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武柏年的五百年 » 第15章 太爷请人来剿匪

第15章 太爷请人来剿匪

    钱大官人向罗太爷介绍道:“这四位俊彦就是我说过的,厉山宗下山历练的弟子,复字辈,孝、悌、忠、信四位师兄弟。大师兄杜复孝,二师兄杨复悌,三师兄林复忠,四师弟梅复信。”

    四个年轻人齐齐抱拳施礼:“学生见过老父母。”

    罗卫宫一听就明白了,他们身上都有功名。不由得感叹:名门大宗的弟子就是不一样。

    当今武林中人进入官场已经是很平常的事情,但也不能仗着武艺横行霸道,还是要遵守官场的规矩。至少要取得功名才有资格做官,没有本事的只能当吏听人使唤。

    这种潜规则让没有底蕴的小宗门难以出头,只能在江湖中或者衙门的差役中厮混。而他们的弟子一旦入了贱籍,更会影响到子孙获取功名。这个宗门就等于被压住了。

    只有大宗门才能建立起良性循环。一个弟子在朝堂中获取高位,提携师弟们就成了应有之义。而后面的弟子们也会在科举中获得更多的出头机会。这样,有别于文臣们的武人势力也就建立起来了。

    罗卫宫连忙还了一礼:“诸位贤侄能文能武,真是让人好生羡慕。如果我那可怜的孩儿还活着,定要让他向四位兄长好好学习。”说到这里半真半假的用袖子掸了掸眼泪。

    钱大官人赶紧劝慰,又对四个年轻人说道:“师弟们,事情我已经和你们说过了。像毒蜂寨这样穷凶极恶的贼窝,正是你们这次下山最好的历练目标。清理翠屏山诸害,既能锻炼己身,又能为天下安定出一份力,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罗卫宫赶紧趁热打铁:“四位贤侄古道热肠,此次铲除翠屏山众匪定能功成圆满。老夫替乡民们先谢过了。”

    “老父母过誉了。”

    “正是小侄分内之事。”

    “我们师兄弟行侠天下,自是盼国泰民安。”

    “当提三尺剑,斩却不平事。”

    师兄弟四人纷纷客套。

    罗卫宫手捋须髯跟着笑了一阵,又着重提醒道:“四位少侠,案情前些时日又有了新的进展。甘井村的农夫武青也有了重大嫌疑,还望贤侄们有余暇时稍微留意一下。”

    他思前想后,还是没有把武青可能一个人杀了满宅四十八口的猜想说出来。因为那样太荒谬了,以他的见识来看,这是不可能的事情。猜错了有损他县太爷的颜面。

    杜复孝是大师兄,遇到事情主要是他负责交流:“敢问老父母,可查到了武青贼人的去向?”

    罗太爷无奈的摇头:“通缉榜文已经张贴了一个多月,可惜没有任何消息传来。唉!这个老贼能上天入地不成?”

    钱大官人一摊手:“这个老贼无非也只有几个去处,一个是进山躲藏,另一个是远赴外地投亲靠友。如果是后者,那就如同大海捞针一样无法查找。我们能做的,只有先从翠屏县查起。想来有胆收留老贼的,只能是那些盘踞在穷山恶水的山匪。一家一家试过去,总能发现老贼的踪迹。只是这样一来就要辛苦四位师弟了。”

    杜复孝轻松的一笑:“师兄不必担忧,我们师兄弟这次下山就是为了行万里路,增广见闻。辛苦是谈不上的,只是路途遥远,恐怕要耽误一些时间,还请老父母和师兄耐心的等候。”

    “贤侄客气了,为我孩儿报仇的事情老夫怎么也不可能袖手旁观的。丁捕头熟悉此地山川地理,想来帮贤侄们带一下路还是可以的。”

    “哈哈,师兄可不敢让师弟们形单影只的进山,这样吧,师兄带上一队民团,替师弟们打杂跑腿,站脚助威如何?”

    “那就多谢老父母和师兄了。”

    天生劳碌命的丁捕头带着两个衙役;钱仰宇亲自带着百名民团;孝、悌、忠、信四兄弟以及他们带来的八个仆役,一行人骑着十五匹马,一路游山玩水般的向翠屏山进发。

    队伍第一站便到了甘井村,历山宗四兄弟肯定是要过来看一看的。董安平本就想洗刷自己身上的嫌疑,不仅全程陪同解说,最后还带上四个家丁和他们一起来到第二站靠山村。

    实际上这两个村庄都没有什么可看的,武青一家和郑德坤一家并不是蓄意犯罪,村里不可能有他们的同谋,更不可能知道他们的下落。

    剿匪队在日头西斜的时候终于到达了此行的第一个目标山下。

    因为同样是秀才互相聊得来,董安平已经取代了丁捕头的向导角色,与历山四兄弟凑在了一起。

    他指着前方不远的山包,对杜复孝说道:“杜兄,此处就有一伙远近闻名的山贼,叫做恶虎寨。首领人称恶虎蒋三刀,据说他杀人从不超过三刀,可见武功高强。手底收拢了四五十个亡命之徒,为祸乡里,可算得上罪大恶极。”

    杜复孝师兄弟四个从下山来也顺路剿灭过几伙盗匪,知道传言都有夸大之处,也不以为意。

    杜复孝说道:“那就辛苦三师弟,四师弟去一趟吧。”

    三师兄林复忠,四师弟梅复信毫不在意的点点头,从马上跳下来,在马背行囊中掏出一副简易两当铠挂在身上。

    这种铠甲实际上就是用皮带连在一起的两片甲片,总共也只有十几斤沉。穿的时候一片垂在前胸,一片搭在后背,两肋用皮带扣住,看上去就像是穿了一个背心。

    别看它简单,战斗时的保护作用还是相当强的。

    两人又各拿了一张弓和一壶箭,便手提长剑大步向山上走去。

    董安平还是第一次看见传说中的武林侠客施展本事,眼睛牢牢盯住两个人的身影,生怕漏看了一丝。结果看了一会儿就觉得有些别扭。

    这两个人看似和平常人一样走路,但不知道怎么弄的,竟然速度惊人,如同奔马一样很快就上了山坡。这种步频和实际移动距离上的不和谐感,让人看了感觉很怪异。

    董秀才心里打了个转,突然想起一个很神秘的名词:轻功。

    好家伙!我看到的不会就是轻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