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模拟1997:开局截胡甲方乙方 » 第0009章 士为知己者死

第0009章 士为知己者死

    黄三石被汪朔的话吓了一跳。

    他赶紧劝道:

    “朔爷,不至于,不至于。您这是龙游浅滩、虎落平阳。总有东山再起的时候。别和那些人一般见识。”

    汪朔听了这话。

    直勾勾盯着黄三石,看得他背后凉气直冒。

    半晌后。

    汪朔在外游荡的神儿回来了。

    他用手抹了把脸。

    恢复了平日混不吝的口气,道:

    “两位爷,别杵那儿了,还要让我抬着头看你们,脖子太累!赶紧坐下吧!”

    黄三石和周方宇看汪朔说话“对味儿”了。

    这才放心。

    并排坐在对面的沙发上。

    汪朔看他们坐好了,才开口问道:

    “说说吧。找我有什么事儿!”

    黄三石指着周方宇,介绍道:

    “这是我铁瓷,周方宇。他今天有事儿找您。”

    说到这儿,黄三石想了想,又补了一句:

    “他老爷子是北影厂摄影大拿周煜元;拍《过把瘾》时,他在组里当摄影助理,朔爷您还和他聊过两次。”

    汪朔点点头,面无表情道:

    “记起来了。小周是吧!小黄这人不错,你是他铁瓷,我就不把拿你当外人了,有事直说!”

    周方宇听出汪朔话里的意思,也没犹豫,笑道:

    “朔爷,我最近写了个剧本,灵感是从您那本《你不是一个俗人》来的。来找您,就是想买这本小说的影视改编权。”

    汪朔听到这话,终于提起点兴趣。

    他掐灭手里的烟蒂,撂进茶桌上的烟灰缸里。

    看着周方宇,玩味道:

    “嘿嘿,这事儿有点意思了!前几天有个朋友请我吃饭,他也想拿这小说改部电影。你们这算是‘英雄所见略同’,还是‘狗熊相见恨晚’呢?!”

    听汪朔这么说,黄三石有点着急。

    周方宇却依旧不动声色。

    他面带微笑,稳稳地看着汪朔,等待下文。

    汪朔仔细打量面前这个年轻人。

    发现他貌似沉稳内敛。

    眼底深处却藏着一股莫名的霸气和自信。

    不知为何。

    心中突然冒出一个十分中二想法:

    天时不至,藏锋芒于鞘椟中;风云际会,挥长策而御宇内。面前这年轻人望之有“吞吐天下之志”,难道就是传奇中的“枭雄”?!

    但很快汪朔就把这个想法抛出了九霄云外。

    心里自嘲道:

    汪朔啊,汪朔!你都多大的人了?想法竟还如此幼稚。简直可笑!

    黄三石看汪朔一直不说话,就直愣愣看着周方宇。

    感觉两人之间的气氛有些不对。

    便主动开口道:

    “朔爷,您说的这位朋友,不会是晓钢炮吧?!”

    汪朔下意识问道:

    “你怎么猜到……”

    话说一半,他就感觉自己问的有点傻。

    最近两年。

    愿意用他汪朔的小说改编电影的导演。

    基本就晓钢炮一个人。

    黄三石这个京圈“交际花”。

    要是猜不到,那才见鬼了!

    汪朔有些无奈,道:

    “好吧,我也不卖关子了。周方宇?对吧!你和晓钢炮都想要我小说的改编权。但他是跟我混的小兄弟,你在我这儿就是个外人。我凭什么把改编权给你?”

    周方宇心里吐槽。

    刚你还说不拿我当外人,这还没过两分钟,我又成外人了。

    不愧是写小说的,这脸皮比李庄白肉都厚啊。

    可周方宇依然面不改色,笑道:

    “就凭我比他准备更足、能力更强、给的钱更多……”

    说到这儿。

    他拿出随身携带的剧本和分镜头脚本,放在了汪朔面前。

    汪朔下意识先拿起剧本。

    看着封皮上《甲方乙方》的电影名字。

    咧嘴笑道:

    “这什么破名字啊!甲方乙方?这是电影吗?我还以为这是份合同呢……”

    可他嘴巴刚咧到一半,就笑不下去了。

    作为曾经引领华国文坛一时风潮的现象级作家。

    汪朔对文字的敏感度是极强的。

    周方宇写的这个剧本。

    在故事结构的架设上一塌糊涂,简直像个小品串烧。

    但在台词功底、人物塑造、讽刺幽默、喜剧效果等方面,却达到了某种极致。

    甚至考虑到当前华国电影的实际困境和市场环境。

    《甲方乙方》在故事结构上的巨大缺陷。

    反而大大降低了电影的拍摄成本,提升了观众的观影体验。

    相比过去传统的华国文艺剧情电影。

    更能讨好观众,满足观众的“小民幻想”和“小民幸福”。

    放下手中的剧本。

    汪朔第三次打量坐在自己对面的年轻人。

    “这剧本晓钢炮确实写不出来。但故事还是忒俗了!”

    可他嘴上虽“不愿服软”。

    身体却很诚实地捧起了分镜头脚本。

    对照着剧本,把10页分镜头反复翻了三遍。

    这才咂嚰着嘴。

    意犹未尽地把脚本放回桌面。

    闭上眼,默默沉思了半天。

    “你给多少?”

    汪朔“天外飞仙”般问了一句。

    直接把黄三石听蒙了。

    但周方宇瞬间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今天签合同。一个月内,我把50万打进您账户。”

    黄三石这时才反应过来。

    汪朔已经在晓钢炮和周方宇之间做出了选择。

    刚刚那个问题就是在问价了。

    下一刻。

    他又被周方宇说出的价格震懵了!

    1997年的50万是什么概念?

    相当于此时京城普通工人83年的工资总和。

    能在京城三环内,全款买下两套房子。

    这么多钱就买一本小说的影视改编权?

    这不是疯了吗?

    黄三石刚想开口“挽回”一下。

    周方宇却伸手拉了他一把,用眼神示意黄三石先不要说话。

    用极高的价格购买汪朔的小说影视改编权。

    是“一箭三雕”计划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自然不能让黄三石给搅黄了。

    而坐在黄三石、周方宇对面的汪朔。

    此时眼眶也有些微微泛红。

    汪朔不是没赚过大钱。

    50万的价格虽然不少,却还没达到让他“红眼眶”的地步。

    但俗话说:到什么时候,就说什么话。

    5年前汪朔的人生。

    可以用——前呼后拥、鲜衣怒马、烈火烹油来形容。

    有的是人围在他身边阿谀谄媚。

    有的是人捧着大把钞票买他的小说版权。

    但如今的汪朔,在大部分人眼中那就是一坨臭狗屎。

    打他身边过,都嫌他臭。

    晓钢炮就因为在汪朔最倒霉的时候,没把他和他的小说当成“臭狗屎”,还愿意把他的小说改编成电影。

    汪朔就把这个“人情”记了一辈子。

    后来即便他和晓钢炮彻底闹翻了,依然几次出手帮晓钢炮度过难关。

    现在,周方宇不但愿意把他的小说改编成电影。

    还给出50万的天价购买改编费。

    这给了正处在人生低谷的汪朔,极大的尊重和慰藉。

    让一贯自诩“爷们儿”的他,也忍不住红了眼眶。

    伸手擦了擦湿润的眼角。

    汪朔用微微颤抖的手,点了根烟。

    狠狠吸了一大口。

    用吐出的浓烟,遮住自己通红的双眼。

    他用略带沙哑的声音,无比认真地对周方宇说道:

    “小周,从今往后你就是我兄弟了。50万你想什么时候给,就什么时候给!就是1分钱不给,这小说改编权我也愿意给你。走,咱们现在就把合同签了。”

    说完,汪朔站起来就往外走。

    黄三石悄悄给周方宇挑了个大拇哥。

    小声对他道:

    “牛!一句话就把朔爷忽悠瘸了,50万都不要了。”

    周方宇没好气道:

    “什么叫‘忽悠’?我这是‘以心换心’!你这人忒俗!不懂我们这些江湖儿女的豪气!”

    两人一边相互逗闷子。

    一边跟着汪朔来到小区门口的打印店。

    汪朔曾经是这里的常客。

    老板轻车熟路地打印了两份小说影视改编权转让合同。

    周方宇在合同上手写了小说名称、出版版号、改编权转时间(十年),改编权转让价格(50万)。

    汪朔全程默默旁观。

    看到周方宇真在合同上写了50万的转让价。

    他的眼眶又有些泛红。

    等周方宇即将在费用支付时间那一栏,写下30天的时候。

    汪朔一把抢过他手中的笔,在上面写下个50年。

    周方宇原本以为汪朔此前说的那些话。

    不过是些场面话而已。

    轻轻松松就能赚到50万,傻子才会放弃呢!

    但他真没想到,汪朔就是这种“傻子”。

    周方宇看着这个满脸颓废、胡子拉碴的男人。

    心中既有些感动,又有些担忧。

    汪朔看出周方宇心里的想法,却什么都没说。

    只是“哈哈”一笑。

    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名字,签在已经填好的两份合同上。

    周方宇也不再纠结,在合同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将其中一份交到汪朔手中。

    汪朔收起合同,拍了拍他的肩膀,认真道:

    “小周,这部电影一定要好好拍!等电影成功那天,你一定要请我好好喝一顿!”

    周方宇点点头,自信道:

    “放心,电影一定会成功!到时候,我带着50万,在老莫给你单摆一桌,我们不醉不归!”

    汪朔听到这话,哈哈大笑,转身就走。

    一边走,一边背对着周方宇挥手,道:

    “一言为定!”

    看着汪朔远去的背影,黄三石惊讶道:

    “方宇,你和朔爷这是什么情况?头回见面就这么肝胆相照吗?”

    周方宇笑了笑,不愿过多解释。

    他在汪朔身上。

    看到了一种独属于华国人“士为知己者死”的浪漫。

    这种浪漫此刻在他心中熊熊燃烧着。

    让他感觉无比温暖。

    一时竟有些分不清,自己到底是2023年的横店群演,还是1997年北影厂的摄影助理。

    但很快周方宇就重新调整好了的心态。

    “一箭三雕”的计划还远未完成。

    毕生追求的梦想,更连“起步”的阶段都未达到。

    此时,还不是多愁善感的时候。

    “走,咱们也该回了!还有一大堆事情要做呢!”

    周方宇拉着还有些迷茫的黄三石。

    拦下一辆津门大发。

    朝着海淀知青路的方向疾驰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