,若是没有对修行长生路的偏执和过人的心性,资质再好也逃不过一个‘泯然众人矣’的结局。”

    沈余猛地点头表示对这位玉茹师姐话语的肯定,引起玉茹的一阵捂嘴轻笑。陈辉也乐得看到新的师弟是个好相处的人,微笑着招呼道:“好了,叶师弟,时候不早了,我们也该出发前往东临城了,要是迟到的话可是少不得要被外门的三长老数落一番的。趁现在,赶紧回去跟家人朋友道个别吧。”

    只见沈余听完陈辉的话后仍未挪动双脚一步,只是看向人群中一个脸上戴着薄纱的女子并挥了挥手,就收回了目光,说道:“陈师兄,我已经跟家里人打过招呼了,随时都可以出发。”

    陈辉也并未多说什么,与玉茹对视了一眼,便带着沈余来到了村口,那里停放着由灵兽牵拉着而不是世俗的马匹牵拉的“兽车”。他让沈余与玉茹坐在车厢内,自己飞身骑在了那只似乎是虎豹类的灵兽身上,无需陈辉拉动缰绳,灵兽便带着三人以普通马车两三倍的速度离开了千古镇。陈辉在途中还不忘给沈余解释,

    “这只灵兽是风豹兽,速度不慢,又很平稳,很适合作为拉车的灵兽。我跟玉茹现在还只是处在练气期,至少要到虚元期,体内的灵气总量才足够支撑御剑飞行。那些飞行灵兽自然也不是练气期弟子所能够驾驭的,乘坐门槛相对较低且舒适的飞行灵器又价格昂贵,即使是山海阁也没有多少。不怕师弟笑话,我到现在也还未能坐上那飞行灵器到天空中畅游一番。所幸东临城距此地并不是很遥远,以风豹兽的脚力,只需要两个时辰就可以赶到,叶师弟在这段时间里可以在车上稍加休息。”

    陈辉在说完这些话之后就不再言语,专心驾车。车厢两侧开有窗户,有窗帘遮挡,透过窗帘可以看到外面的景物在急速后退。

    沈余瞄了一眼正在打坐的玉茹师姐,发现她也没有要与自己多聊的意思,便不多说什么,开始默默地观察起玉茹身上的气机流转以及吐纳灵气,并依葫芦画瓢地开始自己琢磨如何像这位练气期的师姐一般纳天地间的灵气为己用。

    要想纳天地间的灵气为己用,至少要满足达到练气期以及拥有合适的功法这两个条件才行。

    玉茹如今就处于练气期,也得到了山海阁内一部不算强大但很契合玉茹修行之路的功法。

    选择功法不仅要考虑修士的灵根品秩,体魄强度、施法偏好、登高速度等都得充分考虑在内。并且,在一位修士的修行之路上,功法也并非一成不变的。或许此功法在练气期很适合,但到了筑基期,或许就会导致修士误入歧途。

    沈余暗自庆幸自己眼睛的独特,能够看见被玉茹吸纳入体的灵气的走向。只见灵气主要从鼻孔、嘴巴和耳朵这三个部位进入,然后在玉茹体内呈线状游走,循环往复,并不全是沿着一个方向,偶尔还会有弯曲有转折。

    这灵气的走向,便是每本不同功法的关键之一。

    而后,他突然开始思考,这灵气是沿着什么游走的?

    前世在地星的时候,沈余为了找到修行的方法,曾经钻研过人体,想要靠激发人体潜能来踏上修行之路,所以他认真学习过人体构造。

    沈余可以确定,灵气绝对不是在血管内游走的。观察玉茹体内的灵气走向,就像是一张复杂的交通线路网,有干道和支路,粗细宽窄均不同。若是人体血管,尽管会有粗细的差别,但不可能支撑灵气这般复杂地运转。

    没有前世地星的精密仪器,沈余无法验证心中的一个猜想,但他推测,这个世界的人体与地星的人体有着极大的不同。

    首先便是人体内应该存在着一个专供灵气运转的系统,并且有类似血管的通道。按照他对玉茹的观察,灵气进入人体后,不经过肺等器官,直达丹田。

    其次,专供灵气运转的通道可能并不是实体,但丹田应该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器官,与另一个器官“灵根”,一同组成了灵气运转的系统。

    最后,沈余对灵气这一不存在于地星的物质有了更深一层的猜测。

    借助沈余的双眼,能够发现即便是一石一木都混杂有灵气。

    既然万物之中都有灵气的存在,那么与其说它是一种气体,不如将它想象成更加微小更加随处可见的存在。

    分子?原子?或者是存在于元素周期表之外的一种新的元素?

    而外界的灵气,则是以若干个灵气原子的形式组成的灵气分子?

    沈余将思绪收回,细细整理了刚才的推想。他不确定这个世界的修行界,对于灵气的理解到底到了什么程度。但他认为自己刚才的推想,必定能够在未来的修行中产生一些作用。

    或许借助地星的科学,在灵气的真相上,他能够走在这个世界的前面。

    他打算在没有功法的情况下,尝试引灵气入体。

    沈余盘膝端坐,双手交握于腹部前。只见在轻轻地一纳一吐间,极少量飘浮于天地之间肉眼不可见的灵气开始慢慢向沈余汇聚,并融入到了他的身体之中,似乎是在滋养他的身体。

    他没有功法的辅助,吸纳灵气的效率极低,而且只能让灵气毫无章法地在体内胡乱冲撞一通。

    沈余跟随余老头搬山,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开始了炼体,体魄强度实际上完全碾压炼体期的一般修士,比起体修和武夫,也不逞多让。

    但就是如此体魄,当灵气在体内胡乱冲撞的时候,沈余也感到了一阵如同铁锤敲打内脏的疼痛,几次险些晕厥。

    等到那一小股灵气在他体内毫无章法地窜入又窜出,经历一个小周天后,沈余的衣服已经被汗浸湿。

    就这般,在上午刚刚踏上修行之路的沈余,误打误撞无意中触摸到了练气期的门槛。当他完成了一次灵气在体内的周转,便觉得全身神清气爽,似乎有用不完的力气,就连双目都变得更加清澈明亮。

    沈余拨开窗帘看了一眼窗外,才发现已经是日落时分。难怪古语云山中修行无岁月,他仅仅是打坐运功了一个小周天,就花去了如此时间。

    玉茹仍在闭目修行,沈余没有去打扰她,弓着身子走出了车厢,问道:“师兄,我们还有多久才能到?”

    陈辉没有回头看沈余,指了指前面,沈余顺着他的手指望去,只见已经能够看见一座城池出现在不远处,“那就是我们要去的地方,东临城。”

    车辆很快就接近了那座高大城池,城楼上悬着一块写有“东临城”三个字的巨大牌匾,取自世俗一位枭雄诗中“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之意。这座城自古以来就是众多文人骚客抒发胸襟情怀的宝地,也是南扬州靠近东海的最后一座有人烟的城池。

    东临城往东就是一片顺着海岸线绵延数千里的山脉,而山脉再往东,便是浩渺无边的茫茫大海。

    而山海阁就位于那片山脉之间,处于山海交界之处。

    陈辉驾驶着车辆来到了高耸的城门之下,还未等他出示山海阁的弟子凭证充当通行信物,被风豹兽吓得腿脚颤抖的守城士兵早已把门打开。

    就算山海阁在南扬州的名声极好,但是潜意识里也没有人会想无缘无故触这些仙家弟子的霉头,以这些仙家弟子杀人如眨眼的高强本事,自己一个为了安稳过日而选择成为守门士兵的小人物,又哪里承受得来他们的怒火,恨不得这些仙家弟子各个都从城门上飞过,省得他们做事里外不是人。

    车辆进了城后不作停留,一直继续往东城走,最后停在了一间酒楼前面。酒楼名叫山海楼,一听名字便知是山海阁在东临城的产业,是东临城数一数二的大酒楼,甚至在整个南扬州都是赫赫有名。

    山海楼一共有九层,外表成逐渐缩小的塔型,前五楼是开放给所有人的,而往上数便越来越尊贵,只有一些被指定了资格的人才可以登楼,而不少贵族豪门子弟都将能够登上山海楼顶上几层作为炫耀的资本。

    除了餐饮,山海楼当然还做旅宿生意。这次范围覆盖整个南扬州的弟子选拔,最后的汇合点便是在山海楼。等所有人都聚集起后,再统一由这次的领队带领返回山海阁,所以弟子们的住宿自然而然也就在山海楼里解决。

    能够容纳如此多人前来食宿的山海楼,自然不是像寻常世俗酒楼那般,而是每一层都是一个小世界,小世界的大小与酒楼外观正好相反,反而是越高层内的小世界越大,有人粗略估计过,即使是范围最小的第一层,也能够容纳一万人。每一层小世界里的布局也不尽相同,第一至五层是寻常的酒楼客栈格局,相区别的是房间的面积大小以及灵气的充裕程度;而上面的四层,则是与底下五层完全不同的小世界格局,以洞府来代替房间,灵田、鸟兽等应有尽有。

    沈余等三人算是不早不晚的一批,到了山海楼后便被安排到二层中住宿,每人都分配到了一个灵气比外界充裕两三倍的房间,陈辉对玉茹和沈余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后,便让两人各自回房休息。

    沈余在放好行李后立刻又投入了吸纳灵气的尝试,他觉得天地灵气对他有一种天生的亲近,这在他小时候就有了深刻的感受,每当他与镇上的小孩打完架后都会感觉到有东西钻进了他的身体里,同时他的伤口随着这种异物的进入也痊愈得很快。

    其实沈余知道,温折枝虽然跟他年龄相差不远,但其实是一个相当厉害的修仙者,而她的仇人则是更为强大的修仙者,这也是温折枝从来不与他透露有关修行的任何事情的原因。因为温折枝知道以沈余的性格,必定会为了保护自己而拼命修炼,最后还会不得不走上面对她的仇敌的不归路,而她的仇敌的强大又岂是毫无背景的沈余所能够理解和对抗的?

    但是沈余还是义无反顾地踏上这条布满荆棘的登天之路,只为了守护与温折枝在千古镇的那一个小家。

    在车上时,沈余就察觉到自己吸纳灵气有两个困难,一是因为没有合适的功法,他的身体承受不住灵气毫无章法的横冲直撞,即便是极少量的灵气,都仿佛要撕裂躯体。二是他将灵气吸纳入体后,并不知道该如何引导灵气在体内流转,导致被吸纳入体的灵气像一只无头苍蝇,只能在身体中四处游走,最后消失殆尽。

    这两个困难都只有一个解决方法,找到合适的练气功法。其实他在经过了第一次尝试后,便对灵气的运转有了一定的思路。当灵气在体内流转时,他隐约能够感受到灵气在不同通道的不同节段按不同方式流转时,都会产生不一样的感觉,偶尔顺畅偶尔阻塞。而依靠自己摸索出一条比较顺畅的运行路径,也可以解决这两个困难。

    沈余当然知道这运转灵气是一个很大的学问,并不是自己一天两天就可以摸索出一条通天大道来的,不然世界上也就不会有各种各样高深莫测的心法了。而沈余不知道的是,虽然他的自知之明是有道理的,但是能够做到像他这般清晰地感受灵气在经脉中游走的顺畅和阻塞的人却是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