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从科举开始宰执天下 » 第九章 以爱民之举,行虐民之事!

第九章 以爱民之举,行虐民之事!

    郭翀的话一出,原本还有说有笑的众人面色陡然一滞,李善长更是连忙出声怒喝道:

    “郭侍郎,休得胡说八道。”

    “我大明朝驱除鞑辱,恢复中华之传承,为万民爱戴,岂会有人在科举考时写反文。”

    李善长一脸阴翳。

    反文,这可不是小事,尤其还是在新开科举的节骨眼上,陛下本就略对士人不喜,要是出了这种事,只怕会严重影响到日后的科举取士。

    他岂敢不重视?

    吴公达狐疑的看了眼郭翀,他了解郭翀的为人,是有些心高气傲,但这种口误还是绝不会犯的。

    尤其还当着这么多人的面。

    而且这可是科举,对天下士人而言,一步登天的机会,耗费了这么多时间精力,就为在这时写一篇反文?

    这是不是太荒唐了?!

    朱标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铁青,他冷冷的看着郭翀,沉声问道:“郭侍郎,你说你审阅到了一篇反文?”

    “当真如此?”

    郭翀跪伏在地,头几乎贴在地上,咬牙道:“回禀殿下,臣……臣的确看到了一篇反文。”

    “臣不敢说谎。”

    四周死寂。

    要是郭翀没有这么确定的开口,其他官员都只以为是郭翀口误,但朱标亲自询问,郭翀还不改言辞。

    那就说明此事为真。

    真有人在科举的试卷上写反文。

    李善长此刻只觉头皮发麻,连忙起身将郭翀桌上的试卷拿了过来,吴公达等官员对视一眼,也实在是坐不住了,纷纷站起身看了过去。

    他们很想去看看这反文究竟写了什么,只是终没有这么大的胆子。

    也实在害怕牵连进去。

    李善长只粗略看了几眼,脸色就陡然一变,快速将这份试卷合上,朝朱标作揖道:“禀殿下,这份试卷上的内容的确有大不敬之嫌,臣认为当即刻将此人捉拿,并彻查其同党。”

    “以儆效尤。”

    朱标目光微沉,并没有开口,而是伸手将这份试卷接了过来,一字一句的看了起来。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朱明其实不爱民。”

    当看到‘朱明其实不爱民’时,朱标眼中露出一抹嗤笑,道:“孤还以为是什么反文呢,原来只是一个士人的自以为是。”

    “我大明不爱民?”

    “陛下乃布衣出身,生来遭受了各种苦难,对于底层人可谓是呵护至极,何来不爱民之说?”

    “放眼历朝历代,可有我大明这般体恤百姓的时候?可有我大明这般为万民做主的时候,可有我大明这般对贪官污吏恨之入骨的时候?”

    “大明之爱民,古往今来罕有,岂容这般小人中伤?”

    朱标冷哼一声。

    他把这试卷放到李善长手中,并不做什么遮掩,让李善长当着众审卷官的面,将其中内容念出来。

    他要一一反驳。

    若是其他内容,他或许还要迟疑一二,担心传出去,引起不利影响,但说到爱民,天下历朝历代,他自认无一朝能跟大明相比。

    他也是故意把这篇反文,念给其他大臣听,就是为避免这些人私下妄议,继而传出谣言,中伤陛下威名。

    若是真把这篇反文给捂下去,就这些文臣士人,指不定就有人去胡编乱造,与其如此,还不如大大方方的念出来。

    彻底断绝这些人的胡思乱想。

    将谣言扼杀在起步。

    李善长一怔,随即明白过来,知晓朱标是何用意,心中也暗暗佩服。

    若其他人遇到这种事,捂盖子都还来不及,有多少人敢有朱标这般胆量跟气度。

    这种自信世间罕有。

    李善长拱了拱手,淡淡的扫了几眼一旁的官员,正色道:“大明立国以来,的确蒙受了很多非议。”

    “也有很多士人,感念蒙元,对大明之政多有不待见,但我朝对百姓之宽仁岂是这些人能污蔑的?”

    “今日便以这篇反文为例,狠狠的驳斥一番。”

    李善长喝了一口茶水,清了清嗓子,肃然道:“这篇反文,开篇便说我大明会亡于农民起义。”

    “并说我朝不爱民。”

    对于开篇的部分,李善长并没说几句,直接开始了正文。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到有九年荒,皇恩四季浩荡荡,朱明其实不爱民。”

    “洪武皇帝自开国以来,便标榜爱民之意,实则是以爱民之举,行虐民之事。”

    念到这句,李善长眉头一蹙,心中也是有点慌神,这可是近乎全盘否定了当今陛下为民做主啊。

    吴公达挑眉看了眼还跪在地上的郭翀,心中也不由倒吸几口凉气,若这是自己审阅到的。

    只怕比郭翀还要惊恐吧。

    此刻,殿内除了被要求念诵反文的李善长,坐在主座的朱标,其余臣子全都跪在了地上,双眼盯地,不敢发出丝毫声响。

    朱标目光阴冷。

    并没有出声,只是抬手,示意李善长继续往下念。

    李善长额头已溢出了不少汗,只是并没有伸手去擦,继续道:“明兴于农民起义,也必亡于农民起义,这是历史之昭然。”

    “明立国以来,天下洪灾依旧不断,粮食产量始终未增,天下卫所已趋于崩溃,卫所民户逃失严重。”

    “究其根本……”

    “便在于明并不爱民。”

    朱标冷哼一声,却是并没有放在心上,心中亮堂,自己父皇做了什么,天地可鉴,岂是区区一篇反文就能颠倒黑白的?

    他也想让百官知晓,他朱家之大明得国之正!

    还是天下至正!

    李善长继续道:“洪武帝淮右布衣取天下,驱除鞑辱,恢复中华,得国之正,莫过于汉明。”

    “洪武帝以聪明神武之资,抱济世安民之志,乘时应运,豪杰景从,戡乱摧强,十五载而成帝业。”

    “此等丰功伟业旷古未闻。”

    “更因洪武帝出身平民,更懂得底层人民的不易。”

    “他重视农耕、减轻赋税劳役;为减少灾荒给人民带来的负面影响,多次赈灾救济,广受人民的爱戴。”

    “故大明立国之初想,社会生产力也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并且,洪武帝十分崇尚节俭,反对骄奢淫逸之风,对官员管教甚严,由此树立了向俭的风气。”

    “洪武帝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得明朝对天下的的统治得到巩固,人民生活富足,社会发展快速,这段治理可被称为洪武之治。”

    听着这一大段对当今陛下的夸赞之词,百官原本低垂的头,也不由微微抬起不少。

    朱标面色稍缓,露出一抹笑意。

    但郭翀听到这几句话,却是没有任何喜色,脸色更是煞白,头也彻底贴在了地上,完全没有抬头的想法。

    而李善长也毫无笑意,嘴唇更是微微颤抖着,忐忑的看了眼朱标,咬牙继续念道:

    “但这一切都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