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糊清灭洋1880 » 第13章 创业艰难

第13章 创业艰难

    红旗军的归程很是顺利,顺风顺水,伤员的伤势也很稳定。连家都没回,李林杨就直奔办公室,事务太多了!

    此战俘虏荷印军,荷兰商人家属合计四百余人。对待俘虏,李林杨还是很“文明”的,军官或者有特长的被留在涠洲岛充当教官。无论这些荷印军愿意或者不愿意,做了俘虏就由不得他们,在法军俘虏身上,红旗军已经有经验。商人,船长以及女眷也有工作,进入红旗小学教学或者教海军航海技能。至于文化水平低劣的荷印军士兵以及仆从军,唯一的去处就是在云屯岛上挖煤。

    尽管,云屯岛上的煤矿开采条件非常好,如果放在二十一世纪绝对是极为优秀的露天矿,但是这个时代要想剥去仅仅五六米深的覆盖层,工程量就不是一时半会儿所能完成的,而且成本极高,因此目前还是采用了坑道采煤的工艺。哪怕总后勤部已经引入了抽水机,鼓风机,但是仍然免不了事故,少不了伤亡!

    总之,现有技术条件下,采煤,很费人!红旗军自然不会白养人,俘虏挖煤就很合理了,至于能不能活到不确定的某个时间,不知道!

    办公室最明显的变化是只有秘书方润一个人。

    “小方,孟师爷呢?”

    “五天前,已经去河海县赴任了。”

    “他的工作交接了吗?”

    “都在这里了。”方润指着一摞子文件道。

    孟德纯此前作为师爷,最主要的工作是官面上的一些沟通。除此之外,就是李林杨要求编写的一些历史故事。

    打了几个电话,海安营炮兵营长鲁安已经带人行动,处置船上的俘虏,医院开始接收伤员。

    “有紧急公务吗?”

    “第一件,大人升官了,是从三品的参将。”

    “天上掉馅饼?”李林杨很惊讶。

    “总督府公文中说了,是因为大人在中法勘界中的功劳。”

    “呃,需要我去京师拜谒吗?”

    “不需要。”

    李林杨最担心的就是必须上京城,没想到总督张之洞很“宽厚”!

    “有关增加兵力的报告,总督或者提督有回音吗?”

    “没有。”

    升官虽然是好事,但李林杨其实不怎么看重这个升职。要知道海安营对面的法军现在已经足足一个团,拥有六个连的兵力。而和云屯岛隔河相望的鸿基,法军同样部署了一个团,拥有六个连的兵力。除此之外,还有足足四个连的越奸部队。全算下来,军力高达五千。而海安营这里,红旗军仅仅两个营,哪怕加上司令部,也总计只有五百兵力!

    虽然,根据李林杨所知的历史,中法之间在中越边境没有再次爆发战争。但是,十比一的兵力对比,身为最前沿的守将,李林杨也是压力山大。

    没招儿。李林杨只能乐观:这样的局势,怕是没人会窥视自己这个参将。

    “还有吗?”

    “科斯雷岛,儒勒凡尔纳先生有信件到上海:西班牙人又来了,并强行登陆。”

    去年,李林杨任命了儒勒凡尔纳为班达共和王国。。岛总督,年初儒勒凡尔纳已经带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法国人奔赴科斯雷岛,开始打造他们理想中的乌托邦。此前,菲律宾的西班牙人的军舰曾经骚扰过一次,但看到岛上的官员都是法国人,因此主动退了。没想到刚刚过了一个多月,就再次卷土重来,更是强行登陆。

    本来,李林杨任命儒勒凡尔纳为总督,其实就是“扯虎皮当大旗”,没想到西班牙人不怎么在乎这张“虎皮”。儒勒凡尔纳一行,只知道班达共和王国的狮子王,并不知道李林杨的真实身份,更不知道李林杨躲在北部湾这个角落中做了大清朝的参将!

    信件,方润已经翻译好了,李林杨仔细阅读一遍。

    事儿很大,但并不危机,也不紧急,于是放在一边。

    “接着说。”

    “二管家李德利那边和葡萄牙人的矛盾有些尖锐,葡萄牙人想抢占贝拉河口,条件根本谈不拢,李德利担心会打起来。”

    说着,方润把李德利的信件简报递了过来。

    “额,葡萄牙人号称一万五千部队,实际上只有五千啊。”但,五千部队也不是红旗军所能相抗的。

    “李德利那边的商社兵力近三百,已经开始筑城,并从马达加斯加的法国人手里走私了十五门80毫米山炮,但缺少大口径重炮。”

    无论非洲还是科斯雷岛,都需要海军出动。但是,海军一艘黄鹄号特设巡洋舰没有主炮,现在只是运兵船!

    “李德利走私了十五门大炮,还要筑城,说不定还要打仗,今年怕是不可能上缴利润了!”

    这句话很有点水准,李林杨看了方润一眼,小秘书开始深入红旗军的事业了!1886年,红旗军系统各方面都在投入期,可以说是红旗军经济最为紧张的一年,少了李德利这边计划中的三四万英镑的收益,财政肯定捉襟见肘。

    无论是西班牙对,,岛的觊觎,还是葡萄牙对贝拉港的虎视眈眈,李林杨早有预期,这种事情根本无法避免,只是时间来的早了点。

    “探矿队发现了一处金矿,德国商人准备投资了!”

    “才一处啊?”李林杨很不满意。要知道他手头一共十几张地契,其中两张乃是他肯定有金矿的,没有拿出来。十多个地块才发现一处金矿,这概率太低了。

    “只勘探了五个地块。。”

    五分之一,那就不错了。李林杨稍稍欣喜一点。“让黄。。把其他四块地处理了,公司迅速筹建起来,对了,要找几个大律师写公司章程。”

    其实所谓的德国商人,都是德银的白手套。李林杨这边出矿,德国人出钱,合伙组建矿业公司。掘金业利润令人疯狂,但开采黄金不可避免的会和英国人和布尔人发生冲突,这是李林杨以及班达共和王国所不能承担的风险。因此,找德国人合作,就成了最佳选择。如果真的发生冲突,李林杨不介意卖出手中的股份,总之只要赚钱就可以了!甚至,李林杨愿意“损人不利己”,巴不得德国人和英国人打起来!

    好消息和坏消息都有。但看到方润的表情,李林杨意识到还有坏消息。

    “这是上个月军工厂的报表。”

    嚓!粗体标注的很清楚:仅仅生产步枪一百条,合格率仅仅是百分之三十!折合单枪(包括不合格的)生产成本约一百三十块银元!

    要知道,刚刚投产的步枪生产线,大多数零部件,材料,甚至枪管坯料都是从德国运来的!设备,甚至比在德国的那套还要新,还要精密。技术人员也是枪厂原班中最优秀的二十多个,工人大半儿也是在不莱梅船厂或者枪厂工作过至少一年,甚至三四年的工人。

    一百三十块银元的单枪生产成本,比起在德国的那条生产线,差不多高出了近一倍!

    虽然仅仅是第一个月的数据,但,这个数据意味着亏损,严重亏损!

    若产能开满,每个月差不多就要亏损三万银元!

    长期下去,这可是不得了!李林杨的脸都快成苦瓜了!

    创业艰难啊。

    幸亏!

    李林杨没有把德国的那条月产一百条步枪的生产线给撤了,否则,仅凭海安营这里的军工厂连红旗军自身的装备和消耗都难以满足。要知道,红旗军两千余人,每个月仅仅是训练消耗就是近百条步枪!(这个时代的枪管寿命一般在四百发左右)

    有问题就解决问题。很快,李林杨就看到了总后勤部长邓宝山,才一个多月,小胖子的胖脸都瘦了一圈。

    邓宝山年龄虽小,但做生意的水平不次于二管家李德利,甚至统筹能力更上一层楼。但,办军工业,年轻人终于知道什么叫难了!