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从科举开始宰执天下 » 第五十一章 相信后来人的智慧!

第五十一章 相信后来人的智慧!

    “称谓?”

    朱元璋嗤之以鼻道:“咱大明不需要这些所谓的称谓,那是灭亡了的朝代才有的。”

    “咱建立的大明注定万世永昌,千秋万世。”

    朱元璋重新恢复了自信。

    他对大明的期许,可不是成为那些亡国的朝代,而是成为千古一国,甚至是万古一国。

    夏之白笑了笑,道:“陛下作为开国之君,自然是对新生的大明充满自信,但想让大明永立世间,光靠君主的自信是不够的,还得靠对天下的合理治理。”

    “陛下最不喜的孟子,便说过,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以陛下当前对天下的治理情况,对天下的要求,对日后大明的规划,草民斗胆给大明安一个称谓。”

    朱元璋眉头一皱。

    却也并没有制止,只是很好奇,夏之白会给大明按个什么称谓。

    美谥,还是恶谥。

    朱标也看了过去,一脸好奇。

    夏之白这次的言语,可比上次激烈了更多,而且充斥着一股大逆不道,甚至是谋反的意味。

    他也很好奇,夏之白眼中的大明,能安个什么谥号。

    “刚!”

    听到这个词,朱元璋目光微异,露出了几分难以捉摸的神色。

    他摸着下巴上的灰白胡须,砸吧了一下嘴,嘴里轻声念了一下刚,想了想,倒也并不反感。

    刚,坚也。

    刚,强也

    这算是个美谥。

    朱元璋点点头,不冷不淡道:“这個词咱并不喜欢,不过咱大明的确符合这个刚字,咱就是靠着一身铁骨,将蒙古人赶走的,咱对于贪官污吏,也从来刚正不阿。”

    “咱的子孙,若都能那么刚直,刚硬、刚毅,那咱大明的天下就稳了,就不会再有任何问题。”

    夏之白笑了笑,道:“这陛下倒是可以放心,在你的这套制度下,你朱家的子孙,想不刚硬都不行。”

    朱元璋蹙眉,他有些没听明白,夏之白这句话的意思。

    夏之白并不遮遮掩掩,直接解释道:“陛下以家为天下,只想让子孙后代当一个守家之人,如此情况下,又岂能不刚直?”

    “因为他们没有选择!”

    “你也没给他们其他的选择。”

    “自秦以来,历朝历代文治武功鼎盛时,都曾有一些霸气宣言。”

    “周朝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秦是: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血不流干,誓不休战。”

    “汉朝是: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致,皆为汉土,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晋朝是:抚宁万国,绥静四方,开九域之朦晦,定千载之盛功,通上代支未通服前王之未服。”

    “隋是:四方胡虏,凡有感犯者,必亡其国,灭其种,绝其苗裔。”

    “唐是:内外诸夷,凡敢称兵者,皆斩!”

    “就算是宋,亦有吾纵亡国灭种,誓不与贼共立,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的话。”

    “那大明呢?”

    夏之白直勾勾的盯着朱元璋。

    朱元璋并未开口。

    夏之白道:“在陛下设计的制度之下,陛下的精心安排之下,乃至是陛下颁布的祖宗之法下。”

    “我为大明安排几句。”

    “一句是: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在。”

    “另一句是:不称臣,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跟其他朝代的宣言比起来,大明的这些口号,的确是弱了一头,也缺少了霸气,还显得底气不足。”

    “陛下的大明,真的刚直吗?”

    “还是不得不刚?”

    夏之白轻笑一声,嘴角带着几分轻蔑跟冷冽,继续道:“这就是陛下为大明奠定的千秋根基。”

    “憋屈。”

    “若大明能如其他朝代一样,积极开拓进取,以国富民强为本,到时进可攻,退可守,岂不比去当个缩头乌龟更持久?”

    “现在陛下还觉得这个‘刚’是个美谥吗?”

    朱元璋沉默。

    活剐夏之白的心都有了,脸色更是难看至极。

    刚,绝对算不上一个好词。

    只是不坏罢了。

    而从夏之白的话语里,他感受到了日后大明的憋屈跟无奈,只能守着那一亩三分地,不能退,不能进,只能一味的固守。

    毫无灵活余地。

    一股无奈之感也袭上了心头。

    这让朱元璋一下回想起了一些不好的记忆,自家本本分分种地,结果被四周的地痞流氓,还有一些贪官污吏不断的找麻烦。

    憋屈又无奈。

    就为了守住那点收成。

    他的大明日后也还会成为这样?

    朱元璋摇头。

    不。

    不可能。

    他的大明怎么可能成为这样?

    他当年就是受不了这股憋屈,才选择的造反,如今当上了皇帝,若子孙日后还要这么憋屈,那他这皇帝不是白当了?

    但一想到自己为大明谋划的这些东西,不就要求子孙去当个本本分分的老实人吗?

    若周边无敌患还好,若有敌患,自己设立的各种制度,反而成了后世子孙的约束、枷锁。

    想到这。

    朱元璋脑海就浮现了一个念头,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一定要灭掉北元,永除心头之患。

    但若没除掉呢。

    朱元璋心头一下乱了起来。

    一股前所未有的迷茫,跟不安涌上了心头,这位曾气吞万里如虎的帝王,终于露出了焦躁跟不知所措。

    他一时竟想不到办法。

    但若是对现有的制度做出调整,那要变得太多了,他很多为大明江山永固做的布置,也都将被废弃。

    这是他不能接受的。

    夏之白道:“陛下,你现在知道你的固执己见是多么的天真,多么的异想天开了吧。”

    “人不可能为身后事谋划太久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

    “唯有不断自强,不断精进,这个天下才有未来,大明也才能真正的长久。”

    “国家国家。”

    “先有国,才有家。”

    “国家积贫积弱,家又安能长久?”

    “而且陛下你对你的子孙太不自信了,你固然是从一个草莽走到如今的天下之主。”

    “你足以自傲。”

    “也足以让后世子孙仰望。”

    “但你的子孙后代,起点可是比你高多了,他们的见识跟想法,在当时的时代下,也远比你想的更好,更周到,也更全面。”

    “相信后来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