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从武侠世界崛起 » 第四十四章 传授

第四十四章 传授

    “佛门子弟,慈悲为本,既然林少侠负此内伤,我本就应当尽力解救。其实本派手中,有一门《易筋经》秘术,则筋骨尚能转移,何况化去内息异气?若是林少侠学会这一门内功,自当无恙。”

    郑旭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方证大师自然明白他的意思。

    那,就这样吧。

    在方证老和尚思考片刻之后,不由不咬牙说道。

    真论起来,郑旭的这一个算计,其实也称不上高明,若是方证老和尚心更黑一点,完全不顾少林寺的名声,那么他这点算计,那就完全成空了。

    这,完全是一个取舍的问题。

    幸运的是,如同郑旭所想一般,《易筋经》虽然是少林寺至宝,千余年来的不传之秘。

    但在方证眼里,这一本秘籍虽然也重要,但其重要性,远不及少林寺的威望声誉,更不要说跟少林寺的生死存亡相比了。

    方证大师会做这般选择,其实也有些隐秘。

    金系世界的武道内功传承,其实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得一点点衰弱的。

    在北宋时期的巅峰武者,几乎都是“先天”层次的强者,如同“天龙四绝”这个层次的高手,都可以在数丈之外,以掌劲伤人,甚至可以做到在万军从中,取敌军主帅的人头的层次。

    但是到了南宋时期,先天高手的存在,却几乎成了传说,以至于遍数整个南宋时期,或许也只有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踏足过这個境界。

    在几百年过去了,武者的上限更是一点点的降低。

    以至于到了现在,连令狐冲这般在内功一道上的造诣平平,只是样仗着想自己“独孤九剑”的精妙的剑客,都可以横扫天下,所向披靡了。

    除此之外,也是很关键的一点,便是在这个时代里面,已经出现了“炸药”一类的火器,而如同少林寺,武当派一类的武林泰山北斗,对于这些火器的厉害,最为关注和在乎,而且深谙其道,所以他们自然也明白,有了火器的出现,江湖武者的未来必然没落。

    在这种情况下,如同《易筋经》这般的神功秘籍的价值,自然也就大幅度的贬值了。

    更不要说,《易筋经》玄妙贵玄妙,却也太过难练了一点,若非有超人一等的天赋和智慧,怕是纵然有这功法在手,也难以得门而入,于少林派而言,若是不考虑这门内功心法的历史价值,只是论其性价比的话,那么恐怕也就能跟少林七十二绝技的价值,稍稍高一点罢了。

    天时,地利,人和。

    这些因素加在一起,这才让方证大师松了口。

    “《易筋经》的功夫圜一身之脉络,系五脏之精神,周而不散,行而不断,气自内生,血从外润。练成此经后,心动而力发,一攒一放,自然而施,不觉其出而自出,如潮之涨,似雷之发。练那《易筋经》,便如一叶小舟于大海巨涛之中,怒浪澎湃之际,小舟自然抛高伏低,何尝用力?若要用力,又哪有力道可用?又从何处用起?”

    方证大师倒也光棍,明白其中厉害,却也不装模作样,直接将郑旭和林平之叫到一个静室里面,花了数个时辰的时间,将《易筋经》的心法和玄妙,传授给二人,然后便匆匆离去,赶回少林寺之中。

    “平之,你感觉如何?”

    郑旭回忆着《易筋经》的内容,尝试着修炼之后,忽地开口向林平之询问道。

    “多谢师父操心了!《易筋经》不愧是少林寺至宝,我只是依照《易筋经》心法,稍稍修炼一番,便已经能够调动体内的寒冰真气。按这个进度,我恐怕只需要多修炼三五日,应当就能在后续的黑木崖之役上,起到一点作用。”

    林平之不知道郑旭也垂涎《易筋经》,只当郑旭如此作为,全是为他考虑,便感恩戴德的说道。

    “甚好!平之,这些天,你姑且用心一些,尽快消化掉体内的寒冰真气。那位日月神教教主东方不败,的确是当世第一高手,可不是闹着玩的!”

    郑旭晓得林平之的情况之后,不由得心中稍安,继而又在心里一阵暗骂。

    相比于收获不浅的林平之,他的收获,实在是要少上太多了。

    《易筋经》的心法并不长,前后只一千余字,但却字字珠玑,内里的每一句口诀之中,都包含着无数精奥的道理,而又因为方证那个老和尚有些心怀不满的缘故,使得虽然也将这门心法的原理,尽数阐述出来,却也在暗中挖了一个大坑。

    在他阐述《易筋经》玄妙的时候,只是详细讲述了《易筋经》这门功法之中,易筋换脉,调和异种真气的那一部分,而其他的内容,几乎都是一带而过。

    正因为这个缘故,也使得郑旭跟林平之一样,对方证详细解释的那一部分,的确有所领悟,但其他的部分,那都是一头雾水。

    但是林平之领悟那一部分有注释的内容,可以化解体内的异种真气,恢复健康,而郑旭学了那一部分内容,顶多也就只能减弱体内的燥气,减少《葵花宝典》的影响罢了。

    这,自然是方证大师故意的。

    《易筋经》博大精深,乃是少林寺内最玄妙的不传之秘,自然不容易理解。

    他若是想要在没有注释的情况下,真正的学习,理解这门功法,那么他非得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一字一句的理解这门功夫,一点点的将其揣摩明白!否则若是理解有误,修炼出了岔子,那他非得因此而走火入魔不可。

    若是再考虑到“郑旭”目前那年过半百,脖子快要埋进土里的岁数,那么他将这功夫学习一辈子,也未必能将其理解透彻。

    若是从这个角度来讲,方证愿意将这门功法传给郑旭,却也实实在在的不安好心,多半是抱着用这一门功法去拴住郑旭的野心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